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无厘上人说,不知道那一年王莽夺了刘家的江山,并且真当上了皇上,有个叫刘秀的小伙子,心里不服,要把皇位夺回来刘秀简介。这王莽知道后急了,每天追着要亲手杀了刘秀,这天追到一处不隔山,不隔水的平原地,刘秀只得爬在垅沟里,不敢抬头,好歹等王莽追过了头,走远了,刘秀感觉鼻子下面有东西活动,仔细一看,却是一只蝼蛄,刘秀当时把它的头掐下来了。然后低头一看,正是蝼蛄拱出一道蜿蜒的一道沟,给他提供了气息,救了他一命,刘秀赶快把蝼蛄头接上,并且用一根小棍儿,固定在头下边,还好,这蝼蛄竞慢慢爬走了。
据田野调查人士说刘秀简介,这个地方至今的蝼蛄头下,仍然有个小横棍儿,也有人说刘秀是真命天子,有生杀的权力,你不信你把蝼蛄头掐下来,决对不会活,这话我信!
鲁迅先生说,破坏白娘子爱情的法海,被赶到螃蟹壳里头去了,并推理这种螃蟹不绝,法海出不了头刘秀简介。我想幸亏蝼蛄头下有条棍儿,就推想可能真有刘秀这么个人。谁要不信去问汉光武去。
历史上杰出的帝王有很多,在这里我主要就说一下,秦皇汉武,唐高宋祖,四位帝王吧!
秦始皇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统一六国,解万民于水火之中,是战国时期的纷乱局面就此止戈,首开统一大业,首开帝制,建立了一套完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对后世造成极其深远的影响。
并且在秦始皇的统治之下,有力的促进文化、经济、政治上的大一统,是多民族实现大融合大发展的局面。
军事方面,秦始皇北击匈奴,南征北越,为中国的版图奠定了基础,修长城拒匈奴于长城之北,使百姓有安定的生活环境。
(秦始皇)
汉武帝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虽不是开国皇帝,但他对历史贡献却不容小嘘,汉武帝在位期间,加强了中央集权,大力改革吏治,实行推恩令,及酎金夺爵,使大臣和诸侯,屡度结党营私的局面,得到了解决。
在经济上打击不法商人,扶植农业,将盐铁实行国营化,重用桑弘羊等人,使农业经济得到了良好发展。外交上,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在军事上,汉武帝三征匈奴,不仅取得了胜利,树立了大汉民族的威望,还是国家的领土得到了空前的扩张。
(汉武帝刘彻)
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间,广纳贤言,对于人才的选拔上,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嫌,大力扶植农业经济的发展,并和亚洲各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和来往,开创了历史少有的“贞观盛世”局面。
(唐太宗李世民)
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后,逐步统一了华夏的主要地区,对社会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并实行重文抑武的政治策略,一举扭转唐末武将权利过大,形成尾大不掉,对统治者造成威胁的局面。
在政治上,主要施行三大策略,“收其精兵收夺其权,制其钱谷”,并巧妙利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剥夺了武将的兵权。
(宋太祖赵匡胤)
而在经济农业文化方面,则注重兴修水利,劝奖农桑,减轻徭役,赋税专收,打击贪官污吏,移风易俗,在这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刺激下,是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富有的朝代!
简单来说,宣示正统。
事实上,刘秀不仅继承了西汉的国号,还给西汉皇帝当了儿子,这位西汉皇帝就是与其生父同辈的汉元帝,在宗法上,刘秀就是以汉朝皇帝继承人自居。
据《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建武二年正月)壬子,起高庙,建社稷于洛阳,立郊兆于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是月,赤眉焚西京宫室,发掘园陵,寇掠关中。大司徒邓禹入长安,遣府掾奉十一帝神主,纳于高庙。”
在刘秀称帝的第二年正月,刘秀就在洛阳建立高庙,也正是在这一月,盘踞西汉旧都长安的赤眉军焚烧宫室、挖掘皇陵而去,刘秀手下大将邓禹率军进入长安,将西汉十一位皇帝(高、惠、文、景、武、昭、宣、元、成、哀、平)的牌位护送至洛阳高庙。
另一方面,刘秀也尊奉了自己的生父及先祖,《后汉书·光武帝纪》载:“(建武三年正月)辛巳,立皇考南顿君已上四庙。”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始封祖是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从刘发跟汉武帝兄弟俩这一代,这两脉就分开了,武帝为天子,是大宗,刘发为王,是小宗。
刘秀这一支,更是小宗中的小宗,因为他的先祖一直都不是继承爵位的嫡长子,而是按照爵位逐级降低,刘秀高祖父刘买为舂陵节侯,曾祖父刘外为郁林太守,祖父刘回为巨鹿都尉,父亲刘钦为南顿令,刘钦早逝,刘秀是由叔父刘良养大的。
刘钦、刘回、刘外和刘买是刘秀直系的四辈祖宗,即四亲,皇帝的四亲都是要立亲庙祭祀的,所以刘秀给他们立了庙,然后遭受儒生的猛烈抨击,因为此举有违礼制。
天下大乱时没空搭理礼制,等到建武十一年(公元36年)东汉统一后,朝臣们有空搭理这事了,大臣张纯和朱浮等人向刘秀提出建议。
据《后汉书·张郑曹列传》载:“纯以宗庙未定,昭穆失序,(建武)十九年,乃与太仆朱浮共奏言:“陛下兴于匹庶,荡涤天下,诛锄暴乱,兴继祖宗。窃以经义所纪,人事众心,虽实同创革,而名为中兴,宜奉先帝,恭承祭祀者也。元帝以来,宗庙奉祠高皇帝为受命祖,孝文皇帝为太宗,孝武皇帝为世宗,皆如旧制。又立亲庙四世,推南顿君以上尽于舂陵节侯。礼,为人后者则为之子,既事大宗,则降其私亲。今禘祫高庙,陈序昭穆,而舂陵四世,君臣并列,以卑厕尊,不合礼意,设不遭王莽,而国嗣无寄,推求宗室,以陛下继统者,安得复顾私亲,违礼制乎?昔高帝以自受命,不由太上,宣帝以孙后祖,不敢私亲,故为父立庙,独群臣侍祠。臣愚谓宜除今亲庙,以则二帝旧典,愿下有司博采其议。”
我们需要注意几句话,一是“虽实同创革,而名为中兴”,二是“礼,为人后者则为之子,既事大宗,则降其私亲”,三是“设不遭王莽,而国嗣无寄,推求宗室,以陛下继统者,安得复顾私亲,违礼制乎?”
第一句表明刘秀建国的理论基础,他以汉室宗亲的身份自认为汉朝继承者,尽管“继承”的难度达到了建国的级别,可名义上就是继承。既然是继承,继承谁的呢?自然是西汉皇帝的。
西汉末期几位皇帝都无嗣,如果没遇到王莽篡汉,无嗣皇帝从宗室寻找嗣子,自然不会找到刘秀这种远亲头上,可大臣们认为找到皇帝头上的话,皇帝你敢尊崇私亲吗?当了人家的儿子,继承了人家的产业(汉朝),就别再想着生父,这是礼制的意见。
在礼制之下,皇帝也得屈服,,刘秀最终认宣、元二帝为祖、父来奉法统,他的宗法父亲汉元帝及以上的汉朝皇帝神位供奉于洛阳高庙,与汉光武帝宗法同辈乃至低辈的汉成帝等神位则供奉于长安高庙,四亲庙随所在之处祭祀。
从这次认爹事件可以看出刘秀定国号为“汉”是不假思索的,现实不允许他再定别的国号,别说人心思汉,就是不思,当时的汉朝也不只一家,有更始帝的玄汉,有刘盆子的赤眉汉,如果刘秀不是汉朝,那岂不是以下犯上、侵犯正统的乱臣贼子?名不正言不顺,群众基础就不广了,对刘秀有百害而无一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