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2月13日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左旗的额尔敦宝力格。1949年在本旗那达幕大会上登台歌唱家乡长调民歌宝音德力格尔,崭露头角。1951年参加呼伦贝尔盟文工团,翌年调至内蒙古歌舞团,任独唱演员。1953年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获优秀表演奖。1955年参加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唱《海骝马》《辽阔的草原》等长调歌曲,被誉为“罕见的民间女高音”,荣获金奖,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文革”期间宝音德力格尔,宝音德力格被打成叛徒,民族分裂分子和乌兰夫喂养的黑八哥,所有获奖证书、奖章和剧照统统被焚毁。饱受精神上的压力和身体上的磨难,使她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后来在中央领导的关心过问下,她的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1971年被送往锡林郭勒草原,还领养了一个3岁孤儿娜仁。在她的精心抚育下,娜仁不但学会了唱歌,而且后来还成为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的一名钢琴教师。1975年,她被任命为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副校长并兼民歌教师。在近20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经验,使蒙古民歌和长调唱腔逐渐专业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并为本民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故她又被视为蒙古族音乐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2007年,在艺术学院50周年校庆会上,她与38位老教授同时被授予“终身艺术教育奖”。2008年4月22日入选文化部公布的第2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一宝音德力格尔、中国辖区面积最大的片警
宝音・德力格尔在199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旗公安局,他管的第一个辖区是宝日布嘎查。由于没有向导,不熟悉大山深处的地形,他经常走冤枉路,少则十多公里,多则几十公里,走着走着就到了其他苏木去了,在牧民的指点下返回来再重走。就这样反反复复15天,他才把大山中的宝日布嘎查转了一遍。他那被汗水浸湿的小本子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明细帐,每户牧民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
随后这位瘦小的责任区民警登门去见嘎查领导,详细汇报了辖区内社会治安和户籍管理方面的情况。如此认真负责的宝音德力格尔,让嘎查领导刮目相看,觉得他是一个给牧民办实事的好民警,于是主动积极地走包串户,把宝音德力格尔提出的建议和要求逐步落实。从此,宝音德力格尔的工作逐渐打开了局面,和牧民群众打成了一片。
说起宝音德力格尔,整个潮格温都尔镇都家喻户晓。也许有牧民不知道镇长是谁,但是却没有人不知道他。撤乡并镇后,原赛乌素镇与潮格温都尔苏木合二为一,成为现在的潮格温都尔镇,原来的5个牧业嘎查也合并为一个责任区。宝音德力格尔奉命挑起了这副重担,成为这个超大责任区的民警。派出所辖区的面积有多大,他的责任区就有多大,1674.6平方公里的辖区都归他管,因此,宝音德力格尔可称得上是中国辖区面积最大的片警了。
潮格温都尔镇派出所管辖的5个牧业嘎查一部分在草原上,一部分就在大山和沙漠戈壁之中,有的地方可以骑摩托,有的地方什么车也进不去,只有靠步行,生存条件十分恶劣。加上这里的牧户居住非常分散,牧户之间的距离最少都在10里以上。十几年来,在1674.6平方公里的辖区,宝音德力格尔跑坏了四辆摩托车
二、“警察邮递员”和牧民的贴心人
宝音德力格尔对重点人口管理采用情、理、法的管理模式,收到明显成效。2009年9月,曾因盗窃入狱的朝某刑满释放后,不受家人和亲友接纳的他,在多次就业无望的情况下,产生了轻生念头。宝音德力格尔闻讯后迅速赶到现场及时制止,挽救了朝某的生命,并主动找熟人安置朝某在镍钴矿工作。
宝某,1997年因盗窃抢劫被判刑八年。宝音德力格尔深入责任区了解情况后,在其服刑期间,多次帮助宝某父亲与其沟通联系,鼓励其认真改造,重新做人,让宝某对这位未曾谋面的民警十分感激。释放后,宝某在宝音德力格尔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称心工作。宝某十分感谢眼含热泪向宝音德力格尔保证:“我要是不好好干,我就不是人!”
针对牧民普遍文化水平偏低,法律意识淡薄的情况,宝音德力格尔经常走包串户宣传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他积极与《内蒙古公安》杂志社蒙编部联系,自己订了一份杂志,然后拿着杂志,及时向牧民们介绍里面的内容,宣传公安工作,让牧民们深受教育,后来牧民群众都都自发地订起了这份杂志。1998年,他就尝试为牧民单户或联户订阅《内蒙古公安》(蒙文版)杂志。使偏远的牧民群众及时从中学习了《治安管理处罚法》、《草原法》等法律、法规和案例,潜移默地提高牧民的法律意识,充分调动了牧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的积极性。
宝音德力格尔时时处处都想着牧民群众。利用下嘎查的机会,帮助牧民征订各种杂志、报纸,帮助牧民买米买菜、联系饲草料,传播适合牧民群众的致富信息,成为草原上的“警察邮递员”。
2011年冬天,辖区牧民哈某与丈夫因孩子问题再度发生了争吵,哈某一气之下,吞服了家里给牲畜治病的毒药。危急关头,哈某的丈夫第一个想起的人就是宝音德力格尔。宝音德力格尔闻讯立即把病人送到了旗医院诊治。看到康复的妻子,哈某的丈夫拉着宝音德力格尔的手说:“你不单是救了她,更救了我这个家呀”!
类似为孤寡老人、残疾人、贪困户和辍学儿童办好事、办实事的例子,在宝音德力格尔这里还有很多。很多牧民都亲切地称呼他:“我们的贴心人”。
三、人口情况的“活档案”
“二代证”的换发工作对于边远大山中的牧民来说有不少难处。宝音德力格尔几次三番地走包串户宣传新证、旧证的不同,向牧民讲办理新证的意义。他自己设计了“二代证催办通知单”,自己申请了电子邮箱,自己编写发送手机短信对广大牧民群众进行提示。一个月里,他发放蒙汉两种文字宣传材料1500多份。用自己有限的工资帮助60岁以上或特别困难的牧民办理二代证。
韩乌拉嘎查88岁的宝德其其格行动不便,宝音德力格尔请示所领导后,用车把老人到接到镇上,垫资为老人办理了身份证。老人激动地边抹眼泪边拉着他的手说:“宝音为我办身份证花钱不说,还搬上我在镇上转了一圈,我满足了。碰上这样的好警察,我不知道说什么感激的话才好。”
被成为“活档案”的宝音德力格尔对辖区内的所有人口情况都了然于胸。他的档案管理在巴彦淖尔全市得到推广。牧民同名的比较多,他就自己创新,给他们遍号,如大巴特、小巴特、王巴特、白巴特,一目了然。他学的是蒙语,可是他的电脑录入比谁都熟练。
在他的办公室里,整整齐齐的摆放着一排厚厚的档案。无论是否人户分离,都全部采集了人口相片,所有户主的电话和联系方式,集中打印成表册。翻开规范的表册,2000余人的所有情况一览无余。常住人口按分布和路程分组,分别绘制了嘎查平面图。每一幅平面图与户主小底册的编号相对应,相统一。只要找到某一户的方位,也就了解到了其家庭的所有情况。他亲自设计制订的《使用临时工、雇佣工治安承包责任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清晰明了。为了提高社会治安管控,宝音德力格尔将治安网络延伸到牧户,因地制宜地创造了常住人口管理法,效果很好。
他给自己规定了‘四个必访’:就是辖区单位、住户必上门走访;刑事解教回归人员必上门查访;群众发生矛盾必上门询访;居民留言求助必上门回访。就这样,宝音德力格尔的辖区成为全镇治安情况最好的一个。
在潮格温都尔镇派出所,宝音德力格尔的办公室的人永远是最多的。牧民来了,不管办什么事情,都会习惯先问一句,“宝音德力格尔”在吗?
在这片16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一片草场,每一座山峰,每一个戈壁,都见证着宝音德力格尔坚毅的身影,他用无比的执着、热情,默默守护着这片贫瘠而苍凉的大地,他用满腔热忱和无私的情怀,续写着乌拉特草原上“赛因察戈答”的感人篇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