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康熙大帝这部电视剧和书籍的人一定对周培公有着很深刻的印象周培公,周培公有勇有谋,文武全才,为人正直果敢,颇有远见,为人很仗义,是一位非常正面的人物。历史上真实的周培公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他有哪些为人们所称道的事迹呢?在这里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周培公的人生历程,了解一下周培公为什么会被发配并终老盛京,原因到底在哪里?

周培公:周培公莲花妙口助康熙平定吴三桂,为何最终却以凄凉而死告终?

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周培公是一位很威武的人,能征善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被贬谪到了盛京周培公。在电视剧中,周培公出现的情节很是吸引人,周培公首先为朱国治所赏识,朱国治向皇上要周培公,因为他看到了周培公的卓越才干。这个时候,康熙皇帝对周培公也是很期待的。有一天康熙皇帝在大街上遇到了周培公,周培公很是落魄,周培公将皇帝的恩师伍次友的推荐信给别人写了状子,让康熙很是佩服。周培公更是说大丈夫求取功名应当“宁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更是得到了皇帝的喜爱。在剿灭吴三桂叛乱的过程中,周培公当上了主帅,带兵出征,并且单兵匹马的说服了王辅臣,减少了生灵涂炭,利国利民。让人们看到了周培公的雄姿英发。

周培公:周培公莲花妙口助康熙平定吴三桂,为何最终却以凄凉而死告终?

然而真实的周培公并不是电视剧中的那个样子,周培公去盛京当官是主动要求的,而且还是重用周培公。真实历史上的周培公本名昌,字培公,它是康熙皇帝身边的谋臣,当官当到了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的职务,周培公最引人注目的事迹就是在三藩之乱的时候,周培公劝降了王辅臣,立下了功劳,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中,周培公只是一个幕僚,图海才是大将军。当周培公表示出愿意去劝降王辅臣的时候,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同意,并且将周培公封为了道台,赐给黄马褂,让他带上了圣旨去招降王辅臣。在图海的推荐下,论功行赏,将周培公封为了山东登莱道,后来周培公辞官了,回到了家乡。蒙古葛尔丹叛乱的时候,图海推荐了周培公担任了盛京提督,这对周培公来说是委以重任,周培公也是很高兴的接受了这个职务,担负起了为大清王朝戎边的重任,这也说明周培公得到了康帝皇帝的信任,后来周培公就死在了任上。

周培公:周培公莲花妙口助康熙平定吴三桂,为何最终却以凄凉而死告终?

通过学习历史知识,我们知道了周培公去盛京任职并不是贬官,而是升官,这才是真实的历史。通过周培公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奋斗,也离不开贵人的扶持和帮助。周培公因为在平定三藩之乱的时候,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得到了大将军图海的认可,并且立下了功劳。在以后的发展中,周培公得到了图海的提拔和推荐,可以说,图海就是周培公的贵人。能力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好的机遇也是重要的因素。因此,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己,同时还要善于抓住机会,从而成就自己的人生。

谢邀。个人觉得《康熙王朝》里的周培公智商和情商最高,对事物看的很透彻,堪称国士无双。历史上确有周培公其人,但远没有电视剧中那么光彩照人,充其量只是历史长河当中一个很不起眼的匆匆过客,他在历史上留下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便是劝降王辅臣。

周培公:周培公莲花妙口助康熙平定吴三桂,为何最终却以凄凉而死告终?

周培公:周培公莲花妙口助康熙平定吴三桂,为何最终却以凄凉而死告终?

周培公:周培公莲花妙口助康熙平定吴三桂,为何最终却以凄凉而死告终?

康熙十三年腊月,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清,发动三藩之乱,并拉拢陕西提督王辅臣在西北反叛呼应。陕甘地区是西北边防重地,又临近京师,王辅臣的叛军已经成为清廷的心腹之患,所以康熙认为当务之急是先解决王辅臣,稳定了西北,再全力对付吴三桂。

康熙十五年,康熙任命图海为大将军,前往陕甘地区镇压王辅臣叛军,王辅臣拥兵自重,气焰嚣张,根本没有把朝廷大军放在眼里。图海率军到达平凉,诸将纷纷请缨,要求出战,此时随军的周培公向图海献策,提出了招降的策略。

周培公认真分析了当时天下的形势,认为陕甘地区是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吴三桂没有取道四川进攻陕西,而是盘踞在湘鄂之间与朝廷对峙,实在是一招臭棋。王辅臣起兵造反,是形势所逼,是舍不得高官厚禄,所以造反之心并不坚定。如果朝廷选派一位能说会道的说客前去劝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定能说服他悬崖勒马,投靠朝廷。

图海听了,正中下怀,兵不血刃的平定陕甘地区实为最理想的状态,可朝廷前面好几次劝降王辅臣,均以失败告终,此事难上加难啊!周培公自告奋勇,主动请缨充当说客,并且坚定的对图海说:“如果前去说服了王辅臣,那是大学士的福份;如果遭遇不测,自己则死而无怨。”

图海大喜,星夜赶写奏折送至京城,康熙看完奏折后,立即召周培公入宫觐见。听了周培公的详细方案,康熙封他为参议道台,御赐黄马褂,携谕降诏书,前往平凉招降王辅臣。

招降过程很顺利,因为此时王辅臣的处境非常不妙,清军围困平凉孤城,城内粮草不继,人心惶惶。周培公攻心为上,再三强调朝廷既往不咎的政策,加之图海对王辅臣有提携之恩,所以王辅臣很快献城投降。

搞定了王辅臣,消除了清廷的心头大患,剪除了吴三桂在西北的羽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扭转了三藩之乱的战局,沉重的打击了叛军。周培公立下大功,康熙对他的表现十分满意,自然委以重任,升任他为山东登莱道。

后来,周培公因朝廷追封父母而守孝三年,后到山东任职,因与总兵官意见不合,不久便辞官回家。康熙二十年,西北爆发噶尔丹叛乱,康熙重新起用闲赋在家的周培公,命他为盛京提督,负责戍边。康熙四十年,周培公卒于任上,终年70岁。《清史稿》对周培公的评价是,好奇计,他一生写过不少诗,就以他在陕西军旅生涯中写的一首诗作为结尾吧——

老去辞家事远游,幽年何故久淹留,

燕关秦塞长为客,露竹蝉风早报秋。

半壁灯昏人破梦,一声鸡唱月当楼,

此时离愁添多少,不见归鞍到郢州。

心若顽石,带刀修行;无材补天,落魄江湖。我是西岳顽石,码字不易,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