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初定天下时,在洛阳南宫里宴请群臣汉初三杰。刘邦说,我有一问题问题问大家,大家了畅所欲言,不要有顾忌。问题是:“为什么我能得天下,项羽却失天下”?

汉初三杰:初汉三杰,以萧何为首,这种说法对吗?

汉初三杰:初汉三杰,以萧何为首,这种说法对吗?

汉初三杰:初汉三杰,以萧何为首,这种说法对吗?

大臣们议论纷纷,高谈阔论开来汉初三杰。王陵说,陛下一向对人傲慢,不如项羽宽厚。可陛下派人攻城略地,每次胜利后,都有封功行赏,和天下人共同得利。可项羽嫉贤妒能,打了胜仗也不赏功,得了土地更不封赏,所以不得民心,故而您得天下,项羽失天下。

汉高祖刘邦大笑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汉初三杰。得失的根本原因,应该从用人上说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去子房(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我不如萧何。举兵攻打,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杰出的人才,能够为我所重用,所以我得天下。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被其重用,所以项羽被我打败了。”

刘邦的“人杰”论由此而来,在对文武群臣论功行赏时,刘邦认为丞相萧何“功最盛”。群臣哗然,特别是那些武将们纷纷表示不满。都说自己在战场上披坚执锐,多的经历上百场战斗,少的也有几十场征战,刀山箭雨里过来的。萧何不过一书生,在后面做后勤工作而已,怎能是头功?

刘邦说:“这好比打猎,追杀猎物的是狗,二发布命令靠人,像你们不过是“功狗”,而萧何是“功人”啊”!

刘邦的“功狗”论,肯定了萧何第一功的地位。萧何在刘邦逐鹿中原中,起到了不可替代作用,刘邦心里是十分清楚的。楚汉之争,于刘邦不利时,如果不是萧何稳定关中后方,粮草与士兵源源不断的供给,刘邦很有可能一败涂地。

固然,萧何“功人”地位不可磨灭,但是,主要还是看帝王能不能一言九鼎的承认。刘邦应该是没有讳言臣下的功劳,更没有忘记萧何的第一功。

以韩信的知识、能力、聪明不可能不知君臣之道,不可能不知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既这样何以被杀?先看张良,张良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他只负责运筹而决胜则有他人领兵完成,况刘邦称帝后即隐退完成心中另一理想即求道问仙去了,刘邦没有杀他理由和机会;再看萧河,刘邦撩倒时对刘邦有帮协之恩,且总在刘邦眼皮下共事共谋,在刘邦眼里萧河全完透明,刘邦感恩且依赖的重臣,不舍得杀,杀韩信也出自萧河之谋,成败均萧河!那韩信呢?当然首先韩信是个全才,能运筹更能决胜,不管啥原因,还向刘邦讨过王封,一介草民刘邦也能称帝,尽管斩蛇寓龙的戏码忽悠百姓,可韩信心里明镜似的,没有想法是不可能的,故处理某些事时肯定让刘邦感觉到一丝寒意,尽管韩信一直守着君臣份际,可刘邦在离世之际,还决定杀韩信,以绝后患,因为秦一统来,刺皇起事者不断,刘邦认为立朝尚浅,基石尚未稳固,故除之!没有冤与不冤,都咱的历史!

萧何是个刀笔小吏,相当于县办公室主任的位置,他也是沛县令手下最得意的能人。秦朝大乱,沛县县令首鼠两端,不知道如何是好,此时刘邦等人在芒砀山已经占山为王,当然是押送骊山徒隶中途逃跑几个,不得已而为之。沛县县令想要保全自己,又想自己做领袖,于是就动员萧何劝刘邦回来,可是刘邦带人一回来,县令就反悔了。他怕刘邦势力太大,夺了自己的权利。于是让士兵守城,萧何等人却写了一封信,箭射城楼,告戒守城的士兵说县令是赵高手下的人,为非作歹祸国殃民,希望大家认清形势,不要白白跟着县令送死。这时候,县令手下人马内讧,县令被杀,刘邦被迎进沛县,萧何等人推荐刘邦,刘邦做了沛公。

萧何为什么推举刘邦做首领呢?要知道在此之前刘邦不过是小小的泗水亭长。

其一,刘邦本身就是这支部队的起义领袖。虽然兵不强马不壮,不过这些人很听刘那的话,尤其是卢绾、周勃、樊哙等人,都是刘邦的发小又是手下的马前卒,个个文武双全很有能力,就是县里那些吃国家皇粮的曹参、夏侯婴等也很敬重刘邦的为人,心胸宽大,不斤斤计较于小事。

其二,当地有关刘邦的传说太多,刘邦很好色,娶了个曹氏寡妇不清不楚生了个儿子不说。吕家千金大小姐吕雉,居然自告奋勇要嫁给刘邦而且进门就当娘,当时刘邦一贫如洗,让人感到刘邦的确和常人不样。

其三,刘邦很有胆识。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萧何觉得自己做不成大事,他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尽管明白天下兴亡的道理,可自己只能是辅弼大臣。刘邦有头脑,不仅敢想,更敢作敢为。更重要的是好酒好色桀敖无礼,狂言妄为。刘邦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能够仗气使人,深入三教九流,乡村里的一些闲散人员都和刘邦混得不错,萧何认为刘邦也是忽视不得的一方人物。刘邦能屈能伸,很大气,不拘小节,也是他的为人之长处。

萧何其实在刘邦还只是普通草根形象的时候便开始追随了,当时的萧何担任沛县县吏,但是人很聪明,一眼就相中刘邦是会干大事的人,便追随刘邦一起起义了。刚起义的时候,刘邦和人抓阄当领导,萧何便将所有纸团上全写上刘邦的名字,等刘邦抓出一张,萧何立马将剩下的纸团全收了起来,吞进了肚子。这是一位怎样真爱的队友,萧何和刘邦就是一起出来打天下的老乡。

萧何作为一名合格的队友,从头到尾不上阵杀敌,坐镇在陕西老家,平时只负责前线队伍的队员和粮草供给。但是人家连管理运输都管理得滴水不漏,无论刘邦在前线打得多惨,多么长时间的战斗,萧何永远能将队员和粮草及时的送到,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其实刘邦三员大将中,萧何的功劳真的是最大的,而且他也是追随刘邦最久的,功劳最大,刘邦也最喜欢,刘邦成功当了皇帝之后,便将萧何任命为大汉朝的第一任宰相。

在刘邦率大军入秦都咸阳,几乎所有人都忙着瓜分秦朝的库存的珍宝与财务,但是只有萧何只取秦国的文献、档案、律令等,并将其收藏在大汉宫中,而不是将其一把烧毁。刘邦的首脑机关也是知道了大秦江山的险要地势以及郡县户口的具体细节,不用再对这些进行实地考察,这也对建立西汉王朝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说明刘邦的管理学运用的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