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燕昭王:如果燕昭王晚死几年的话,你觉得齐国的命运会怎样呢?

燕昭王:如果燕昭王晚死几年的话,你觉得齐国的命运会怎样呢?

燕昭王本名姬职,是战国时期燕国哙之子,曾在韩国当人质,后在赵武灵王的帮助下回国继位。燕昭王继位后为了建立强大的国家,为了振兴本国经济,他励精图治,招贤纳才。燕昭王的爱才之心传到了各国,人才争先恐后的涌入燕国,像名将剧辛,乐毅等。公元前284年,燕昭王联合各国命乐毅举兵伐齐,虽说是当时的齐国兵强马壮,但是齐泯王一拳也难敌四手,更何况还是五国来跟他厮杀燕昭王!再加上齐国连年征战,士兵对作战已经麻木,士气低落。齐国连连败北,最后只剩下莒城和即墨。就算是燕昭王活下来,也不能灭掉齐国,因为这两个城池易守难攻,齐国剩余力量全部驻兵在此,当时五国联军在聊城攻破齐军主力后就已罢兵,只有燕国继续追击,当时以燕国实力还不足矣灭掉齐国。再一点齐国大将田单发明的火牛阵,令燕军头疼不已,田单得民心坚守在即墨,乐毅驻扎两年也就攻不下。时间越长,战争越消耗不起,齐国那时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之势。所以燕昭王活着也只能望城兴叹。。。

燕昭王:如果燕昭王晚死几年的话,你觉得齐国的命运会怎样呢?

燕昭王:如果燕昭王晚死几年的话,你觉得齐国的命运会怎样呢?

燕昭王:如果燕昭王晚死几年的话,你觉得齐国的命运会怎样呢?

燕昭王:如果燕昭王晚死几年的话,你觉得齐国的命运会怎样呢?

如果燕昭王不死,乐毅可以攻下齐国最后两座城池,但是燕国要独吞齐国,还是很困难的燕昭王。笔者试分析如下:

燕昭王:如果燕昭王晚死几年的话,你觉得齐国的命运会怎样呢?

燕昭王:如果燕昭王晚死几年的话,你觉得齐国的命运会怎样呢?

第一,乐毅伐齐五年,为什么两城始终未能攻克呢人们通常的印象是,乐毅仅仅花了数个月的时间便攻略齐国大部分的土地,仅剩下即墨、莒等几座城池未能攻下,《资治通鉴》即是采纳此说燕昭王。然而此说令人狐疑不解,既然乐毅能在数月内征服齐国绝大多数土地,何以在之后五年的时间里,不能攻克即墨与莒城呢?这似乎不能体现乐毅的水平吧。

燕昭王:如果燕昭王晚死几年的话,你觉得齐国的命运会怎样呢?

笔者认为,乐毅并非是仅用数月就扫平齐国,而是用了五年时间,才击破齐国绝大多数的反抗力量。《史记》中的《乐毅列传》中就写得明白:“乐毅留循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倘若不是燕齐苦战五年,那么试想想,其他诸侯国能眼睁睁地看着燕国吞并齐国吗?显然是不可能的。诸侯国之所以并不干涉乐毅,是因为在这五年里,燕、齐仍在不断地战斗,各国就乐得坐山看虎斗,让这两个国家去相互消耗实力。

第二,燕昭王去世,乐毅伐齐事业嘎然而止乐毅伐齐的事业,与燕昭王无条件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当然有人诬陷乐毅,说他留着齐国两座城池,是为了想当齐国的国王。燕昭王听闻后,杀掉诬陷者,并把乐毅的妻子儿女送到齐国,派使者把齐王的王冠送给乐毅。此举表明,就算你乐毅想当齐王,我也不干涉,因为乐毅为燕国报了亡国之仇(燕国曾被齐国灭掉三年)。

燕昭王去世后,新上台的燕惠王没有父亲的胸襟,他听信谣言,派一位名叫骑劫的将领顶替乐毅,并召乐毅回燕。乐毅心知被谗,恐怕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索性投奔赵国去了,伐齐之事业,嘎然而止。

以乐毅的才能,在控制齐国七十余城后,只要待以时日,肯定能把最后两城攻下来。可惜造化弄人,在他离开后,齐国名将田单乘机反扑,创造军事史上的奇迹,把燕军打败并赶出齐国。

第三,即便乐毅伐齐成功,燕国要独吞齐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在战国七雄中,燕国的实力是相对比较弱的,只是赖燕昭王的雄才大略与乐毅的不世才华,才能取得伐齐之战的伟大胜利。然而,一旦齐国灭亡,凭燕国的实力,是很难独吞齐国的。

在战国时代,有过几次比较大的兼并战。比如秦国吞并巴蜀,赵国吞并中山,都没有引起诸侯的重视,为什么燕国吞并齐国会引起诸侯的反对呢?因为巴蜀、中山都是属于蛮族的地盘,对于中原诸侯来,对蛮族的地盘不是特别关心。然而,一旦中原(华夏)大国被吞并,就一定会引起诸侯的警惕与反弹。

比如齐宣王时,齐国吞并燕国,遭到诸侯们的一致反对。迫于外在压力,齐国在三年后被迫把到嘴的肥肉吐出来。到了齐湣王时,齐国又吞并宋国,结果引来五国伐齐,国家差点被灭掉。同样的道理,若是燕国吞并齐国,将一跃成为诸侯中的强者,试问周边赵、魏、楚等国岂能坐视不理呢?因此,即便乐毅成功,燕国也无法独吞齐国,势必要引发新一轮的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