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还有我常常要说一些非难成汤、周武王和轻视周公、孔子的话嵇康简介。

这句话出自魏晋文学家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简介,节选片段如下:

又每非汤嵇康简介、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

节选片段译文如下:

还有我常常要说一些非难成汤、周武王和轻视周公、孔子的话,如果做官以后不停止这种议论,这件事情总有一天会张扬出去,为众人所知,必为世俗礼教所不容,这是第一件无论如何不可以这样做的事情。

作者简介:

嵇康(224年—263年[1],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嵇康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袁宏称其为“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嵇康工诗善文,其作品风格清峻。他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有《嵇康集》传世。他的作品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

作品赏析:

魏晋之际,活跃着一个著名的文人集团,时人称之为“竹林七贤”,即:嵇康、阮籍、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当时,政治上正面临着王朝更迭的风暴。“七贤”的政治倾向亲魏,后来,司马氏日兴,曹魏日衰,胜负之势分明,他们便分化了。首先是山涛,即山巨源,投靠司马氏作了官,随之他又出面拉嵇康。嵇康是“七贤”的精神领袖,出身寒门,与魏宗室通婚,故对司马氏采取了拒不合作的态度。为了表明自己的这一态度,也为了抒发对山巨源的鄙夷和对黑暗时局的不满,他写下了这篇有名的绝交书。刘禹锡说:“八音与政通,文章与时高下。”《与山巨源绝交书》正是魏晋之际政治、思想潮流的一面镜子。直观地看,这篇书信是嵇康一份全面的自我表白,既写出了他“越名教而任自然”,放纵情性、不受拘羁的生活方式,又表现出他傲岸、倔强的个性。然而,其认识意义并不止于此。一方面,读者可从嵇康愤激的言词中体会到当时黑暗、险恶的政治氛围;另一方面,嵇康是“竹林七贤”的领袖,在士人中有着很高的威望和相当大的影响,因此,这篇书信中描写的生活旨趣和精神状态都有一定的代表性,部分反映出当时社会风貌和思想潮流。

魏晋名士真的有那么风雅吗?

嵇康简介:“非汤武而薄周孔”是什么意思?

我想从一个侧面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嵇康简介:“非汤武而薄周孔”是什么意思?

魏晋300年后,有一个天才横空出世。

嵇康简介:“非汤武而薄周孔”是什么意思?

这个人呢,就是李白。李白的文采风流,可以说是冠绝天下,说他是千古一人,估计也不会有人反对。

那么问题来了,李白最崇拜的人,或者说他的偶像是谁呢?我想知道这个问题答案的估计不会很多。

没错,诗仙李白最欣赏或者说最崇拜的人,就是那些魏晋的名士们!

听听李白在自己的诗怎么说的吧!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陈王(曹植),魏国人。

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

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

—-谢安,东晋名士,号称史上最完美的男人。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金谷酒数,指晋朝石崇立的罚酒三斗的规矩。

像这样的歌咏推崇甚至仿效魏晋名士的诗句,可以说是举不胜举。大诗人李白,对魏晋名士的风雅,颇有些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意思。

魏晋时代名士们的风雅,风流,乃至风骨,

深深地影响、折服了一代诗仙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