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图

也先太师:朱祁镇被俘后,囚禁期间瓦剌人对他到底是礼遇有加还是折磨凌辱?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宦官王振挟明英宗朱祁镇,率京城三大营五十万大军亲征也先太师。在土木堡(今怀来县西南)被瓦刺军袭击,朱祁镇被俘,王振被乱军所杀,明军全军覆没。

也先太师:朱祁镇被俘后,囚禁期间瓦剌人对他到底是礼遇有加还是折磨凌辱?

从后来的资料来看也先太师,瓦刺军首领也先并没有折磨凌辱朱祁镇,反而礼遇有加,甚至要以公主相嫁,但朱祁镇拒绝了。当然,也先是想用朱祁镇要挟大明王朝,使其答应自己所提条款。但大明兵部侍郎于谦,果断采取了以下紧急措施:一,请英宗弟郕王监国,即后来的景泰帝。二,宣布王振的罪状,诛其余党。三,反对南迁,积极备战,坚决保卫北京。于谦有大功,但也为被朱祁镇杀害埋下了伏笔。

也先太师:朱祁镇被俘后,囚禁期间瓦剌人对他到底是礼遇有加还是折磨凌辱?

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也先太师,使也先不得不放弃夺取北京的计划,不久便把英宗送回北京,与明朝议和。朱祁镇回北京后不久,勾结宦官复辟,重登皇位,即杀害于谦。

也先太师:朱祁镇被俘后,囚禁期间瓦剌人对他到底是礼遇有加还是折磨凌辱?

感谢邀请。

也先太师:朱祁镇被俘后,囚禁期间瓦剌人对他到底是礼遇有加还是折磨凌辱?

朱四汗五次北伐蒙古,在明清官方档案当中都是被吹上了天,什么五征漠北,三犁虏庭还有什么六师屡出,漠北尘清等吹捧,可谓是臭不要脸。

也先太师:朱祁镇被俘后,囚禁期间瓦剌人对他到底是礼遇有加还是折磨凌辱?

为什么要吹上天?其实朱四汗五征蒙古可以用战果聊聊来形容,因为根本没砍死几个蒙古人,用罗胖的话说,就是出去一顿咬,吃了几泡狗屎,逮了几只耗子。虽然罗胖子是在嘲讽朱四汗,但是也没什么毛病。

也先太师:朱祁镇被俘后,囚禁期间瓦剌人对他到底是礼遇有加还是折磨凌辱?

根据明史学者商传考证,朱四汗人称阳痿大帝

也先太师:朱祁镇被俘后,囚禁期间瓦剌人对他到底是礼遇有加还是折磨凌辱?

朱四汗征伐蒙古是为了获得篡位的合法性朱四汗毕竟是叛乱上位,所以在政治合法性方面多少有点底气不足。从他和方孝孺的对话就能看出来,他最后已经没法圆了,只能色厉内荏的威胁一通,但是也没想到方孝孺是个忠心如铁的主,一心求死为建文皇帝尽忠。

古今中外,独夫民贼们想要掩盖篡位的非法最主要也就三个办法,第一个就是抹黑被他推翻的那个。所以朱标朱允炆父子被朱四汗黑惨了,明朝的档案中我特么的都不知道关于这对父子哪句话是真的。

第二个就是神化自己。这个朱四汗玩的也不多,先是不承认自己的亲妈是碽妃,非说自己是马皇后生的。所以,老百姓一般管他修的大报恩寺的正殿叫碽妃殿,因为大报恩寺修的实在太奢华了。而且为什么要叫大报恩寺,说白了就是朱四汗在向那个他不承认的亲妈赎罪。

第三就是搞大新闻。什么是大新闻?对于朱四汗来说,大新闻一个就是下西洋,另一个就是五次北伐。下西洋就是花钱买吆喝的面子工程,郑公公出去当了七次散财童子,买了一堆附属国回来,这个赔本买卖先不说了;至于五次北伐,就是建立武功,来体现自己英明神武,进而冲淡篡位的负面影响。

五次北伐有什么效果可以这么说,没什么效果。先不管过程如何,砍死了多少蒙古人,朱棣五次劳民伤财的远征根本没有灭亡或者压制蒙古,否则为何几十年后也先太师刷出了一个史诗般的土木堡大捷。

而且对内由于过度透支民力,导致白莲教乘机搞事。中国的老百姓非常淳朴,只要不是活不下去受再大的压迫也是能忍则忍;但是只要活不下去,只要有一人登高一呼,老百姓就会揭竿而起。所以这还真怪不了白莲教,如果朱四汗没有过度透支民力导致老百姓活不下去,白莲教叫的再欢也没啥卵用。

一个政治死结就当时明朝来说,朱四汗靖难造反已经严重破坏了沿途尤其是北方地区的经济生产,这时候按照常理来说,应该着重安抚百姓,恢复经济生产。但是朱四汗有自己的政治死结,就是皇位来路不正,是篡位得来的。所以,朱四汗必须要搞大新闻来冲淡篡位的负面影响,哪怕是他五征漠北实在是没什么成绩,毕竟灭亡哪怕是压制蒙古的战略目的没有达到,所以每次朱四汗征讨回来之后都要宣捷,哪怕是得不偿失,因为必须要体现朱四汗的英明神武。

另一个政治死结另一个政治死结就是他必须要削藩,因为明初藩王尤其是北面的几个权力极大,难保还会有一个藩王用同样的方式把他推翻。虽然他推翻了削藩的建文皇帝,但是出于屁股底下的龙椅稳固的考虑他必须也要削藩,那么怎么削呢,五征漠北也是一个手段。

他五次劳民伤财的远征,以及迁都北京,目的就是向所有的藩王传达一个信息:你们这些看门狗都没有用,根本对付不了蒙古人,只有我能收拾蒙古人,所以我也不用你们去对付蒙古人,你们这些没用的看门狗都必须要把权力交给我,我这条老看门狗去北边收拾蒙古人。所以,五征漠北不管有没有战果,有多大的战果,都必须是大捷,不容置疑的大捷。

不过好在后面的朱高炽和朱瞻基能安分一点,没像朱四汗那样折腾老百姓,要不哪来的所谓的仁宣之治,其实就是这两个皇帝没干啥好事也没干啥坏事而已。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