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的这段记载出自《列子·汤问》共工触山,“然则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淮南子》也有同类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共工触山。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不管是列子还是淮南子,其记载多半有传说的成份,但本着传说乃古老历史的一种另类载体,或许我们更应该相信,它有可能来自某个真实的历史事件。
也正是共工的这个举动,导致九州大地洪水为孽,这次的洪水与《史记》中五帝本纪“肇十有二州,决川”似乎不是同一件事,后者直接导致了大禹之父鲧治水无效而与另一个共工等四人被流放至四夷共工触山。
共工与颛顼(黄帝的儿子,继任者)争为帝,那么共工所处的年代应当稍晚于黄帝。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此祝融为离朱也叫离娄,江水即泗水,位于山东济宁附近,如此猜测,共工可能是东夷部落的领袖。尽管黄帝与炎帝融合并打败蚩尤占有整个中原及东方,这时候的东夷并未全部在黄帝的直接管辖,可能是以联盟或保持朝贡关系。
黄帝去世后,东夷共工部落可能借机与黄帝的继任者争权,从而爆发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战争。
这次的战争必然是共工惨败,但共工在这次战争中或之后可能采取了一个非常了得的措施直接触发了题干中的事件。
借鉴于河姆渡遗址的水坝工程,或许是共工把某个聚落的水坝破坏导致洪水淹没并破坏了某个巨大的聚落,从而被这些聚落的后人代代相传至今。
因此,圭海君认为,共工撞不周山可能是历史上真实的一段历史在缺乏文字载体的条件下以口传形式流传至周代,而被收集、记录成神话。
而洪水的这个传说只因与诺亚方舟的西方传说类似,而被一再关注,其实洪水在各个大陆都是很常见的现象,即使小范围发生,对于当时的聚落来说那都是相当大的规模,必将那是自然不可挑战的时代。
首先,应该澄清一个问题,究竟是共工怒触不周山后,女娲再补天?还是女娲补天在前,共工因与颛顼争帝,而后怒触不周山?
很多人倾向于前者(包括本提问)。然而,本人认为,应该是女娲补天在前,共工怒触不周山在后。
一、从资料上看,这是不同时期的两个神话传说,它们之间没有情节上的连续性。
讲述这两个神话传说的有这样一些资料:最早的是《山海经.大荒西经》,其后的依次有《列子.汤问》、《淮南子》和《史记.补三皇本纪》等。
在这些有限的资料中,看看列子在《列子.汤问》中的描述:
"然则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练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列子是道家人物,他的的这个说法与《山海经》的描述大体一样,只是文句上有差别。但他明确地说明,女娲补天立四极之后,才有共工怒触不周山。不周山正是女娲断鳌足所立的四极之一。
《淮南子》和《史记》的作者淮南王和司马迁,分别是汉文帝和汉武帝时期的人物,他们对这些传说的记载,也是来自《山海经》和《列子.汤问》,但他们却进行了改动,如,共工与颛顼争帝,变成了共工与祝融争帝。因此,也导至了这个神话的多种版本。
二、从人物的时代背景来看,女娲和共工分属上古和中古两个时代,相差近五千年。
女娲是伏羲时代的传说人物,属于上古或远古时代,她传说是伏羲的妹妹,我们要叫他远祖姑妈,那时候还是母系氏社会。与女娲同时代的,我们还有两位远祖姑妈,一位是与大羿决裂一个人跑到月亮里面去的嫦娥,另一位是嫘祖。
在这些远祖姑妈中,女娲的传说最丰富精彩。传说中,当时的天地混沌一片,老祖宗盘古一斧头辟开,"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而这个象鸡蛋一样的宇宙,太空上有个大洞,女娲就锻炼五种颜色的石头,把天上的这个漏洞补起来。当下雨天太阳出来时,天上出现七彩的彩虹,这是我们的女娲姑妈的衣带。《红楼梦》的开头,有一块放在青埂峰下,没有被女娲娘娘选中的顽石,就是无才补天的贾宝玉。
女娲补天之后,看到这个地老是不稳定,于是又找到一个巨型神龟,砍断它的四只脚,当成四个柱子立于四极,所以我们的天地就象乌龟一样稳住了。再后来,女娲又用泥巴团起来,造出了我们人类。
共工是黄帝时代的人物,黄帝又是神农氏的后裔,我们所说的五千年文明,正是从黄帝开始算起。
与黄帝同时代的还有炎帝一族,这是父系氏族两个最大的部落。共工属于炎帝一族,传说他人面赤发蛇身,被封为水神。
黄帝打败炎帝后,传位于颛顼。在颛顼治世时,炎帝的后人蚩尤和共工都不服,共工发起反叛,最后被颛顼打败。逃到大荒之隅的共工,一怒之下,头触不周山,把女娲立在西边的这根天柱碰折了,于是天倾西北,地陷东南。
这看来是一件坏事,但恰恰使得西北面离天更近而更高,东南面低洼成了江海,水都从西往东流,消除了水患。还有就是,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恢复了天地的自然。
可以这样说,共工的这一怒触不周山,功莫大焉!哪里还需要远祖姑妈女娲再来补天呢?
历史的传说毕竞是传说,众说不一,各取所需。有些时候,为了某种观念,后人常常更改传说,用以验证自己观念的正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