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瓦剌,谁知却在土木堡时因为瓦剌领导人也先使用阴谋而兵败被俘,英宗去时可谓是意气风发,可归时却成了丧家犬也先太师。瓦剌放英宗回明朝的目的很简单,让明朝两帝相争,顺便给明朝上点眼药。中国历史上也曾发生过皇帝被俘的情况,北宋的两条丧家犬——宋徽宗、宋钦宗,徽宗和钦宗国破被金国俘虏,金国也没有杀他们,让他们好吃好喝,要女人有女人,然后金国侮辱性地将徽宗封为昏德公,将钦宗封为重昏侯。可是就是不放他们南归,终老于金国,徽宗运气还不错,在死后还能魂归南宋,钦宗则没这么幸运了,死于异乡也葬于异乡,连落叶归根的机会都没了。
土木堡之变也先太师,瓦剌俘虏英宗,是杀是囚还是放?那么瓦剌在俘虏明英宗以后为何没有像金朝那样将明英宗终生囚禁在瓦剌呢?这便是瓦剌比金国聪明的地方了,瓦剌能够崛起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果放了英宗,那可以向明朝勒索钱财。如果瓦剌不放了明英宗,那么他们便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杀了英宗,要么终生囚禁英宗以示对明朝的侮辱。然而这两个选择却不是最好的选择,当时的瓦剌还没有信心和明朝撕破脸皮,瓦剌领导人也先接受明朝的册封,在名义上也先是英宗的臣属,如果也先将英宗杀了,那么无疑是彻底得罪了明朝,英宗死在也先手上的话,明朝会怎么样?估计会兴兵北上,那时候的明朝这点骨气还是有的。
如果瓦剌对于英宗只囚不杀的话也先太师,因为英宗皇帝的身份,瓦剌只能像金国那样好吃好喝地养着他,也可以像金国封徽宗为昏德公这种“有文化”的方式去侮辱英宗,这是身份地位所决定的,同为最高统治者,也先是不可能也不会让手下人去任意欺辱英宗的。这种方式其实还是不错的,可是浪费粮食啊!
皇帝被俘,是救还是跑?能当皇帝的可不止朱祁镇一人。在英宗被俘后,明朝举国震动,群臣直如热锅上的蚂蚁,自家的皇帝都让人给抓了,这可怎么办?向瓦剌低头认错,向瓦剌求和,然后用钱将英宗给赎回来?这可不行,太灭祖宗威风了,关键是太浪费钱了。然后那些个“有骨气”的文人士大夫开始动歪心思了,管你皇帝还是玉帝,还是保住自己的性命和荣华富贵要紧些,迁都南京吧。这时于谦站出来了,凛然说,迁都是不可能迁都的,英宗既然被俘了,那么为了我大明江山社稷的千秋万世,我们拥立郕王朱祁钰当皇帝吧。于谦的魄力真是让人赞叹不已,省钱省事不说,最重要的是通过立朱祁钰为帝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因为英宗被俘而陷入混乱的明朝稳定下来并且恢复了正常的运转。
狡诈的也先,阴狠的阳谋。这边的明朝因为于谦的魄力而快速稳定下来了,那边的瓦剌可就郁闷了,我们俘虏了你们的皇帝,你们却直接把皇帝给忽略了,也没来求和也没来送钱,这是什么态度?这可不是中原人的作风啊,君是天是地是父,你们怎么能不救?
这让也先陷入了纠结,到底要怎么处理英宗呢?狡诈的也先最终想到了一个阴狠的计谋,你们既然不来救皇帝,那我就给你们送回去呗,到时候看看你们怎么办,一个是不合法理侥幸上位的皇帝,一个是走合法程序继承皇位的皇帝,这回有意思了。可是已经即位的朱祁钰不乐意了,我已经当皇帝了,你还把我哥放回来作甚,干脆杀了得了。也先见了明朝的反应,更加确定要将英宗放回去了。
成功的阳谋,“夺门之变”。英宗回到明朝后,领着太上皇的盒饭被朱祁钰囚禁在南宫,郁郁寡欢。同时,朱祁钰因为私心废除了朱祁镇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朝臣对此颇有微言。后来朱祁钰病重,但是因为朱祁钰儿子已经夭折,所以太子之位空悬,已经动摇国本,为之奈何?朱祁镇的旧臣们瞅准时机跳出来搞事了,这帮旧臣们破开南宫的宫门,然后急忙忙兴冲冲地将愕然的朱祁镇再次扶上了皇位,史称“夺门之变”。
瓦剌的阳谋成功了,不仅给明朝上了眼药,而且明朝也确实出现了两帝相争的情形,如果形势再好点的话,明朝说不定可能会被“夺门之变”这次事件拖垮,这不是没有可能的事。当然,事情并没有这么糟糕,也并没有朝着瓦剌预想的方向发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