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强盛到衰败还是因为完颜永济治理金国无能而衰败大金皇帝。完颜永济懦弱,平庸无能,心无卓见,识人、理政能力皆弱。

总之一个强盛的国度离不开好的制度和文化大金皇帝,制度决定着国运的走势是强盛还是弱。

内政如:金世宗他就朴素,采取中庸稳固的方式管理朝政,提倡儒学,查问细微以激励官吏,严禁贪污,对经济采取务实的态度,并且免除不合理的赋税,诺有天灾发生,立即救济赈灾。当时各族人民纷纷起义,他为了维持统治,利用科举大金皇帝、学校等制度,争取汉民族贵族支持,又加强猛安谋克权力,扩大女真族占有的土地。这些都使金朝的经济、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政治体制的一元化,是金朝强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强盛走向衰败如:完颜永济,完颜永济登基为帝先是内斗为保住自己位置毒杀贾妃,令范妃堕胎,并将她削发为尼。蒙古出兵进攻臣属金国的西夏,西夏向金求援,而完颜永济坐视不救,这就是无能的表现,金不衰败谁衰败。

对于金朝没有过多说的,一国强盛首先是稳定内政,民族团结,杜绝朝廷官员贪污、腐化、腐败,国泰民安,以民为本是国家强盛的基石。

元朝修史时,把辽,宋,金都分别修史,称作辽史,宋史,金史。

这等于元朝政府承认了自己是正统朝代的同时,也追认以上三个朝代都是正统王朝,所以都给修史。

其实,在元朝名相脱脱修史前,忽必烈也想修史。因为他是蒙古皇帝中比较推崇汉文化的一个,对于元朝一统天下,要去争这么个正统的位置。但是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谁是正统呢?

金国占据中原,有理由说是正统。南宋源流北宋,也有理由说是正统。

忽必烈采取的办法是搁置了。

直到元顺帝时候,脱脱力排众议,采取了分别修史的办法,等于承认了三个王朝都是正统。

为什么元朝对正统这个事情看的这么重呢?

因为汉人认为天下乃是有德者居之,道统和法统代表了政权的正当性和合法性。所以我们常说,自古得国最正者,莫如汉与明。

清朝进了北京后,立刻开始修明史。实际上那时候天下远没有大定。清朝这么做的想法就是告诉世人,明朝气数已尽,自己是应天承命,管理国家,先把道德制高点占据了,然后派出王师讨伐不臣和前朝余孽。

元朝修史时,不存在这个问题,当时天下一统。有几个思路。第一,修宋史。承认北宋是正统。第二,修北史,把辽金放一起。第三,修南宋史。南宋丢失中原,失去了正统资格。

但是这个方案没有通过,估计蒙古人心里更倾向于同是草原民族的辽金吧。

最后折衷了,各自修史。也可能,蒙古人从心底对三个当年的手下败将不屑一顾吧,只是完成正统朝廷的一个例行手续。

不过,我们从客观事实看,凡是专门修史的,都算做正统。金,南宋都是正统,他们都属于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的一员。

考试的时候,就这么写吧,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