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太后希望她的小儿子梁王刘武能够登上帝位,这件事首先不怪窦太后,应该怪汉景帝刘启本人梁王刘武。
首先,刘启在当了皇帝的第三年,有一次,兄弟刘武进京去拜访他,他招待刘武喝酒,两人喝得很高兴,也很动情。这时候,刘启脱口而出,说将来他百年以后,就让刘武继承皇位。当时刘启还没有立太子,天子金口玉言,谁也不敢说刘启是说着玩儿的。当时大臣窦婴(窦太后的侄儿)在场。窦婴听了,立马对刘启说,从汉高祖开始,大汉的江山都是传给儿子,哪有传给兄弟的梁王刘武?
(刘武和刘启喝酒剧照)
刘武听了很不高兴。但是梁王刘武,既然窦婴都这么说了,他也只得赶紧推辞。但是,尽管推辞了,这句话却让刘武和窦太后听进去了。
其次,“七国之乱”之后,刘武因为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下大功(他打下的叛军,和周亚夫中央军打下的叛军差不多。而且因为他拼死挡住吴楚叛军的道,给周亚夫最终赢得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刘启对刘武非常器重。不但给刘武的赏赐非常多,而且,刘武回京城,刘启还把载天子的车开去载他。在京城里,入宫则同辇,外出打猎则同车,和他根本不分彼此。
第三,刘启对刘武十分纵容,刘武在诸侯国内大兴土木,修建城市,修建他的王府,刘启从来不管。他的梁国因此成为当时最富庶的诸侯国,他的宫殿成为当时诸侯国中最漂亮最豪华的宫殿,他的仪仗出行也足以与天子媲美。他网罗了羊胜、公孙诡、邹阳等非常多的人才,他甚至打造了武器十多万件。这完全就是要做大的节奏,可刘启从来都不提醒他一下。
(窦太后剧照)
既然刘启对刘武这样,作为当娘的窦太后,怎么会不猜想刘启真的有可能把皇位传给刘武呢?都是自己的儿子,作为一个母亲来说,大儿子把皇位传给小儿子,肯定比传给孙子更让她高兴(宋朝初年就流传过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让赵匡胤把皇位传给赵光义的说法,也是一个证明)。
所以,后来当汉景帝刘启废黜他的太子刘荣后,窦太后就给刘启说,请他把皇位传给刘武。
不过这一次,又遭到大臣的反对。这次反对的是袁盎,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大臣。
两次被阻止,刘武的心里肯定非常不舒服。于是就和他的谋士羊胜、公孙诡策划,派刺客把阻止刘启立刘武为继承人的袁盎等十多个大臣给暗杀了。
这件事闹得很大,刘启不可能不调查,于是就派人到梁国去调查,调查了梁国两千多个官员。最后,刘武逼迫为他出主意的羊胜、公孙诡自杀,这件事才作罢。
这件事后,窦太后非常担心刘武被刘启杀掉。刘武上书想到京城晋见刘启,刘启派人去接他,走岔了道,没有接到。窦太后以为刘启已经把刘武杀死了,大哭说:“帝杀吾子!”她把刘启称作“皇帝”,把刘武称作“我的儿子”,由此可见,在感情倾向上,她是非常护刘武的。当然了,这种倾向,应该是当娘的,对弱势儿子的一种保护本能。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有这种本能,也不能说窦太后对刘武特别偏爱。
后来刘武又自己走回京城,这场误会才算解除。
(刘启和刘武)
后来,窦太后看见事情闹得实在太不像样,也承认了当初劝刘启立刘武为皇位继承人是错误的。
其实,刘启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要把皇位传给刘武,但正是他的一系列做派,害了弟弟,也害了母亲。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1986年,考古工作者对芒砀山西汉梁王家族墓群,进行抢救性挖掘,在僖山汉墓,意外收获了考古发现的第二件金缕玉衣。
据史料记载,西汉第一代梁王刘武的墓,早在东汉末年,就被曹操的发丘中郎将盗掘一空。据《三国志》记载,当时墓中出土的宝贝,整整装了七十二船。
此后刘武的墓室几经盗掘,早就成了“防空洞”。抗战时期,当地老百姓还曾经到洞中躲避日本鬼子,所以这件金缕玉衣应该不是刘武的。
不过,以刘武的地位,他的子孙都能穿金缕玉衣,刘武下葬时,也一定穿的是当时最高规则的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其实一开始只有皇帝有资格穿,到后期才开始逐步放开,有地位的诸侯王,在得到皇帝特许后,也可以获得这个殊荣。假如有汉一朝,只有一位诸侯王有这个资格的话,那就非刘武莫属,因为他曾经离皇位那么近,两次擦肩而过。
刘武是汉文帝的嫡子,汉景帝唯一的同母弟弟,所以,他获封天下最富裕的梁国,据城四十多座。
刘武的老妈就是大名鼎鼎的窦太后,这老太太,最心疼的就是老儿子。如不是有法律规定,恨不得把刘武天天留在她身边。
汉景帝也知道老妈“偏心”,这个大孝子,有意识地哄老太太开心,有一次家宴,一不小心说秃噜嘴了:“千秋万岁后传位于王(等我崩了,皇位就是你的)。”他这话一出,窦老太那个心里啊,比蜜甜。
老太太没读过多少书,不知道历史上有类似的典故,假如她知道周成王“桐叶封弟”的故事,逮住这个话把,逼汉景帝开“承兑支票”,估计汉景帝得抽肿自己的脸。
亏得当朝“大炮筒”窦婴在场,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有资格参加皇室家宴。窦婴听得话茬不对,立刻一炮怼过去:“天下是高祖打下的天下,帝位父子相传,这是朝廷立下的规矩,陛下凭什么要擅自传给梁王!”
窦婴一句话,把老太太满脸笑容,冻成了僵硬的“浮雕”。刘武一看气氛不对,还算识趣,赶紧下跪辞谢。一场好端端的家宴,被窦婴搅黄了,汉景帝美滋滋地收回空白支票,刘武很失望,窦老太很恼火,一气之下收掉了窦婴出入宫禁的门籍。
就在这一年,震惊全国的“吴楚七国之乱”爆发,从未经历过战事的汉景帝,度过了彻夜难眠的三个月。
心慌意乱的汉景帝,虽然一开始杀了晁错顶罪,给后人留下骂名,但总算没有一错再错,将平叛大任交给了周亚夫,并坚定地支持他。七国之乱,周亚夫居功至伟,其实有一个人功劳跟他不相上下——梁王刘武。
梁国恰好阻挡在吴楚进军长安的途中,周亚夫拿梁国的都城睢阳,当一块大肥肉,死死拖住叛军。刘武因为大哥那张在他眼前晃了一下的空头支票,玩了命地跟吴楚联军肉搏。周亚夫也吃准了刘武的心思,任由叛军把他咬得遍体鳞伤,就是不发兵救援,在他们的消耗中坐收渔人之利。
好在周亚夫赌赢了,他趁吴楚跟刘武僵持之际,悄悄断了他们的粮道,叛军兵败如山倒。
“七国之乱”平定后,刘武高兴的简直发狂。这场战争,主将是周亚夫,仗却主要是刘武打的,梁国的牺牲也是最大的,当然他们斩获也是最多的。
所以,大哥的龙椅是老弟我替你保住的,既然如此,龙椅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这回我可以理直气壮地手下你的支票了!
刘武的笑模样还没完全娴熟,就跟他老妈一样,成“浮雕”了。汉景帝蔫了吧唧,突然宣布,册立皇长子刘荣为太子。
不带这么耍人的!刘武欲哭无泪,可是结局无法更改,他只能打破牙齿肚里咽。从此,刘武半是骄横,半是报复,在梁国大肆僭越:出门用天子仪仗,警卫用天子规格,大肆营建宫殿亭苑:
“孝王筑东苑,方三百馀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於平台三十馀里......梁多作兵器弩弓矛数十万,而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於京师。”
一个东苑三百里,一座宫殿三十里,一座城池七十里,怎么看都觉得司马迁发烧了说胡话,不过,规模惊人地大恐怕是真的。梁王的钱财之多,据说他养了数千文人雅士,常常一赏赐就是千金,曹操的发丘中郎将七十二船宝贝就是明证。
刘武似乎在对大哥说:耍都被你耍了,快活快活你还能咋的?汉景帝闷头装瞎:只要你别跟我提承兑支票,你把睢阳城贴上金子我都不管!
本来哥俩心照不宣达成默契,生活又趋于平静,可是三年后的景帝前元七年,发生了一件大事,让刘武的心,再次活泛起来——太子刘荣被废了!
当然这事不离开窦老太,她又紧忙活敦促汉景帝,给刘武开承兑支票。估计汉景帝心里气个半死:你心疼儿子,我难道就不能疼自己的儿子?
这一次,汉景帝又拉出来一门大炮——袁盎。这些人尽挑老太太软肋下手,袁盎一个小故事,就把老太太整没电了。
他说:春秋时候宋宣公把君位传给了弟弟宋穆公,宋穆公为了感谢哥哥,临死前遗令把君位传给宋宣公的儿子,可是自己的儿子不干了。结果导致宣公和穆公两系数十年的内部相残,宋国从此衰败。这就是您所说的“殷道亲亲”,难道还想在大汉重演?
老太太吓得打了饱嗝,一声不吭!就这样,刘武第二次与储君之位错过,第二年,皇十子刘彘被立为太子。
消息传到梁国,刘武气炸了肺,气昏了头,气乱了神智,他居然派出一堆杀手,奔赴京城,将袁盎等反对立他为储君的大臣,全部刺杀!
谋刺当朝大臣,这种事让在任何朝代,都是惊天动地的大案。汉景帝很快顺藤摸瓜,追查到了梁国,要求刘武交出凶手。
到这时候,刘武才恢复正常,才知道事情闹大了,兜不住了。他交出凶手后,连夜直奔长安,企图通过老妈周旋,保自己一条命。
看着负荆请罪的弟弟,汉景帝软了。有老妈在,他知道自己也不能拿弟弟怎样,况且对汉景帝来说,他需要的是一个低眉顺眼的刘武就足够。
有了汉景帝的这个基调,官员们处理案件的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除了公孙诡、羊胜这些替罪羊伏法外,刘武被洗得干干净净。
经此一番折腾,刘武清醒了:大哥可以逗我玩,我不可以当真玩,洗洗睡吧!
从此,刘武心静如水地当王爷,不再当制造新闻炒作自己的明星。五年后的一天,刘武射猎良山,随从向他献来一头牛,这头牛很特别,脊背上长了一只“脚”:
“北猎良山,有献牛,足出背上,孝王恶之。六月中,病热,六日卒,谥曰孝王。”
随从把这个畸形怪胎当作宝贝,可是刘武看了,心中生恶。回到家中不久,他就得了热病,六天后突然暴病身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