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案、蓝玉案,朱元璋时期的两大重臣谋逆案颇有相似之处——震惊天下,同时又疑点重重傅友德。胡惟庸、蓝玉以及数万被株连的大臣们,究竟是否真的有谋反之举,一直是史学界讨论的话题。
蓝玉傅友德,明朝开国功臣之一,是一位有勇有谋、屡立战功的猛将。他最大的一桩功绩,是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在捕鱼儿海(今贝加尔湖)大破北元,俘获了除元主和太子之外的几乎全部北元残部,基本摧毁了北元的职官体系。此战让蓝玉名震天下,本来欣慰至极的朱元璋准备封他为梁国公,最后却改赐为凉国公。
据说这个临时改名,是因为朱元璋得知蓝玉奸污战俘中的元妃以致该女子羞愧自杀的事情。朱元璋是草根上位,坚持从严治军去赢得百姓口碑,蓝玉这种做法无疑令他很不爽。由此也可以看出,蓝玉尽管骁勇善战,骨子里却仍然是行事鲁莽的一介武夫。他自恃战功显赫,在朝中表现也是傲慢无礼,朱元璋封他为太傅时,他也是毫不掩饰地说自己难道不应该当太师吗傅友德!有这样一个无礼无畏的猛将在身边,朱元璋显然没法安枕。
蓝玉与朱元璋之间的嫌隙开始变大,太祖本来就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于是愈加猜忌蓝玉。1393年,锦衣卫逮捕了蓝玉的部分下属,严刑逼供之下终于挖出来蓝玉企图篡位的大阴谋。无论这个阴谋是否属实,反正接下来的过程就与曾经的胡惟庸案如出一辙了,蓝玉没有上诉的机会,就被朱元璋发狠清洗了。受到此案牵连的有一万五千多人,太祖还下令禁止为其中的任何人翻案。而在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之前的幸存者如定远侯王弼、冯胜与傅友德等人,也被迫自杀。
蓝玉实际上是忠是奸,与他的凄惨结局并无太大关系。关键是朱元璋认为居功自傲又大权在握的蓝玉,肯定会对自家王权构成威胁。清洗蓝玉,不过是太祖针对开国以来的军功贵族一系列清洗行动中的最后步骤而已。
作为山水相连的邻邦,中朝之间人员、文化的交往历史极为悠久,每逢中原乱世,都有大批中国移民迁居到朝鲜,在该国生存发展,并最终长眠于彼。葬在朝鲜的中国移民不计其数,其中地位最尊崇的女性,莫过于明夏帝国的皇后彭氏。
彭氏是明夏帝国创始人明玉珍之妻,生年、籍贯等情况不详,何时嫁给明玉珍亦不明。明玉珍原是元末湖北红巾军首领、天完皇帝徐寿辉的部将,在陈友谅弑君称帝后,因不肯向他称臣,遂割据四川、重庆等地建国称帝,史称明夏,时在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明夏疆域最盛时,割据四川省、重庆市及陕西、湖北、云南、贵州等部分地区,实力相当强大。
明玉珍是个“短命鬼”,称帝仅3年便驾崩,享年才38岁,时在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明玉珍临终前,将太子明升托付给右丞相王胜、左丞相刘桢和知院张文炳等人,并遗命彭皇后临朝摄政。所以,等到明升即位后,彭氏便以太后身份垂帘听政,凡军国大事一以委之。
彭太后摄政期间,谨遵亡夫的遗言,固守疆域、保境安民,因此得以避免战火侵袭,为国家发展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与此同时,彭太后还劝导儿子要勤政爱民、推行仁政,切不可荒怠政务、施政暴虐,对于塑造明升的贤君形象裨益良多。然而,彭太后为人过于宽厚、优柔,无法驾驭强横骄横的权臣,结果给国家带来大灾难。
原来,丞相万胜、知院张文炳关系不和,在明玉珍驾崩后不久,便公然互相攻讦,由此导致政局混乱。不久,万胜暗中派人杀死张文炳,但跟张文炳要好的内府舍人明昭(明玉珍的养子)却又假托太后的懿旨,将万胜诓骗至崇文楼下缢杀。万胜遇害后,党羽吴友仁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声称若朝廷不诛杀明昭的话,他将率军入朝。
为免于国家陷入内乱,彭太后只好诛杀明昭,并征召吴友仁入朝辅政。然而,吴友仁执政后,比之万胜、张文炳等人更加骄横,而唯一能制衡他的右丞相刘桢又不幸病逝,由此导致明夏皇权旁落,国势日益不振。对于这种局面,彭太后无力应对,只好任由形势向更糟糕的方向发展。
就在明夏因内乱而日渐衰落时,朱元璋却先后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并将元顺帝驱逐至漠北,大体上完成南北统一大业。等到局势基本稳定后,朱元璋便派大将汤和、傅友德兵分两路进攻明夏,仅仅用了半年时间,便攻陷成都、包围重庆。面对着外援断绝、军心浮动的危险局面,彭太后自知大势已去,只好率领明升君臣出降,时在洪武四年(1371年)六月。
朱元璋消灭明夏后,封明升为归义侯,命其携全家迁往南京居住。明升到达南京后,经常与同为亡国君的陈理(陈友谅之子)会面,由于两人年纪相仿、性格相似、境遇相同,难免会在聊天时口出怨言。为防止明升、陈理做出悖逆之举,朱元璋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将他们遣送至高丽进行监管,时在洪武五年(1372年)。
当年晚些时候,彭太后跟随明升,以及其他25位家眷,经过数千里的跋涉后,终于到达高丽国的都城汉城,并受到国王王颛的厚待。为表示诚意,王颛宣布将延安、白川两县赐给明升做食邑,将松都(今开城)兴国寺让与他们作为邸宅,并配以大量的奴婢。不久,明升又在王颛的安排下,迎娶总郎尹熙王之女为妻,并与她共同育有4子。
据韩国史料记载,朝鲜李朝建立后,彭太后曾献上一套亲手缝制的龙袍,以作为对李朝太祖李成桂登基的贺礼。对于彭太后的举动,李成桂感泣不已,为此特封明升为华蜀君,并赐予明家大批财物和“忠勋世禄”。对于家族来讲,彭太后这项举动,实在是高明。
明升在朝鲜生活了21年时间,最终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去世,终年38岁。明升死后若干年,彭太后也驾鹤西去,享寿情况不详。彭太后去世后,朝鲜国王下令辍朝、举哀,将她安葬在现松都(今开城)万寿山的肃陵,并为其营建祠宇以供后世祭奠。由此,彭氏成为史上唯一葬在朝鲜的中国太后。此后数百年间,朝鲜(韩国)历代国君对彭太后的陵墓屡有修葺,可见对她的尊敬。
彭太后虽死,但明氏子孙却在朝鲜半岛繁衍至今,且人数不断增长。有数据统计,明玉珍、彭氏的后人绝大多数都分布在韩国境内,人数多达4万余人。每年12月,在韩国的大量明氏后人都要到重庆寻根祭祖,在当地也算是一大盛景了。
史料来源:《明史》、《高丽史》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