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是清政府自身又腐朽不堪丁日昌,又始终没有对海军有正确的认识,最终埋葬了北洋水师。
在海军的投入上,清政府远少于日本。讨论这个问题前,首先对比一组数据丁日昌:自1875年清政府筹议海防,决定组建北洋水师,到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20年间北洋水师得到的海防经费共计2300万两。加上海防经费之外的用于和北洋水师相关的所有费用,像旅顺、威海两个军港的建设,后期调入北洋水师的军舰(含参加了甲午战争的广东水师三舰)等等,清政府共计为北洋水师花费了
3796万两白银丁日昌。
这确实是一个大数字,不过日本仅在1886年至1893年这8年时间里,就投入了7600万日圆,约合5066万两白银,超过了北洋水师20年的投入。如果考虑到日本一年财政收入大约在8000万日圆左右,大约只相当于清政府财政收入的66.7%,双方对于海军投入的热情差距比实际金额更大。
如此巨大的投入差距,使得日本海军的实力在战前超过了北洋水师。这还没算日本已经在英国订购的富士级前无畏舰,如果再晚些开战,北洋水师更没法打。
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财政紧张造成的。财政紧张部分是原因是因为清政府体量更大,虽然收入高于日本,不过开支也更大,所以能投在海军上的资金就相对少了。但是更重要的是清政府不必要的开支太多,影响了海军投入。
像清政府每年需要拿出几百万两白银来供养多达60万的八旗军和绿营,但是在清末这两支名义上的清政府的正规军早已腐化不堪,毫无战斗力可言。这几百万两白银养的无非是一群废物而已,除了浪费宝贵的资金之外毫无意义。
此外为了维持自己所谓的面子,清政府也耗费了大量的资金。像光绪大婚耗费白银550万两,而当初购买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都不到340万两,这笔钱至少够买3艘。还有慈禧修颐和园花的钱就更多了。虽然现在很多专家考证慈禧修颐和园没有挪用海军军费,但是大量资金用于修颐和园以后,财政紧张,自然也不可能再增加海军军费了。
二则是因为清政府在海军建设上始终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划,仅仅在遭遇威胁时才会考虑增加投入。发展海军需要一个长远的计划和长期、稳定的投入,不过清政府对于海军的认知非常肤浅,仅仅是因为列强大多从海上入侵,所以需要一支能威慑列强的海上力量。因此在清政府的海军建设中,遇到危机才会临时投入大量的资金发展一下,一旦危机过去就停滞发展。
清政府正式筹办海防,是因为日本入侵台湾的刺激,而北洋水师的大发展,则是因为中法战争的影响。然而随着北洋水师小有规模,危机也已经成为历史,清政府就继续过着歌舞升平的日子,北洋水师的经费也仅限于维持了,在此后6年内除了从福建船政局调来一艘平远外再无其他新舰。
相比下,日本的海军发展从一开始就有一个规划,以北洋水师为假想敌进行建设,并在甲午前实现了反超。
所以北洋水师的覆没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清政府腐朽不堪,加上对近代海军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对北洋水师投入不足,实力不如对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