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二年四月糜芳傅士仁,刘邦在彭城之战遭到大败,被他的大舅子吕泽保护回了关中。
汉二年六月糜芳傅士仁,刘盈正式受封汉王太子。(此时刘邦的长子刘肥已经十多岁,但刘邦还是选择立刻册立刘盈为太子)
之后吕泽及其所属几乎成为了刘邦麾下最忠诚的将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沛县那群人更靠谱糜芳傅士仁。
虽然最后吕家还是倒了,但是谁也不会否定吕家的地位和贡献,毕竟十八元勋中有两个就是吕泽的下属。
哪怕现在很多人依然觉得吕泽没什么能力,就是运气好,但史书中那么多功侯都记载的(属悼武王)四个字终究是抹不掉的。
那么请问吕泽相比糜芳而言,他们有什么区别?
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为什么吕氏一族从始至终都对刘邦有着绝对的信心,甚至即使是沛县出来的元从功臣都有投降楚军的,也没见吕家有人背弃过刘邦?
难道吕家的人真的开天眼了吗?
人性有时候并不复杂,投资终究是要看回报的,别说什么人要知足,也不看看人家是什么时候投资的,如果糜芳家族一开始真的无关紧要,他们后来也就不会有那种地位了。
对此我也不是说就怪刘备,毕竟没有孩子这种事也怪不了他。
另外要说的就是,糜芳终究不是一个普通人,而是一个大郡的太守,也算是封疆大吏了,所以他麾下的那群人恐怕才是他投降的真正关键。
很多人分析糜芳总是过于强调他个人的问题,实际上随着刘备势力的迅速扩张,刘备麾下那群元从功臣们,哪个下面不是带着一串人的?
哪怕是关羽和张飞这样的军方巨头,又有谁不是有着一群幕僚和心腹党羽的?
史书上写的很多东西,很多时候看似是某个人的个人意志,但有时候也不见得就是他们自己一个人便能决定的了的。
所以如果只是糜芳一个人看不到希望也就罢了,毕竟如很多人说的他个人的地位并不算低,但就怕他下面的人都看不到希望了,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当年曹操南下时,为什么那么多人劝说孙权投降,真以为他们是为孙权着想吗?但假设没有周瑜等人的支持,孙权难道就能一个人乾纲独断?孙权就敢一个人说我就要打吗?
因此孙权当年都那么为难,更何况是糜芳这个外有强敌内有深忧的一郡太守了。。。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首先吕布是有一身能耐的,虽然三番易主,但也是众人相争的将领。他热爱生命,保卫爱情,所以他的每次选择都是可以算得上是识时务为俊杰的表现。
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这就好比我吃泡面,你跟我说吃泡面没有营养,真搞笑,我都沦落到吃泡面了,你居然还跟我谈营养。你让吕布怎么办,命都要没有了,还谈人品?请你尊重一下生命,好吗!
糜芳算是个睚眦必报的人,你不重用我,我忍;你看不起我,我忍;你弄我,我忍;如此三番,你这是欺人太甚,我弄死你。
没有无缘无故的情,事出必有因,不要拿人品道德绑架,人品也要看对谁,让我加班不给我加班费,还不重用我、赏识我,我跟你谈什么人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