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的墓葬大么隋炀帝陵?其实不但不大还特别小。
为啥呢隋炀帝陵?
因为隋炀帝杨广穷兵黩武,三征高丽隋炀帝陵、修建运河、大建宫室,可以说把老爹隋文帝杨坚积累下来的家底基本上给败光了。
这才引发全国叛乱,可惜杨广压根不理不睬,只负责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最后在公元618年,隋炀帝巡幸扬州期间,禁卫军发动兵变,推举重臣宇文化及为首领,并缢死了杨广。
史料记载,隋炀帝杨广死后,萧皇后与宫人用漆制床板做成棺材,将他葬于江都宫流珠堂。宇文化及率部离开江都后,镇守江都的大将“陈棱”感念隋炀帝旧恩,为其发丧并改葬于吴公台下。
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将隋炀帝陵迁到雷塘。公元648年,萧皇后病死,唐太宗李世民命将其尸骨送至江都与隋炀帝合葬。
2013年4月,扬州市邗江区一处房地产项目施工时发现了两座古墓,其中一座的墓志显示墓主为隋炀帝杨广。经抢救性清理,发现两墓为隋末唐初砖室墓,西侧墓中出土一方墓志,铭文中有“随故炀帝墓志”等字样,显示墓主为隋炀帝杨广。
已发掘出的西侧墓葬南北长4.98米,东西长5.88米,可以说连一般古代有钱人的墓制规格都达不到。
更有意思的是挖开杨广墓地的开发商名字就叫杨勇,可以说及其巧合,细思极恐啊。
关于真正的帝王陵墓长啥样?看下面两张图就知道了。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
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昭陵
我是以史为鉴墨上桑,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1、城隍庙
武功城隍庙历史悠久,结构独具明代建筑风格,是一组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山门、献殿、正殿、寝殿皆面阔五楹,东、西陪殿均外接九间回廊,正、寝均为单檐歇山顶,外沿斗拱为五彩重昂,四角檐柱有明显的侧角和生起,正殿通脊,檐边、勾头、滴水全为琉璃构件,五彩闪烁,富丽堂皇,两侧歇山饰以琉璃“二龙戏珠”浮雕,珠球滚动,龙体飞跃,呼之欲出,为一般庙宇所罕见,特别是已恢复修建的城隍庙牌楼,通高 12 米 ,宽 11 米 ,全琉璃屋面,堪称关中一绝。
2、苏武墓
苏武墓位于武功镇北门外,龙门村前,幕旷东向,背向风岗,漆水自墓前蜿蜒而过,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风景宜人,开发、利用前景远大。
苏武、字子卿,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 100 年)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后放逐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牧羊。
3、教稼台
教稼台为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之遗迹,历经沧桑,几度兴圮之后,于 1987 年恢复原貌,巍巍屹立在武功故城东门外、漆水之滨,“教稼立台漆水畔”为《武功八景》之一。
4、报本塔
报本塔座落在武功镇北廓,东临漆水,西辅香山,依寺建塔,风景秀丽,为陕西名塔之一,于 1957 年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宋年间,重建楼阁式砖塔,高 39.66 米 ,七级八面,每层辟四门洞,真假相间,变化有序,整个塔势挺拔俊秀。每年春季总会飞来一群胡燕,嬉戏于塔顶周围,人称“胡燕朝塔”,为《武功八景》之一。
5、后稷祠
后稷祠座落在武功镇城内的稷山之巅,俗名上阁祠,始建于汉代,历史悠久,全国闻名。整个建筑布局依山而建,曲折凌空,叠翠参天,松涛阵阵,“上阁钟声闻九天”为《武功八景》之一。
6、小华山
小华山位于武功镇南门外西侧,曾异名“葆贞庵”,据县志记载,此处为宋代理学家张载讲学之“绿野亭”遗址,这里山水明丽,故名曰:“绿野亭”。
小华山地势崎岖,层峦耸翠,古柏森蔚,回栏折槛。近年来,群众集资恢复,修建了“回廊折栏”和“飞檐八卦亭”,且彩绘一新,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旅游之地。
7、姜女原 墓
姜女原 墓位于武功镇南侧小华山上, 1990 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地中高,两旁垂供如翼,故称 “飞凤穴”。《史记》载,姜 女原 为帝喾元妃,履巨人之足迹而生后稷——农业始祖——第一周人,母以子贵,世人尊称姜 女原 为圣母。
清代陕西督学使吴大徵篆书“姜 女原 圣母之墓”匾额牌坊已恢复原貌,蔚为壮观。清知县陈尔弗重修陵园围墙,方圆约三十亩之大,树大葱茏,罩尽整个山头,历代铭碑林立其间,远远望去,十分巍峨,“姜 女原 古墓小华山”为《武功八景》之一。
8、隋炀帝陵
隋炀帝陵,位于武功镇西塬上,洛阳村东,曾树有清乾隆陕西巡抚华沅书“隋炀帝之陵”石碑,陕西省人民政府 1957 年公布其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县志记载:随炀帝杨广,于大业十四年(公元 618 年)被宇文化缢杀于杨州。唐王朝建立后,高祖李渊于武德五年(公元 622 年)八月,令其子李世民迁葬炀帝于此,与随文帝杨坚的泰陵构成一脉之穴,遥遥相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