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17岁就嫁到夫家的柔弱女子能使败落的家业重新振作起来陕西女首富周莹,是历史上第一个办女子学校的富商,在荒年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她是有怎样的传奇呢?
此女子叫周莹陕西女首富周莹,祖上是官宦之家,家道中落17岁时被兄嫂安排嫁到陕西泾阳县的吴家,实际上是来为重病在身的丈夫“冲喜”的,没多久丈夫吴聘就去世了。
吴家祖籍江苏,唐朝时来此做官,周莹的公公吴尉文是管盐务的大管,管几个省的食盐供应,与胡雪岩齐名,可惜死去后吴家不能再插手盐业,吴家东院由此败落陕西女首富周莹。
周莹本来就有经商的天赋,据说她过目不忘,心算能力特强,从荒年率先定下棉农的采购权开始,扩大蚕丝种植、控制织布机产量,扩大药材和茶叶经营,使吴家业务蒸蒸日上。
慈禧逃难到陕西,周莹献出十万雪花银,慈禧赐封“一品诰命夫人”,有传说当时慈禧感叹两人都是早早丧夫,独自支撑门庭,认做“干女儿”。
电视剧上说周莹虽没有生下一儿半女,认养了一个孩子,但从她死后没有埋在吴家祖坟就说明此事不存在,后来她的坟被平,八九十年代才找到她的墓碑,已经断为两段,发现时被当地村民做捶衣板之用。
周莹被封“一品诰命夫人”是真,慈禧认做干女儿可能是传言,因为这么大的事情碑文应该有记载,据此判断干女儿之说是传言罢了!
周莹,清末陕西女首富,这是一个典型的女强人,具体有多强,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
周莹,出生于陕西三原,她的太爷爷周梅村是巨商兼刑部员外郎,在当时非常有影响力,所以她算是出自官宦世家,自幼熟读诗书、善于经算。
说周莹是寡妇,那她嫁给了谁呢?
据说,早年有位祖籍江苏的吴姓人来到陕西三原泾阳县做官,因为喜欢上了这片山清水秀的地方,就举家迁往此处,还将此地命名为安吴堡。
吴家安定下来后渐渐发展壮大,到清朝时,吴家生意达到鼎盛,商铺分号遍及全国。
当时吴家共有五个兄弟,分为东院、西院、南院、北院、中院,东院的生意是最为兴旺的,当家人叫吴尉文,可惜人丁不旺,吴尉文就吴聘一个儿子,且还从小患有肺结核。
更不幸的是,吴尉文在吴聘8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那时候的周家因为各种原因家道中落,周莹就在兄嫂的安排下,嫁给了安吴堡大少爷吴聘, 说是为了“冲喜”。
两人虽然定亲了,却一直没有提上日程,直到有一天,这从小就病殃殃的吴少爷要不行了,吴家这才想起来要完婚。
周莹算是大家闺秀,在吴家过得还算不错,和丈夫吴聘的感情也是有滋有味的,只可惜好景不长,在两人结婚三年后,吴聘还是走了,周莹就成了著名的“安吴寡妇”。
那么周莹的商业奇迹又是怎么样的,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
话说吴聘去世了,能继承家业的只有养子吴怀先,因吴怀先年幼,周莹临危受命掌管吴家东院,有人可能觉得这没什么,可在封建男权社会中,女子当家几乎不可能,抛头露面做生意的更是大逆不道,族人就开始排挤周莹。
丈夫离世、族人排挤、家业下滑……周莹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接手了。
据说这周莹非常有经商天赋,传言她天资聪颖过目不忘,知人善用驾驭有方,有见地有魄力,天生是从商的好材料。
为了稳定人心,周莹实行“阳俸阴俸”的政策:将伙计们的薪俸提高了两成,年终还有分红,以此来激发伙计们的积极性;还培养了自己的心腹干将,其中又以扬州总管罗天增与杨茂亭、王子绪、王幼农等人著称,个个都是一把好手。
很快,吴家东院的生意就更上了一台阶,除了照常营业的江苏、江西、安徽等省的淮盐外, 先后又在湖北、上海、四川、甘肃、陕西设总号分店,各大商埠、码头都有吴家生意,南通北达连成一气。
一个年轻的寡妇能有此成就,在当时的轰动可想而知。
周莹还打开了土地改革的先河:将自家管理的土地分给佃农无偿耕种。她所接手的生意,扩充到了蚕丝、棉花、棉布、药材茶叶等方面,凭借着过人的智慧与勇气,周莹打下了远超越原本吴家的家业。
值得一提的是,周莹还是慈禧的干女儿。
八国联军侵华,慈禧狼狈西逃,跑到了西安这里,当时适逢西安灾荒,皇室经费紧张,陕西巡抚就向当地富商劝捐募银,周莹积极响应,捐银十万,慈禧非常开心,不仅收了周莹当干女儿,还亲手题写护国夫人牌匾,
《辛丑条约》签订后,周莹又向慈禧进献白银,表示共赴国难,慈禧又封了她为一品诰命夫人。
当时吴家有很多人不理解,认为周莹这是在攀附权势,周莹说:国家不在了,家也就不在了;除了在国家危难关头慷慨解囊外,周莹对乡里更是乐善好施,如在当地兴水利、办教育,开仓放粮、赈济灾民等等。
那么周莹的结局如何呢?说起来有些悲凉,42岁逝世,不过因其没有子嗣,入不了吴家墓。
可能有人觉得周莹这个名字有些熟悉,有部电视剧叫《那年花开月正圆》,就是以清末的陕西首富周莹为原型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