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为什么会和太平公主的女儿葬在一起?
2014年初上官婉儿墓,在陕西西安机场西北两公里处发现了上官婉儿的墓葬。此前,这一区域还发现了大量北周、隋、唐的高等级墓葬,其中就包括太平公主之女万泉县主薛氏墓。
薛氏上官婉儿墓,就是太平公主与薛绍的第二个女儿,就是武则天的外孙女,万泉县主葬身于此可以理解,因为她毕竟是皇族,但是为什么上官婉儿会葬在这里,和太平公主的女儿葬在一起?
我们来说说这个事上官婉儿墓。
上官婉儿是唐高宗时的宰相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了废武则天的诏书,后来被武后所杀,还是婴儿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受连累一起入宫为奴。十四岁时,被武则天看重,不仅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还让其掌管宫中诏命。从此一直在武则天身边为她服务。从圣历元年开始,上官婉儿又帮助武则天处理百司奏表,参与决断政务,权势也越来越大。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小女儿,一直深受到武则天的宠爱,所以时时进宫面见武则天,和上官婉儿自然熟识。
从圣历元年开始,武则天又让上官婉儿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也日盛。
神龙政变后,中宗复位之后,不仅册封上官婉儿为昭容,还封她的母郑氏为沛国夫人。又让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也许受武则天的影响,加上和武三思关系亲密,在上官婉儿所草的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这使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于公元707年发动政变,杀死了武三思,上官婉儿则找到唐中宗庇佑不仅活的好好的,还让太子兵败被杀。
随着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的势力日益强盛,上官婉儿又暗地里结交李唐宗室太平公主、相王李旦等,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李显的皇后韦后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的人,并一直想效仿她的婆婆武则天临朝摄政,所以勾结自己的女儿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了丈夫唐中宗。因中宗死得仓促,没有遗诏,上官婉儿与就和太平公主一起,草拟了一份遗诏。该遗诏中,由中宗的儿子李重茂即位,韦后以皇太后身份摄政,相王李旦辅政。但韦后不喜欢李旦参知政事,强行更改了遗诏,让李旦作太子太师。韦后党的做法让李唐宗室党忍无可忍,公元710年七月,李旦之子李隆基(即唐玄宗)带兵诛杀了韦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上官婉儿则拿着自己当初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的那份遗诏,证明自己是站在李唐宗室一边的,向李隆基求情,但李隆基不许:“此婢妖淫,渎乱宫闱,怎可轻恕?今日不诛,后悔无及”并当即斩杀了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死后,太平公主非常哀伤,派人去吊祭,并出钱五百匹绢(相当于今天50万左右的购买力),同时游说睿宗李旦下诏给上官婉儿修建了墓地。
薛氏墓中的墓志铭显示,薛氏在景云元年(710年)八月廿一日,遘疾终於延州官舍,年方廿四,颇令人惋惜,同年十一月廿五日下葬于此地。
巧的是,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是公元710年7月,当时上官婉儿被杀,8月就匆匆下葬于此。虽然上官婉儿之墓也是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但却没有发现壁画,与薛氏之墓相比,相差还是比较大的。而且墓中没有发现上官婉儿的一节骨头,这个手握实权的“女宰相”,身后也留给我们无限的猜想。
不过上官婉儿墓与太平公主女儿之墓在一起,这足以证明当时的上官婉儿很受皇室重视。
上官婉儿才华横溢,是唐代著名的才女,她虽然出生在达官贵人之家,但出生后就经历了许多波折。她由一个身份卑微的奴婢,最后成为武则天宠爱的“巾帼宰相”。
上官婉儿的童年是在为奴的时光中度过的《旧唐书》:中宗上官昭容,名婉儿,西台侍郎仪之孙也。父庭芝,与仪同被诛,婉儿时在襁褓,随母配入掖庭。及长,有文词,明习吏事。
上官婉儿出生在唐代名门世家,祖父是唐朝中书令(宰相)上官仪,父亲是黄门侍郎上官庭芝。两人都是唐朝的大臣,按理说,上官婉儿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宦之家,童年是很愉快的。但她的祖父站错队,导致了上官婉儿悲惨的童年。
公元664年,中书令上官仪被唐高宗秘密召入宫中商议废除武则天的皇后之位,其后还让他起草废后诏书。武则天知道这件事情后,向唐高宗进行辩解。唐高宗最后也不忍心废掉武则天,还担心她报复,就把全部责任都推给了上官仪。
武则天随后指使亲信诬陷上官仪勾结太子李忠图谋叛逆。之后上官仪和上官庭芝被武则天所杀,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被充入宫中为奴。上官婉儿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度过的。
才华出众的上官婉儿得到武则天的宠幸《景龙文馆记》:( 婉儿)年十四,聪达敏识,才华无比。天后闻而试之,援笔立成,皆如宿构。
在上官婉儿14岁那年时,武则天因听闻其才华出众而召见了她,并对她进行当面出题考较。上官婉儿的词藻华丽,一气呵成。武则天看后大喜,当场免去她奴婢的身份,同时还让她掌管宫中诏命。
武则天称帝后,上官婉儿被封为“内舍人”,很多诏书都是经过她的手起草的。后来,上官婉儿又因违忤旨意,犯了死罪,武则天爱惜她是个人才而特赦了她,只是处以黥面而已。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武则天对上官婉儿是有多信任和宠幸。
经过黥面之刑后,上官婉儿整个人就变得成熟了很多,她开始对武则天阿谀奉承,曲意迎合,就更得武则天的宠爱了。公元696年开始,武则天还让上官婉儿参决政务,她的权力也越来越大。
一代才女上官婉儿是如何被杀的?《旧唐书》:湜尝充使开商山新路,功未半而中宗崩,婉儿草遗制,曲叙其功而加褒赏。及韦庶人败,婉儿亦斩于旗下。玄宗令收其诗笔,撰成文集二十卷,令张说为之序。
在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以张柬之为首的大臣们发动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唐中宗李显复辟,让上官婉儿为他专门起草诏令。起草诏令这可是心腹大臣干的事,而且唐中宗还封上官婉儿为昭容,这就足以说明对她的信任。
上官婉儿还与韦皇后、安乐公主交往密切,她们三个女人商讨如何掌握更大的权势。此后上官婉儿引荐武三思给韦皇后,之后几人之间的风流韵事这里就不细说了。上官婉儿的权势在官场博弈中,越来越大,这就为之后被杀埋下了祸根。
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六月,唐中宗李显突然驾崩。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遗诏,为了平衡各方权益,立李重茂为皇太子,李旦进行辅政,而韦皇后则为皇太后摄政。
这样一份遗诏本来是皆大欢喜的局面,但韦皇后亲信宰相宗楚客、韦温更改诏书,力劝韦后效仿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的第二位女皇帝。原本微妙的局势就被这样打破了。
当时还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在得知消息后,赶紧去与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商议对策,决定先下手为强。李隆基在7月21日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唐隆之变,率领禁军杀死了韦皇后、安乐公主以及所有韦后党羽,拥护其父李旦登基。
上官婉儿在得知消息后,连夜率领宫人点着蜡烛前去迎接李隆基等人。因为害怕被人误会,上官婉儿赶紧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李隆基心腹刘幽求观看,证明她是与韦后保持距离,是站在李唐宗室这一边的。
李隆基对于刘幽求为上官婉儿的求情,只说了一个字“杀”,最后上官婉儿被李隆基杀了祭旗。一代才女就这样因为卷入到皇室之争中而被杀,以其才华横溢来说是非常可惜的。
观景说:
上官婉儿自从在受到黥面之刑后,整个人就变得阿谀奉承,还投身入唐朝高层权力的争夺战之中,先后依附武则天、韦皇后、太平公主等人。最后在在唐中宗李显突然驾崩之后,还想继续左右逢源,但奈何李隆基并没有像武则天、唐中宗这样去爱惜上官婉儿的才华,等待她的却是香消玉殒。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