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湖心亭看雪:张岱的散文《湖心亭看雪》为什么备受推崇?

谢谢邀请张岱湖心亭看雪。

人们心目中的文人穷困潦倒者比较多,但张岱却不然,他生在明清交替之际,出身于官宦之家,一生未仕,衣食无忧。张岱曾在文章中如此描述自己张岱湖心亭看雪:“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 ,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张岱真是个有钱有闲的性情中人,他好的这口有谁不好?

但张岱与一般的世家子弟张岱湖心亭看雪、风流名士不同,他素有文名,一生涉猎诗文、小品、杂剧、传奇,留下作品无数,其《陶庵梦忆》,如今已成为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戏曲文学理论必备参考书,就连短短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也备受后人推崇,被誉为“描写西湖最漂亮的文章”。

《湖心亭看雪》文字不长,只有短短的194字,现引全文如下,与同好共享: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小品文中的的代表之作,从中可以看出张岱的性情,在一个大雪三日、鸟声俱绝的深夜,张岱居然穿上皮衣,带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更出人意料的是,亭中竟然早来了两人,铺毡对坐,烧酒炉正沸。三人对酌,尽兴而归,划船的船夫见状禁不住感叹:“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最大的特点是文字简练,仅百余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巧妙运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数量词,表达出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和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令人拍案。张岱还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一气呵成,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感慨。最后借舟子之口,以一个“痴”字总结全文,表达了自己不从尘俗、遗世独立的高雅情操。

张岱一生历尽繁华,也阅尽苍凉,中年以前读书享乐,后来江山易手,王朝更迭,他立志修史,带着明史手稿,在困苦中辗转江南各地。张岱的文才和操守引起了人们的共鸣,而《湖心亭看雪》则表明了他的心迹,这也是后人对其极为推崇 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样一个率性、才情、真实的男人,有谁会不喜欢?难怪作家章诒和在文章中说:“若生在明清,就只嫁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
  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替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再来品味本文的神韵。如前所述,神韵就是言外之味,弦外之音,留有余地,耐人寻味。《湖心亭看雪》不足二百字,言外的意蕴却很丰厚。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作者并未铺陈开来,细加描摹,读者却看到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丽景象,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叠用三个“与”,结合“一白”,仅仅几字,就勾勒出天连着云、云连着山、山连着水、白茫茫一片的浑阔清远。
  尤其叫绝的是这一句:“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其中,“影”、“痕”,化实为虚,营造了似有若无、依稀恍惚的朦胧空灵之境,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不由得会幻化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淡雅,“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清峻;而且,这“痕”、“点”、“芥”、“粒”,四个量词,不仅暗示了小船的徐徐行进,而且由于它们的依次递小,还表现出湖中景物和人渐次融化到这茫茫雪海之中,这时,你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一滴水之于浩瀚的大海,一粒星之于深邃的天空,一座山之于连绵的峰峦,一棵树之于无边的森林……你会体悟到:宇宙何其阔大,人生何其短暂,琐事何必计较,心胸尚需豁达!这联想,这感悟,并非文中实写,而是欣赏者依凭作者的简短笔墨所产生的联翩浮想,正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⑤。从叙事的角度看,本文篇幅虽短,却也是波澜起伏,韵味深长。大雪三日,冰天雪地,一般人大都深居简出,向暖避寒,而主人公却一大早“独往湖心亭看雪”,突出一个“痴”字,此其波澜一也。
  本想天下痴人除己之外,更有何人?出乎意料的是,早有两痴已先期抵达湖心亭,此其波澜二也。既相遇,应先互问姓氏家乡,再把盏交谈,可本文却恰恰相反,先把盏,再交谈,表现出知己相遇的分外喜悦,此其波澜三也。既为知己,又同为客居杭州的游子,理应推杯换盏,促膝长谈,可作者翻转笔墨,点出了离别,这就不由得使人想起人生种种的聚散离合,此其波澜四也。
  主人公与偶遇的两人虽志趣相投,却不得不旋即旋离;舟子与主人公虽同往同归,却不解主人的高雅情趣,将之误解为“痴”;短文在两个“痴”字中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使读者联想起人生的阴差阳错,无可奈何!此其波澜五也。这种叙事的手段,仿佛使人看到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游鱼的沉浮,产生出峰回路转、波澜横生的美感。
  
&])](Jl:B7n)R0 在描写手法上,作者并没有浓墨重彩的精雕细刻,而是采用了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这种手法与作者所选取的上下一白、并无二色的雪景特征相得益彰,唯其如此,清远浑阔的境界才得以展现;但在技法上,作者却综合运用了多种对比:大与小、远与近、冷与暖、动与静、实与虚、痴与更痴,其效果是,文章虽短,描写虽简,却充满张力,富于变化,摇曳生姿。
  
? sc6w*`/{[0 总之,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在不足二百字的小品文中,无论写景还是叙事,都简洁自然、清新流丽而又情致深远,真正做到了幅短神遥,墨稀旨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