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沈括简介,北宋著名的科学家,他所著写的《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一部伟大著作。《梦溪笔谈》主要是把他自己平生的见闻和研究成果编理成一部学术著作。内容丰富多彩,除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以外,还有诗文掌故和奇说异闻,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光辉巨著。《梦溪笔谈》这部著作,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此书内容集物理、天文、数学、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农学、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还有美术等。沈括在书中首次指出了地磁场存在磁偏角,最早记载了简便的人工磁化法,就是以磁石磨针锋,制造指南针,还详细论述了指南针的四种装置方法。首创了分层堰法测量地形,他也是最早提出沿用至今的,石油,这个科学的命名,还有提出了完全按节气来定一年日历的安排方案等等。沈括,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在物理学上,他还研究过凹面镜成像的原理,在地学领域方面,他最早科学解释了华北平原的成因,绘制了当时全国最好的地图《天下周县图》。在医术方面,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物学等有不少重要成果,对药物,药理还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他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研究成果,为世人所称颂!???
沈括的《梦溪笔谈》记录了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沈括简介。
《梦溪笔谈》
简介
《梦溪笔谈》沈括简介,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笔记本百科全书式著作,世人称为“中国科学史上里程碑”。《梦溪笔谈》一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
《梦溪笔谈》成书于11世纪末,一般认为是1086年至1093年间。作者自言其创作是“不系人之利害者”,出发点则是“山间木荫,率意谈噱”。书名《梦溪笔谈》,则是沈括晚年归退后,在润州(今镇江)卜居处“梦溪园”的园名。
《梦溪笔谈》具有世界性影响。
沈括:
沈括(1031-1095),钱塘人,字存中,嘉祐间擢进士,提举司天监,累官翰林学士、三司使,博学能文,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
《梦溪笔谈》中活字印刷术的记载
在沈括所撰的《梦溪笔谈》卷第十八《技艺》中,详细记载了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8)毕升所总结的活字印刷术。其法如下:在用胶泥制成的毛坯上刻出反体单字,火烧令坚,这样便制作出了供排版用的泥活字。
排版时则放置一个铁板,上面铺敷松脂腊和纸灰之类的混合物。然后以铁范作版框,内排泥活字,布满一框即为一版。持之用火来烤,待铁板上的药剂稍微熔化之时,便用平板按框面使泥活字平整。
一般设两铁板,一版专门用于印刷,另一版则用来排字,交替使用,极为简便。印完之后,再用火烤铁板,药剂熔化时用手轻拂泥活字,便一一脱落下来。常用字则多达20多个,以备一版内有重复字的情况。如果遇到生僻字就随刻随用。为便于捡字,把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
沈括《梦溪笔谈》的记载,雄辩地说明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起源于中国;而且根据史料,毕升只是总结了活字印刷术的经验,“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恐怕还要在庆历年间之前的很长一段历史时间内。尽管尚未发现北宋时的活字印本,现存最早的活字印本是明代的印本。但南宋周必大按照毕升活字印刷的办法,使用胶泥铜版,成功地刷印了《玉堂杂记》。
蒙古太宗十三年至宪宗元年(1241-1251)杨古则制成了活版,刷印了《近思录》诸书。明清时期根据毕升的活字印刷之法,又出现了使用铜、锡和铅等活字,明祝允明《书新本渭南集后》云:“自沈梦溪《笔谈》述活板法,近时三吴好事者盛为之。”又清魏崧《壹是纪始》云:“明则用木刻,今又用铜、铅为活字。”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清代李瑶和翟金生的泥活字印刷法,完全印证了毕升泥活字印刷法是可行的。
另外,毕升试验过但没有能够付诸实践的木活字,元代的王祯便发明了木活字印刷法,并依此法印了书,进一步推动了活字印刷术的发展。清乾隆年间的《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使用木活字印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