日本在二战前,实行的是天皇统治的君主立宪制日本政治体制。日本战败后在1947年公布了日本国宪法。宪法规定,天皇是国家名义上的主人,是日本的精神领袖,天皇无权参与国政。日本的政治制度由战前军国主义君主立宪制改为议会内阁制,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现有众议院议员480名,参议院议员252名。根据规定,哪个政党能够执政,政党占据的议员席位数量是关键。只有在国会选举中获胜,政党才能组阁,否则就沦为在野党。
二战后在美国等国的监督下日本政治体制,日本政治实行多党制,各种代表不同阶层的政党相继恢复和建立。日本共产党、自由党、社会党、进步党等在这个阶段相继成立。目前日本参加选举的政党有自民党、民主党、公明党、日本共产党、社民党、保守党等。
自民党属于保守派,主张自由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和激进主义日本政治体制。日本第一大党。
民进党仅次于自民党的第二大政党。2016年民主党与维新党正式合并为日本民进党。该党主张推行民主、稳健的政治路线,构筑新自由社会。
公明党主张中道路线,坚持稳健的政治路线,提倡和平主义。
日本共产党主张进行社会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废除天皇。
社会民主党主张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情况下,逐渐实现社会主义。
保守党:由自由党26名成员脱党组成。主张要体现“保守主义”的真正含义,维护国家、社会的安定及和谐。
因为它们是岛国。
在“地理决定论”的大背景下,英国和日本的岛国区位也是两国最终能成功延续君主立宪的根本原因。
从世界地图上看,英国和日本有着高度相似的区位,都是距离大陆并不遥远的岛国,这也注定了英国和日本在很多方面高度雷同。这些雷同包括:
纬度相近;
面积都不大;
而岛国的首要自然环境,就是四面临海,这带来至少三个优势:
一是出海方便,港口众多,便于进行海外掠夺;
二是相对安全,不易受到外部势力的侵略。
虽然历史上罗马帝国曾征服英伦三岛南部,改变了英伦三岛的人种,但这样的征服事件在历史上凤毛麟角,而日本除了13世纪的蒙古入侵,古代历史上也不曾受到外来势力的侵袭。
这样相对安全的外部环境,使得英国和日本有一个相对安全的国际环境,这对于集权的渴求程度远低于大陆国家。
以我国为例,从古至今,我国一直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再加上中原王朝国土广阔的因素,注定了我们只能进行高度集权,才能形成高效率的国家机器,以便在最短时间内集中更多资源,对地方叛乱势力和外部侵略进行迅速和猛烈的打击。
而英国和日本本身面积较小,又基本没有外来势力威胁,所以它们天生有相比于大陆更“民主”的社会环境,事实上古代的英国和日本内部始终都较为松散,英国直到今天依然没有同化苏格兰。
而松散的状态也使得各部分之间缺乏征服甚至吃掉对方的能力,所以在以一个整体出现时,他们就只能各自进行妥协,这是君主立宪制的群众基础。
而相对民主的环境,必然也更容易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产生不同于大陆的先进文明,再借助四面出海的便利条件,它们往往能够在文明进化的过程中快人一步。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在英国引领了殖民扩张以及工业革命后,日本也在亚洲地区先声夺人,甚至一跃成为列强的一份子。
当然,虽然日本和英国高度相似,但因为面对的大陆国家不同,所以日本的集权程度一度高于英国,尤其是明治维新后,虽然日本宣称君主立宪,但天皇依然有着巨大权力,这是受我国影响的结果,长期以来的潜移默化也让日本有了集权的基因,毕竟只有这样才能在列强瓜分世界的大背景下分得一杯羹。
而日本之所以回到类似于英国这样的虚君状态,根本原因不在于我们的改变,而在于美国对日本的改造。二战后日本的太上皇麦克阿瑟将裕仁天皇拉下神坛,从此日本天皇“大权旁落”。
所以,英国和日本的君主立宪成功绝非偶然。
参考文献:
《地理与世界霸权》詹姆斯·费尔格里夫著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