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是中国清代著名的传奇剧本李香君血溅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字聘之,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著名戏曲家。
《桃花扇》取材于明思宗崇祯末年发生在南京真实的历史重大事件李香君血溅桃花扇。
故事主要叙述 “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来南京参加科举考试李香君血溅桃花扇,落第结识李香君,两人情投意合,密约婚日,侯方域题诗扇为信物以赠香君。当时魏忠贤余党阮大铖,得知侯方域手头拈据,用重金意欲笼络侯方域,借以缓和与复社的关系,被李香君看破,拒收,阮大铖因此怀恨在心。
李自成攻占北京后,福王在南京登基,排挤东林、复社士子。时武昌的宁南侯左良玉以“清君侧”为名,兵逼南京,福王恐慌。因左良玉是侯方域之父提拔,侯方域遂写信劝阻,却被阮大铖诬陷为暗通叛军,侯方域为避害只身逃往扬州,投奔督师史可法。阮大铖遂逼迫李香君改嫁,李香君以死相抗,血溅定情诗扇,染成桃花图,托苏昆生将桃花扇带给侯方域。侯方域收扇遂回南京探望,不幸被逮捕入狱。清军攻南京,侯方域趁乱出狱,避难栖霞山,在白云庵偶遇李香君,在道士点破下,二人双双出家。
全剧以细腻的手法、写实简练的艺术风格把侯方域、李香君的男女爱情悲欢离合与南明王朝的兴亡紧密结合在一起,生动鲜活地刻画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表现了明末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吴次尾等为代表的清流同以阮大铖为代表的权奸之间的斗争,揭露了南明王朝政治的腐败和衰亡的原因,反映了社会生活真实的一面。总结了明朝300年亡国的历史经验教训,揭露了福王政权腐败衰亡的原因,歌颂了最底层的民众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正义感,展现了明朝遗民对亡国之痛。是一部最接近历史表现亡国之痛真实的历史剧。
三百多年来,《桃花扇》历经时代的风雨,已经被改编成黄梅戏、京剧、话剧多个剧种上演。建国后,中央实验话剧院几度将《桃花扇》搬上舞台、银幕。上海电视台也曾将《桃花扇》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李香君》。《桃花扇》,做为戏曲经典,已成为中国戏剧史上的一块丰碑。
江苏南京人。一代才女、名妓。代表作品有《南都寄侯公子书》。
个性突出
南方小女子有着北方人的豪爽
在秦淮岸边有各种各样的美女,而她们都有自己特别的香闺,据说李香君是秦淮河畔媚香楼里的红姑娘。媚香楼,这个名字听上去就香艳得很,据说这个楼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如果放在现在这个房价居高不下的时代,估计这个小楼没个千万肯定下不来,小楼临水而立,站在楼上凭栏而望,烟水澄碧、画舫织彩的秦淮河尽收眼底。
不过媚香楼的主人是李大娘,这个李大娘年轻的时候就是秦淮岸边一个非常红的妓女,年老之后,就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建了这么一个楼。这样的举动多么像那些对男人们失望了的女人啊,她们宁愿自己买楼。
李大娘建好媚香楼后,收养了几个干女儿,也可以想象,那样一个女人,如果自己一个人常年住在那么一个豪宅里面,肯定也孤单得很,有了干女儿们的陪伴,也算是另一种颐养天年了。李大娘的干女儿们以诗酒歌舞待客,她们个个美貌,再加上李大娘多年的调教,她们在南京城里颇有些名气。而这些干女儿中,李大娘最中意的,也最能给媚香楼撑门面的就是李香君了,她算是媚香楼中的头牌。
李香君从小就在李大娘身边长大,诗书琴画歌舞,被李大娘调教得样样精通,性情上也学了李大娘的豪爽侠气,着实惹人喜爱。据说李香君的长相也是非常有特点,她身材娇小玲珑,眉眼儿俏丽生辉,小嘴唇微微上翘,显出几分俏皮,整个一个可人儿的模样,因她娇小而香艳,名字里又带个香字,所以客人们都戏称她是“香扇坠”。这种长相现在想起来,应该是典型的南方娇小女孩的美人相。都说南方女孩性格温婉,而如此的样貌却配上豪爽侠气的性格,也难怪男人们会喜欢了。
李香君是在十六岁那年见到的侯方域,对他一见钟情。侯方域,字朝宗,是河南商丘人,他的祖父侯执蒲是明朝的太常卿,父亲侯恂做过户部尚书,都是刚直不阿的忠臣。侯方域自幼随家乡名士倪元路学习诗书,敏慧多才,长进极快,崇祯十六年,二十二岁的侯方域前来南京参加礼都会试。自恃才学俊秀,年少气盛的侯方域并不把应试当成一回事儿,来到灯红酒绿、流彩溢香的六朝金粉之地,他不免要涉足一番风月场所。
说来媚香楼在秦淮河畔虽然有名,但是李大娘的干女儿们多是卖艺赔笑不卖身,尤其李大娘钟爱的李香君更是这样的典型。因为多年风月场上的打拼,所以李大娘最后认识并经常来往的多是一些文人雅士,因此,媚香楼更带了一些文气。那一天,侯方域经友人杨龙友的介绍,慕名来到媚香楼,来这里的很多人都是为了一睹“香扇坠”李香君的风采,侯方域也不例外。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