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是上几辈迁出去了叫祖籍袁花花经常陪袁隆平听报告,袁老户籍也不是湖南,如果是湖南户籍,官方简介就不会是江西德安人,而是祖籍江西德安这样介绍,你可以自己百度袁隆平和刘强东自行参考 祖籍和籍贯的区别,袁老是正儿八经的江西人,他爸爸爷爷都是江西人在江西生活,自然他也是江西人,小时候也在江西生活过,袁老兄弟,袁隆德,袁隆赣都在江西出生生活,不能因为小时候外地出生,工作读书,就变成外省人了,而且袁老出生证明,毕业证明都是写的江西德安,只不过是外地上学工作
这个不是农业专业人士,真不好回答袁花花经常陪袁隆平听报告。杂交水稻好像都是籼米,这种米口感好像不怎么好,相对来说粳米口感会好点。
问题中说的顿顿吃袁花花经常陪袁隆平听报告,这样问肯定不大好,有点偏向性。应该没有人会顿顿去吃。
水稻只是五谷杂粮中的一种,籼稻又是水稻中的部分,杂交水稻也只占籼稻的一部分,袁老培育的杂交水稻又只占杂交水稻的一部分。而且,多年前看的一个新闻,说是谢华安院士的杂交水稻是种植最广泛的。
所以问题中说的顿顿吃袁老的杂交水稻,这问得有误导性,明摆着很少有人会顿顿吃。要知道北方人以前都很少吃到稻米。
袁老的贡献是不能否认的,科学家主要的贡献在科研,不顿顿吃,也不能否认袁老的贡献。
我国农业科学领域有“南袁北李”之说。
“南袁”指南方的江西省人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李”有两个说法。
一个说法指北方的山东淄博人李振声。他是小麦遗传育种学家、农业发展战略专家,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有“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之称。
他是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小麦,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遍及全国。
李振声系统研究了小麦与偃麦草的远缘杂交,育成具有高产、抗病优点的“小偃”系列优质小麦品种,以及小偃麦8倍体、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和异位系等杂种新类型。
“小偃”系列衍生品种达五十多个,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产小麦逾150亿斤。
同时,李振声也重视农业发展战略。
他建立了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新体系,利用偃麦草蓝色胚乳基因作为遗传标记性状,首次创制了蓝粒单体小麦系统。
他育成自花结实的缺体小麦,并开创了快速选育小麦异代换系的新方法-缺体回交法,为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他提出以“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育种新方向,开创了提高氮、磷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小麦育种新领域。
另外,他还多次针对我国粮食产量出现下降、徘徊或减产的不利局面,带领科技人员开展了黄淮海地区大规模中低产田治理工作、向中央提出《我国农业生产的问题、潜力与对策》的报告、及时提出争取三年实现粮食恢复性增长的建议方案等等,为促进中国粮食增产发挥了带动作用。
“北李”的另一个说法指山东省莱州人李登海。不同于其他科学家是大学科班出身,李登海仅是初中学历。
他自学成才,是农民发明家,还被称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
玉米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
三十多年间,他先后选育玉米高产新品种80多个,6次开创、刷新了中国夏玉米的高产纪录。
他主持选育了“掖单”系列优质玉米新品种。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他育成“登海”系列玉米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多抗的优点,产量比“掖单13号”增产11.4%,成为中国跨世纪的主推品种。
其中“登海9号”具有较高的淀粉含量,被乙醇汽油生产企业采用,从而为保障中国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世界玉米栽培史上,美国先锋种子公司的创始人华莱士,是春玉米高产纪录的保持者,李登海则是夏玉米高产纪录的保持者。
李登海培育的玉米高产品种,在全国累计推广10亿亩,累计增产粮食800多亿公斤。
另外,他创办的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中小板上市。他本人则以14亿美元财富入列《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