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死得冤岳飞是怎样死的,袁崇焕死得不冤。

岳飞是怎样死的:岳飞是不是和袁崇焕一样死得很冤?

岳飞身为两宋之际的战神岳飞是怎样死的,一生忠心为国,谨守臣节,而且情商极高,让功于兄弟部队,让功于上司,在文人士大夫之中也获得好评。是赵构发现自己能挡住金军后,不乐意再打,想要安心享受,所以甘受金国回来的内奸秦桧摆布,并听金国的指令杀掉岳飞。这完全是百分之二百的冤狱,赵构和秦桧连罪名都说不出来(有些事可以入轻罪但万万达不到死罪的标准),直接用岳飞的罪名“莫须有”(或许有)来打法韩世忠。

岳飞是怎样死的:岳飞是不是和袁崇焕一样死得很冤?

岳飞是怎样死的:岳飞是不是和袁崇焕一样死得很冤?

袁崇焕就不同了岳飞是怎样死的,袁崇焕基本上可以说是自寻死路,而且他身为蓟辽总督,以他的作为,在明朝的体制下,最好的结局也是传首九边,凌迟确实是惨了点,但联系到被他坑惨了的京郊百姓的遭遇来看,也不是不能接受。

袁崇焕在天启末期各路明军溃退的情况下,坚决不肯撤退,坚守宁远城,让努尔哈赤铩羽而归,一说把努尔哈赤打伤致死。这一下子立了好大的功劳,袁崇焕俨然成了辽事专家,在崇祯召见时吹牛说五年能平定满洲,向崇祯要了大量特权,这样崇祯当然要责成他的结果了。

那么袁崇焕守辽的具体成果呢?首先杀了牵制皇太极最有力的毛文龙,使东江军涣散,然后袁崇焕还跟满清议和,吊唁努尔哈赤,导致盟友蒙古人以为明朝跟满清有密约,不再坚决帮助明朝。

更恶劣的是,皇太极就是从袁崇焕的防区突破,杀到北京城下,夺了京郊四城,杀掠百姓无数。而袁崇焕的大军在后面尾追,就是不敢野战,坐视满洲兵奸淫掳掠,到了北京城下,袁崇焕又不懂忌讳,还要进城休息,崇祯委任他五年平辽,一年被平到了北京城下,哪敢让他进城。

以这个时候袁崇焕的纰漏,放到有明二百年任何总督身上,都是杀完头以后传首九边的份,所以死得一点不冤。但皇帝这个时候可以法外加恩予以赦免,崇祯为什么没赦免呢?袁崇焕把事情砸得没边了。另外也可以不选择凌迟,斩首即可,但崇祯为什么要选择凌迟呢?因为这时温体仁为了对付东林党,造谣说出身东林党的阁员钱龙锡跟袁崇焕内外勾结,犯了崇祯的大忌,于是就决定对袁崇焕凌迟了。

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完颜兀术在早先发动政变,杀掉完颜挞懒等主和派后,又撕毁合约。事变的发展,果然不出岳飞等人的预料,在“盟墨未干”、“口血犹在”的情况下,女真贵族又“俄驱南牧之马”。

岳飞是怎样死的:岳飞是不是和袁崇焕一样死得很冤?

岳飞是怎样死的:岳飞是不是和袁崇焕一样死得很冤?

岳飞是怎样死的:岳飞是不是和袁崇焕一样死得很冤?

岳飞是怎样死的:岳飞是不是和袁崇焕一样死得很冤?

岳飞孤军深入大败完颜兀术,反而让宋高宗更加忌惮 在完颜兀术大举进攻南宋时,宋高宗为了自保,就让岳飞等大将率部抗击金军。当时各个战场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特别是中线的岳家军,岳飞违令出师,他不在张俊等部协同配合的情况下,孤军深入长驱中原,克复广大地区,并派游击军深入敌后不断袭扰金军,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金佗稡编》卷2记载宋高宗手诏:“览卿七月五日及八日两奏,闻虏并兵东京,及贼酋率众侵犯,已获胜捷。卿以忠义之气,独当强敌,志在殄灭贼众,朕心深所倾属。” 完颜兀术见岳飞孤军深入,兵力分散,就亲率金军进行大举反扑。英勇的岳家军以少击众,在郾城和颍昌两次关键性的战役中,大败完颜兀术的精锐主力。随后岳飞乘胜追击进逼朱仙镇,两次破敌重兵,迫使完颜兀术撤离开封。

《三朝北盟会编》卷207《岳侯传》记载:“忽一日,诏书一十二道,令班师,赴阙奏事。” 在岳飞取得一系列胜利后,秦桧利用宋高宗害怕岳飞趁机做大的心理,以十二道金字牌,迫令岳家军立马班师回朝。如此一次收复失地的好机会就这样被宋高宗和秦桧给破坏了,同时也丧失了一次宋代最好重新统一祖国的良机。

什么原因造成了岳飞的死? 《金佗稡编》卷8《鄂王行实编年》记载“查籥尝谓人曰:‘虏自叛河南之盟,岳飞深入不已,桧私于金人,劝上班师。金人谓桧曰,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为河北图,且杀吾婿,不可以不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桧于是杀先臣以为信。” 完颜兀术受到岳家军的沉重打击后,对岳飞是恨之入骨。因此他在寻求和议的前提下,向宋高宗和秦桧说明了杀害岳飞作为和议的条件。宋高宗对岳飞本来就已经十分的忌惮,认为他已经对自己的权力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他决定接受金人的和议条件。

宋高宗与秦桧、张俊等人经过一系列紧张的策划,先是罢免岳飞的兵权,然后由秦桧唆使王俊诬告岳家军中的重要将领,身兼鄂州大军副都统制的张宪谋反,将岳飞和岳雲等人连带投入冤狱。

《朱子语类》卷131说:“张与较与高宗密,故二人得全;岳飞较疏,高宗又忌之,遂为秦所诛。” 宋高宗和秦桧在准备与金人议和之时,同时罢免了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将的兵权。按照秦桧的意思是想把三大将都全部诛灭,但宋高宗并不想杀两位苗刘之变时的救驾功臣,因此张俊和韩世忠两人得以幸免于难。

秦桧在后来千方百计地搜集岳飞所谓的“罪证”,但秦桧所搜集来的罪状又极其可怜毫无说服力,最后宋高宗和秦桧仍以“莫须有”的罪名下毒手残害岳飞。一代抗金名将就此成为了宋高宗和秦桧议和的牺牲品,真是可悲又可恨。

结语:岳飞的死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在特定时代下的悲剧。时代的悲剧,通过他个人的悲剧,得到了很强烈、很集中的表现。自从岳飞背刺“尽忠报国”之日起,他就一直忠诚地履行自己的誓言。因此千百年来,受到人民的纪念,也是理所当然的。

资料来源于:《要录》、《宋史》、《会编》、《金佗续编》、《金佗稡编》、《金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