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共有四个著名的特务机构明朝锦衣卫,其中锦衣卫和东厂的知名度虽然比较高,但是就这四大特务机构的权力来说,锦衣卫其实是垫底的,其次就是东厂。西厂和内厂相对来说权力更大,不过存在的时间都不长,下文按时间先后来介绍下这两个机构。
西厂创立于明宪宗成化十三年,即1477年,当时京城接连出现了“妖狐案”和“李子龙弑君事件”,使得宪宗危机感大增,于是命亲信宦官汪直设法了解宫外臣民的情况明朝锦衣卫。就是在这种契机下,汪直借机创立了新的特务机构西厂,和东厂一样西厂的人马主要也是从锦衣卫里选拔,人数一度超过了东厂,职权更是包揽了锦衣卫和东厂的职权。但是由于西厂行事过于肆无忌惮,弄的人心惶惶,在其成立五个月后,汪直即被大臣们弹劾,宪宗见状方知西厂乱来,于是把西厂撤销了。三十年后,武宗即位,大太监刘瑾得势,西厂又得以复开,但在五年后随着刘瑾的倒台,西厂亦被撤销,所以西厂前后存在的时间加起来就六年左右。
内厂也叫内行厂,也是明代特务机构之一,是明代四大特务机关中出现最晚的,也是存在时间最短的。内厂也是创建于明武宗正德初年,当时的东明朝锦衣卫、西厂分别由“太监八虎”中的马永成和谷大用掌管,又因刘瑾与此二人素有矛盾,于是另设内行厂,其权势和侦缉范围都超过锦衣卫及东西厂。五年后,刘瑾倒台,内厂和西厂一并随之被撤销,所以内厂权势虽大,但存在的时间不过五年左右。
厂卫作为明代特有的政治产物,它们在保障帝国安全以及搜集军情等方面都曾发挥过作用,但又确实擅用职权,制造了不少恶劣的事端,其腐败的事实也是不可磨灭的。上文纯属个人观点,如有错漏请指正,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更多历史话题期待交流。
崇祯煤山殉国,身边只有一个太监王承恩。锦衣卫呢?号称皇帝的亲军、御林,怎么一个都没见着?
电影《锦衣卫》中,锦衣卫如此强大,武力不可一世,难道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一点作用都没有吗?身为亲军御林,应该时刻贴身护卫皇帝,但是最后一刻,一个锦衣卫都没有出现,这是为什么呢?
史载:3月19日凌晨,李自成起义军从彰义门杀入北京城。然后崇祯帝朱由检手执三眼枪与数十名太监骑马出东华门,被乱箭所阻,再跑到齐化门(朝阳门),成国公朱纯臣闭门不纳,后转向安定门,此地守军已经星散,大门深锁,太监以利斧亦无法劈开。19日拂晓,大火四起,崇祯帝重返皇宫,城外已经是火光映天。此时天色将明,朱由检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朱由检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最后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时年33岁。身边仅有提督太监王承恩陪同。
为何皇帝身边没有锦衣卫,我们可以从锦衣卫职能方面看出端倪。
锦衣卫有三大职能:锦衣卫的职能主要是“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其首领称为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而很少像很多影视剧里演绎的由太监担任。负责执掌侍卫、展列仪仗和随同皇帝出巡的锦衣卫,基本上与传统的禁卫军没什么两样,只负责在殿中侍立,传递皇帝的命令,兼做保卫工作。
至于“缉捕”,则是锦衣卫区别于其他各朝禁卫军的特殊之处。负责侦缉刑事的锦衣卫机构是南北镇抚司,其中北镇抚司专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拥有自己的监狱(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犯人,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南北镇抚司的普通军士称为校尉、力士,他们在执行缉盗拿奸任务时,被称为“缇骑”。明朝一代,缇骑的数量,最少时为1000,最多时达6万之多。到了明代后期,所剩无几。
“掌刑狱”是锦衣卫的第三项职能。据《明史》记载,锦衣卫常用的刑具有18套,包括杖刑、夹棍、脑箍、拦马棍、钉指等。杖刑的执行特别有讲究。一旦有哪位倒了霉的官员触怒了皇帝,被宣布加以廷杖,他就会立刻被扒去官服,反绑双手,押至行刑地点,被裹在一个大布袋里,随着一声“打”字,棍棒就如雨点般落在他的大腿和屁股上。如果这两人两脚八字形张开,表示可留杖下人一条活命;反之,如果脚尖向内靠拢,杖下人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锦衣卫别的功能都没有,它完全就是一个杀人机器,像死物一样,只服从上司的命令,而且都是武功的数一数二的绝顶高手,就是因为李自成起兵开始那时就没有什么锦衣卫了,如果还存在的话,会在李自成起义的这个过程中起很多破坏作用,一直阻碍李自成的发展,到处暗杀,收集军事和政治情报。但是李自成起兵根本没有受到这样的阻碍,所以可以推知,明代后期,锦衣卫名存实亡!
其实明朝时期的锦衣卫虽然很有厉害,可是它毕竟只是一个组织,只是皇家的一个保安团,只是皇帝赋予了它极大的权利,可是它有权利却没有势力。毕竟就人数有限,当兵临城下,锦衣卫即使全力应战,也没有逆天之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