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二十五岁时傅友德,投身到郭子兴的红巾军,但当时的红巾军内部矛盾重重。朱元璋对这些未成大业就在争权夺利的行为感到很厌烦,于是他亲自去招募新兵,并且精挑细选出二十四人,作为自己的心腹。朱元璋带着这人,远赴定远作战,这可视为他独立打天下的开始,而这二十四人,史称为中“淮西二十四将”。
这些将领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傅友德,大部分人活到了明朝建立,成为开国功臣,但朱元璋过桥抽板,他们的命运颇令人唏嘘,有些病死,有些被杀死,有些善终。
非“正常”死亡的将领一傅友德、徐达
徐达是与朱元璋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他文武双全,对朱元璋忠心耿耿,可媲韩信,明朝建立后,官拜右丞相、魏国公,位极人臣。1385年,朱元璋明知徐达有背疽病,不能吃鹅肉,朱元璋却赐以蒸鹅,徐达不得不吃,发病而亡,享年53岁。
二、费聚
费聚的最大功劳是平定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被封为平凉侯。胡惟庸密谋造反时,拉费聚入水,事情暴露之后,费聚被朱元璋处死,诛灭九族。享年67岁。
三、耿再成
1362年,耿再成奉朱元璋之命,攻取处州。处州的苗人降将李祐之、贺仁德叛变,耿再成被杀死,没有活到明朝建立。朱元璋登基后,追封他为高阳郡公,配享太庙。
四、耿炳文
耿炳文是最了解朱元璋的武将,他坚守军事要地长兴十年,功劳巨大,被封为长兴侯。耿炳文封侯后,猜到朱元璋可能会杀功臣,他为人低调,尽量不谈朝廷之事,不参与朝廷党派之事,独来独往,巧妙地躲过朱元璋的毒手。
但朱元璋死后,一向不参与朝廷事务和党派之争的耿炳文,在皇位之争的“靖难之役”中,他选择支持皇帝朱允炆,讨伐朱棣。后朱棣打败朱允炆,成功夺位。耿炳文深知朱棣不会放过自己,于1403年在家中自杀。享年70岁。
五、唐胜宗
唐胜宗十八岁便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所谓英雄出少年,他勇猛无比,谋略过人,明朝建立后被封为延安侯,食禄千五百石,1390年因参与胡惟庸谋反案被杀,享年55岁。
六、花云、陆仲亨、常遇春
花云长得高大魁伟,英勇善战,因为脸长得黑而被大家称为“黑将军”。1360年,陈友谅攻陷太平,花云拒不投降,被乱箭射死。享年41岁。
("黑将军"花云:淮西二十四将中唯一一个战死的人)陆仲亨,文武双全,在消灭陈友谅、张士诚,平定广东、湖南等战役中有大功,被封为吉安侯。1390年因胡惟庸谋反案被朱元璋诛杀,享年54岁。
常遇春,因为参加渡江战役,威猛地平定陈友谅之战,被封为荥阳侯。1390年,因为胡惟庸案被杀,享年40岁。
七、陈桓、谢成、李新、周德兴
陈桓、谢成因战功分别被封为普定侯、永平侯,但因为参与了蓝玉案,都被杀。
周德兴是朱元璋的同乡,从小一起长大,朱元璋常常称之为兄,因战功被封江夏侯。他倒不是被朱元璋杀死的,他的死是因为儿子。1392年,他的九子周骥色胆包天,与宫中宫女淫乱,周德兴受到牵连被杀。
李新,曾参与平定陈友谅、张士诚等战争,因负责孝陵有关事宜有功,1382年被封为崇山侯。1395年,因贪污罪被诛杀。
其它的得以“善终”的将领。 一、汤和
汤和与朱元璋是同乡,因功封中山侯,改封信国公。汤和是朱元璋唯一没有起过杀心的功臣。1389年汤和告老还乡,1394年病死。
二、吴良、吴桢
吴良,因成功坚守江阴十年,屡挫张士诚,成为朱元璋的东南屏障,被封为江阴侯。1381年病死于青州。
吴桢是吴良的弟弟,深通水战兵法,因功封靖海将军、靖海侯。1379年病死。
三、陈德、顾时
陈德,因参加长兴守卫战、鄱阳湖之战,后跟随徐达北伐,被封为临江侯。1377年,陈德告老还乡,翌年病死。
顾时因功被封为大都督同知、济宁侯。1379年,顾时病死。
四、华云龙、张赫常
华云龙,参与平定陈友谅、张士诚的战争,后又追随徐达北伐,因功封淮安侯。后巡边云州、协守北平,1374年死于回返京师途中。
张赫常追随常遇春、徐达征战,建国后主要在福建、辽东为官,从事抗击倭寇及开辟海上航道的事务,很久之后才被封为航海侯。1390年,张赫病死。
五、胡海、张龙、郭兴、郭英
胡海,参与消灭张士诚之战,又破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1384年被封为东川侯。后告老还乡,1393年病死。
张龙,曾参与消灭陈友谅、张士诚之战,又参与北伐、西征及平定云南战役,1385年因功封凤翔侯。后告老还乡,1397年病死。
郭兴,曾参与攻灭陈友谅、张士诚,北伐西征、平定四川等战役,因功封巩昌侯。后巡视北疆,1384年病死。
郭英,他是郭兴的弟弟,长期宿卫朱元璋,曾参加攻灭陈友谅、张士诚,北伐中原、平定云南等战役,1384年封武定侯。郭英忠诚谨慎,加以为朱元璋宁妃之弟,故深受恩宠。因参与讨伐朱棣,“靖难之役”后被罢官,1403年病死。
六、张铨
张铨,参与消灭陈友谅、张士诚之战,又参与北伐、征伐明夏及平定云南战役,1390年封永定侯,之后的事迹,史料中没有记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