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皇帝无疑是最受尊崇的职业,因为他拥有九五之尊、处在社会阶层顶端,几乎可以拥有一切,并享受一切。无论七尺男儿,抑或纤纤女子,不管懵懂少年,还是垂垂老者,无不趋之若鹜。当然,也有例外。不愿做皇帝的人,古今中外都有,而且不少。大宋第五任皇帝宋英宗便是其中之一。今天,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这个不愿做皇帝的人赵宗实:
宋英宗(1032年2月--1067年1月),原名赵宗实,后改名赵曙;是宋太宗赵光义的重孙,宋真宗赵恒之弟商王赵元份的孙子、宋仁宗赵祯的侄子。大宋江山到了宋真宗、宋仁宗时期,出现了一个共同的、匪夷所思的问题,那就是赵宗实:子嗣凋零——不是不能生,而是生了养不大!这宋真宗曾生有六子,应该不算少了,可前五个俱亡,只剩下仁宗这根独苗。
宋仁宗本人生有3个儿子和13个女儿赵宗实,但是在早年子嗣却很稀少,几乎没有生育儿子,直到登基16年后,于景祐四年(1037年)五月初九,才有了第一个儿子杨王赵昉,为俞德妃所生。但孩子出生当天就去世了,这使得宋仁宗的心里十分恐惧,害怕自己没有子嗣,断了香火。于是就把赵宗实抱养在宫中,当时的赵宗实年仅5岁。
1039年,宋仁宗亲子雍王赵昕出世。由苗贵妃所生。年满七岁的赵曙由此失去价值,被遣返濮王府邸。从王子降为藩王,特别是赵昕出生后仁宗对赵曙态度瞬间极大的反差,无疑给他幼小的心灵以强烈的刺激和严重的创伤,使他品尝到了人间冷暖和皇权的无情。
赵宗实第二次被立为皇子,已经是嘉祐七年(1062年)的事情。此时宋仁宗年事已高,而且身体患病,精神状态也不好。而且在庆历三年(1043年)宋仁宗1039年出生的雍王赵昕和1041年出生的荆王赵曦双双夭折。后宫再也没有生育出皇子,不仅宋仁宗急,百官更急,因为大宋帝国没有继承人!
为帝国接班人的事,仁宗和一帮大臣可是操碎了心。在1053年时,太常博士张述上书宋仁宗请求立嗣。此时宋仁宗44岁,想要生育皇子的可能很小,但宋仁宗没有理会。到了1056年宋仁宗生病期间,立嗣的呼声越发高涨,范镇、司马光、欧阳修、包拯等纷纷劝谏宋仁宗立嗣。宋仁宗认为这些官员贪图拥立之功,不予理会,同时也寄希望自己能够生下皇子,于是这件事情就被拖着。
到嘉祐七年(1062年)八月,宋仁宗再也无法回避这个问题,只得将赵曙立为皇子。但没有想到,当赵曙得到这个消息后,“闻诏称疾,益坚辞”。宋仁宗只好下诏,暂时以“皇城司廨为皇子位”,然后派宦官“发车乘津置行李入内”。童年期间的宫廷生活,让宋英宗对没有自由、没有安全感的宫廷生活心存恐惧。当宦官们来赵曙家,接他入宫时,他居然躺在床上,说自己有病,“犹坚卧称疾不入”。于是宋仁宗派官员去劝说,同时放出话来,“称疾,即乘肩舆”。但是“使者往返数次”,赵曙依然不入宫。
赵曙拒绝接受任命长达年余,宋仁宗很无奈,最后选派赵宗谔前去劝说,但赵宗实还是不接受,以至于赵宗谔临别时不得不放出硬话:到时会强行拉上肩舆带回皇宫。
实际上真正了解赵宗实的人还是他的心腹周孟阳。赵宗实担心接受任命会遭受祸害,心里还是不信任宋仁宗。这个时候周孟阳就发话了:“今固辞不拜,假如得请归藩,遂得燕安无患乎?”意思是说,你现在一直推辞欲回到藩邸,将来有新皇帝登基,你能够安然无恙吗?一句话惊醒梦中人,赵宗实最终乖乖进宫面见宋仁宗。
第二年,宋仁宗病死,曹太后下旨赵曙继承皇位。没想到赵曙惊呼道:“某不敢为!某不敢为!”尔后撒腿就跑。结果硬是被大臣们按住,有的给其整理头发,有的为他披上黄袍,赵曙这才登上皇位。
赵曙继位后,终日对皇位惊悸不已,竟然因此暴病一场,无奈只能请曹太后垂帘听政。经过宰相韩琦及御医的悉心调节,数月后,宋英宗的神志才得以恢复。此后宋英宗正常履职五年,直到1067年病死,享年三十有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