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在各方面都胜过朱祁镇?这个说法,恐怕会引起众多的争议的朱祁钰和朱祁镇。
不管“各方面”是否胜过,朱祁镇至少有一点,要远胜于弟弟,就是他的身体素质朱祁钰和朱祁镇。
在“夺门之变”发生的时候朱祁钰和朱祁镇,朱祁钰还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一帮投机分子,加上一个被囚禁了八年的前任皇帝,冒冒失失的政变居然能够成功,关键因素就是朱祁钰已经病入膏肓、气息奄奄了。
朱祁钰命不长久,这并没有什么。关键是朱祁钰还没有儿子。他的独生子已经在几年前因病夭折了。所以朱祁钰死后,皇位会传到谁手上,这真是一个问题。
当时有迎立外藩的说法,不过不太现实。因为朝中放着一位前任皇帝,一位前任太子。前任皇帝是朱祁镇,前任太子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两个人都年富力强,又有孙太后的支持,并且有一帮旧臣暗中拥挤,他们继位是顺理成章的事。
也就是说,朱祁钰是快死了,下一任皇帝不是朱祁镇,就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下任皇帝发动政变,来推翻快要死的现任皇帝,侍卫御林军都不会认真抵抗的。
大家都是聪明人,未来局势看得很清楚。
朱祁钰快要病死了,这是朱祁镇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
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太师也先俘虏。
得到朱祁镇后的也先又喜又忧。喜的是万万想不到,这次南下尽然将大明朝的皇帝弄到手里了;忧的是,此时的大明皇帝犹如一个烫手山芋,杀不得放不得。最后还是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出面提出看法:咱们这次兴师动众不就是眼红明朝的物资丰富吗,不就是因为大太监王振克扣了明朝皇帝给我们的赏赐才起兵的吗,现在大明王朝的皇帝在我们手里,岂不是奇货可居,我们可以用来向大明王朝换取更多的物资赏赐。
也先听后大喜,开始借助大明皇帝的名义索要物资、招摇撞骗。现在轮到大名朝廷的统治者们头疼了,面对也先的挟天子令诸侯。最终大明王朝以于谦为首的大臣们拥立当时正在监国的邺王朱祁钰为帝,遥尊被俘的朱祁镇为太上皇。同时下令边关将领,不得私自与瓦剌接触,断绝了也先用朱祁镇皇帝名义敲诈的念头。
也先恼羞成怒,挥师攻打北京。却在于谦的领导下,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也先只得退走大漠。
此时,曾经的香饽饽朱祁镇再次变成了烫手山芋。杀了吧,势必引起大明王朝的疯狂反扑;养着吧,浪费粮食。于是也先提出了要讲朱祁镇送回大明的要求,将皮球再次踢会给大明的统治者们。
面对曾经的皇帝要被送回来,大明王朝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首先,新皇帝朱祁钰是很不高兴的,自己刚尝到权利的味道,此时迎回太上皇,将置自己于何地。其次,以李实、杨善为首等大臣极力主张迎回太上皇朱祁镇。这时新皇帝朱祁钰找到于谦质问,于谦也明白朱祁钰担心的问题所在,但是朱祁镇又不得不迎接回来。于是于谦说了一句:“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
于谦的意思很明显,皇帝已经定好了,即使朱祁镇回来,依然由你当皇帝。但是朱祁镇必须得接回来,就是为了杜绝别人的借口。
朱祁钰这才同意迎接会自己哥哥朱祁镇。但是在迎接的途中,还是扭扭捏捏的,迎回来之后直接就软禁在南宫之中。朱祁镇在南宫整整度过七年被囚禁的岁月。
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此前他为了能够让自己儿子继承皇位,执意废掉皇太子朱见深,换上自己的儿子朱见济,结果朱见济夭折,皇储之位空置。此时,在朱祁钰病重之际,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辄,太常卿许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贞以及原王振门下太监曹吉祥等人开始密谋拥立太上皇朱祁镇复辟成功。
第二年,朱祁镇将朱祁钰废为郕王,软禁在西苑。不久,郕王朱祁钰去世,享年三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