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皇帝在继位初期,确实比较“嫌弃”曾国藩,那么曾国藩是如何把“冷凳板”坐热的呢穆彰阿?

穆彰阿:被“新领导咸丰”嫌弃的曾国藩,如何走出“冷板凳”?

或者说,曾国藩是如何走出“冷凳板”的,其实也没有特别管用的妙招,君臣之间无非就是书面交流,一个上折子,一个批折子,一往一来,不是志同道合,就是分道扬镳穆彰阿。

穆彰阿:被“新领导咸丰”嫌弃的曾国藩,如何走出“冷板凳”?

咸丰皇帝即位后,还是比较勤于政事,也想大手笔地对朝政进行改革穆彰阿。

穆彰阿:被“新领导咸丰”嫌弃的曾国藩,如何走出“冷板凳”?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颇有除弊求治的心思。他任贤去邪,企图重振朝廷纲纪。

穆彰阿:被“新领导咸丰”嫌弃的曾国藩,如何走出“冷板凳”?

“老领导”道光皇帝,对曾国藩确实不错,10年7迁,连跃10级,可谓步步高升道光29年,也就是1849年,曾国藩授礼部右侍郎。之后,又被任命为兵部左侍郎。

穆彰阿:被“新领导咸丰”嫌弃的曾国藩,如何走出“冷板凳”?

次年,又被任命为工部左侍郎。曾国藩在京10多年间,他就是这样顺利地沿着这条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

穆彰阿:被“新领导咸丰”嫌弃的曾国藩,如何走出“冷板凳”?

10年7迁,连跃10级,可以说他深得道光皇帝的器重。

“新领导”咸丰皇帝,开始确实有些嫌弃曾国藩,毕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咸丰元年,也就是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义。

咸丰帝要群臣说说朝政的得失,书生气十足的曾国藩居然进言“今日急务,首在用人”,又推荐李棠阶、吴廷栋、王庆云、严正基、江忠源五人,这样就够可以了,一口气推荐了五个人。

这还不够,曾国藩再此上书《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这个折子就是专门讲咸丰皇帝的过失,咸丰皇帝因此大怒,当时就“怒掷其折于地”。

因此,曾国藩的“冷凳板”就这样坐上去了。

曾国藩的“冷凳板”没有坐多久,因为咸丰皇帝要用汉臣去镇压太平天国不过,国乱思良将,数日后咸丰皇帝也息怒了,重新阅读曾国藩的折子,觉得他说的在理,才有心服而纳谏的想法,并对其加以褒答。几个月后,曾国藩重新被任命为刑部右侍郎,充顺天武乡试正考官。

不久,曾国藩又被任命为吏部左侍郎。充江西乡试正考官,途中因母丧而归家。

这时太平天国运动已席卷大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军、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些武装已经不堪一击。

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鼓励团练的命令,想利用各地的汉族地主武装,来遏制太平军势力的迅猛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战略机遇。

不久,清政府就命令曾国藩,以及湖南巡抚张亮基办理湖南的团练1853年初,又命令各省在籍官绅,举办团练,组织汉族的地主武装。曾国藩所办湘军,就是这类武装力量。

他以罗泽南的湘勇为基础,“别树一帜,改弦更张”。由于太平军没有集中力量全力进行北伐,以及1856年太平天国内部的“天京事变”,使得清朝获得了一口喘息的机会。

咸丰皇帝就是依靠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来办地方武装。

1853年,曾国藩借着清政府急于寻求力量,来镇压太平天国的有利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各种乡里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被称为湘勇。

曾国藩还获准可以在衡州练兵,他非常认真,据说“凡枪炮刀锚之模式,帆樯桨橹之位置,无不躬自演试,殚竭思力”,并派人赴广东购买西洋火炮,开始筹建水师。

他比较重视军纪,试图建立新型军队,先后将5000人的湘勇分为塔、罗、王、李等十营,并将团练地点由长沙迁往湘潭地区,避免与长沙的绿营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从“冷凳板”到封疆大吏1854年,湘军倾巢出动,曾国藩发表《讨粤匪檄》。在这篇檄文里,他声称太平天国运动是“荼毒生灵”,“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他似乎已经站在了传统道德的制高点,故动员了当时很多的读书人,参与到对太平军的战斗,为日后的胜利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经过这样的不懈努力,曾国藩终于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冷凳板”,坐成了“热炕头”,成为咸丰皇帝非常依赖的地方大员。

总而言之,咸丰皇帝重用曾国藩,主要还是要依靠其训练指挥汉族武装,来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当然也是曾国藩走出“冷凳板”的一个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