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在民国时期堪称一个传奇冯玉祥怎么死的,是少有的从丘八出身混到麾下四十万大军的总司令,民国军阀虽然多,唯有玉祥最传奇。

冯玉祥怎么死的:民国时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是如何从小兵做到总司令的?

丘八就是大头兵,真正大头兵出身的人,很少有人能够担任军官,但是老冯是谁啊冯玉祥怎么死的!老冯长的一副憨厚样,身材魁梧,声音嘹亮,十分上进,凭借着“兵王”的资本,冯玉祥在北洋当兵期间被第六镇标统陆建章看上了,并且将侄女许配给了冯玉祥,可以说,没有陆建章就没有冯玉祥。

冯玉祥怎么死的:民国时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是如何从小兵做到总司令的?

冯玉祥怎么死的:民国时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是如何从小兵做到总司令的?

大头兵当军官的晋升之路是十分困难的,有了后台就不一样了冯玉祥怎么死的。

冯玉祥怎么死的:民国时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是如何从小兵做到总司令的?

在陆建章的栽培下,冯玉祥逐渐成为北洋军阀中的一个小头目,1911年武昌起义后,冯玉祥积极响应,领导了滦州起义,可以说,在冯玉祥的一生当中,这次起义最为光辉,是其追求革命,追求真理最为纯粹的一次,没有包裹任何私货的一次,却是失败的最惨的一次。

滦州起义后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冯玉祥担任总参谋长,然而在全国形势一片大好,起义就能成功的清末时期,滦州起义最终已失败告终,对于冯玉祥的打击不可谓不大。

然而,冯玉祥有后台啊!在陆建章的搭救下,冯玉祥在北洋军中继续效力,并且被任命为营长,1914年冯玉祥就混到了第16混成旅的旅长。

很多人可能对这个混成旅没有什么概念,认为冯玉祥不就是个旅长嘛!实际上,在整个袁世凯时期,总计不过17个混成旅,冯玉祥的混成旅在巅峰时期多达上万人。

从1915年袁世凯称帝,到1924年直奉大战期间,冯玉祥几乎全程参加了民国前期的军阀混战,在混战中不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背后的靠山也主要直系,冯玉祥的后台陆建章就是直系大佬,后来又被直系的曹锟所看中,彻底成为直系将领。

然而冯玉祥又是一个同情南方革命党的北洋将领,所以在多次对南方革命党的战争中都尽力克制。对于这一点,吴佩孚是极为不满意的,因此,处处排挤冯玉祥,使得冯玉祥在直系中的处境并不好。

在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战后,冯玉祥稳住了后方,为直系的胜利取得了重要的贡献,然而直奉大战后,却并没有给冯玉祥过多的好处,担任河南督军不久还被吴佩孚给整北京去了,表面高升实际没有实权。

在北京的冯玉祥为了和曹锟搞好关系,积极帮助曹锟贿选,是1923年的大丑闻之一。

到1924年奉系卷土重来时,曹锟不得不让吴佩孚和冯玉祥两员大将前去迎敌,在排兵布阵中,吴佩孚处处给冯玉祥使绊子,如果冯玉祥听了吴佩孚的指挥估计到了山海关也是送人头。

于是,冯玉祥一不做二不休,在吴佩孚与奉军打得正激烈的时候,从后面倒戈,发动北京政变致使直系大败。

可以说,北京政变是冯玉祥走上人生巅峰的必经之路,在政变过后冯玉祥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这一下子是捅了马蜂窝了,遭来整个北洋军阀的打压,1926年1月西北军在直奉两系的联合打压下,逐渐不支,冯玉祥只好通电下野,到苏联考察。

冯玉祥5月份到达莫斯科,7月份回国,9月份五原誓师,然后就拉起了一致将近四十万人的队伍,成为民国时期地方军阀中的巅峰,关于冯玉祥是如何崛起的,跟这次考察是脱不开关系的。

综合来看,冯玉祥的成功之路并不简单,首先要娶一个有实力的老婆,能给你带来后台;其次,是自身有一定实力,没有核心实力终究是烂泥扶不上墙;再次,对朋友该下狠手的时候就下狠手,冯玉祥崛起过程中,前前后后多次倒戈;最后,要能分清楚形势,知道谁能给你带来最大的资源,站队是很重要的。

成功不能复制,冯玉祥从士兵到总司令的这个过程是无法复制的。

我的答案是:不该,至少当时不该急着赶溥仪出紫禁城。

冯玉祥怎么死的:民国时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是如何从小兵做到总司令的?

当时的世界各国巴不得溥仪早点离开紫禁城,摘下皇帝的头冠,所以苏俄一直在唆使冯玉祥将满清皇族赶出紫禁城,而恰恰这样的做法对中华民国的国运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冯玉祥带兵驱赶溥仪)

冯玉祥怎么死的:民国时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是如何从小兵做到总司令的?

冯玉祥怎么死的:民国时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是如何从小兵做到总司令的?

冯玉祥怎么死的:民国时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是如何从小兵做到总司令的?

在晚晴时期,隆欲皇太后已经在国际社会的关注下签下退位诏书,将大清所有的领土完整的转给了新生的中华民国。并且还特别写明了满、蒙、回、藏、汉5族共和的共和制中华民国,并因此而享受保有紫禁城为大清皇族固有的特别优待。

冯玉祥怎么死的:民国时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是如何从小兵做到总司令的?

上述条款的承诺方就是新生的中华民国,这是国民政府当时承认的做法,也是华夏子民承认的条款,而冯玉祥的做法直接打破了政府定下的政策。

冯玉祥怎么死的:民国时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是如何从小兵做到总司令的?

这份《优待皇室条件》与《清帝逊位诏书》等于是《中华民国出生证》的正方面。说的在简单明了一点,就好比爱新觉罗家族将自己拥有的三百年的财产转给了中华民国国民,而这份财产里面有满清列祖开辟的土地、有明王朝夺取的土地、有蒙古亲戚参与的土地以及受自己保护的西藏土地和满洲原来自己的土地等,合起来有千万公里的土地全都过户给了中华民国。

在这份协议中,中华民国也承认留给对方这个紫禁城小院子给他们居住,并每年另付给他们400万元的工资。协议中双方走了严格的过程,并像全世界和中国人民见证,双方童叟无欺。

这种以和平方式结束的朝代耕地,用签约的形势结束了封建王朝,在几百年的西方国家里屡见不鲜,但在中国千年的历史里时绝无仅有的创举。

1912年2月12日,大清隆欲皇太后携6岁的溥仪在养心殿举行最后一次朝见仪式,颁发逊位诏书。这张中华民国出生证是国际社会认可的,也是世界各国全体驻大清国外交使团的背书。在这样的环境下爱新觉罗.溥仪等于并非皇帝一种身份,他还是蒙古族的大汗、满足八期的首领、更是西藏的保护人,至少他在国际上当时一个国家的脸面。

而冯玉祥撕毁了满清与中华民国的合约,这就等于推翻之前和满清的所有承若,让中华民国的名声降到极低,而打碎了中华民国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信用。

因为冯玉祥的驱赶溥仪,导致了天下大乱,中华民国四分五裂,各军阀有了自立门派的借口。苏俄开始对中国虎视眈眈;日本也正因为如此才有借口支持溥仪回到东北建立满洲国,让自己利益最大化。

综上所述,冯玉祥不该那么早把溥仪赶出紫禁城,起码等中华民国政府稳定以后,再做出决策。而满清朝廷已经把所有的财产转移给了中华民国,政府也不再担心什么,所以当时供养满清皇族是最好的办法。

供养溥仪等皇族,架空权力,保持皇室可以稳定蒙古、西藏、满洲等各族,为中华民国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而冯玉祥的动作直接将中国提前步入四分五裂的状态,也让中日走向全面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