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西汉初年的长安宫殿,此时正别有一番热闹的景象,原来,是汉高祖刘邦准备在今天大宴群臣汉朝开国功臣。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今天的刘邦有点喝高了,想想自己的过去,流氓气十足的刘邦不禁有点骄傲,突然发问道:“吾何以得天下?”皇帝在酒席间突然问了这么句话,在场的大臣们都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回答刘邦的问题。看着两侧大臣们的一脸窘迫,刘邦感到十分满足,于是说道:“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帅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为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此话一出,群臣恍然大悟,自此传为佳话。这也就是“汉初三杰”名称的由来。

汉朝开国功臣:怎么看待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

汉朝开国功臣:怎么看待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

“汉初三杰”剧照

汉朝开国功臣:怎么看待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

汉朝开国功臣:怎么看待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

汉朝开国功臣:怎么看待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

那么汉朝开国功臣,这三位各有所长的人才,我们今天又怎样看待他们曾经的表现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汉朝开国功臣:怎么看待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

一.“智商天使,情商魔鬼”的天才——韩信作为中国战争史上的天才,韩信的个人能力用“天才”去形容他都犹有不足汉朝开国功臣。他是中国军事史上“谋战”的代表性人物,文才武略兼备,因而在楚汉之际,人们称赞韩信“国士无双”的大才!

汉朝开国功臣:怎么看待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

仅就军事能力而言,韩信简直做到了极致,他让人们深切感受到《孙子兵法》中那句“兵者,诡道也”的实际意义是多么的厉害。“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一战,决战井陉”,“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韩信的军事生涯堪称完美,是楚汉之际最出色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和战略家!

韩信剧照

如果说韩信的智商是“天使”的话,那么他的“情商”就堪比魔鬼了,他的悲惨结局,自己要付很大的责任!下面,举几个例子来反映下韩信“魔鬼”般的情商。

一.请封假齐王在韩信出兵灭齐之后,考虑到齐地的长治久安,韩信写信请求刘邦封他做“假齐王”。自古君臣都是君封臣,哪里有臣向君讨封之说,刘邦非常生气,认为韩信这样做是在挑衅自己,想要与其翻脸,出兵讨伐韩信。幸亏张良即使阻拦,劝刘邦以大局为重,最终刘邦同意了韩信的请求,但已经开始对韩信不满。

二.灭楚之战讨封赏刘邦与项羽在经历了四年争霸以后选择以鸿沟作为双方的界限,随后项羽引兵东归,却没想到刘邦撕毁协约,追击项羽,项羽大怒,与刘邦再度交战,刘邦不敌,赶忙下诏让在外领兵的韩信,彭越等人带兵救援。

“垓下之战”示意图

但诏书一下仿佛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原来,韩信是想趁机向刘邦要权力和地位,最终,刘邦同意将原齐国的土地全部赐给韩信,韩信马上帅兵前来,才有了后来“四面楚歌,垓下之围”的故事。但是,韩信这样的举动对于城府极深的刘邦而言,无异于自掘坟墓。

三.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西汉建国后,韩信很快被刘邦褫夺了王位,降为淮阴侯,但刘邦对韩信依然不放心,于是把他诏到身边。一次闲谈之际,刘邦一时兴起,面对战无不胜的韩大将军问道:“我可以带多少兵?”韩信想也不想的回答:“陛下能力最多带十万!”刘邦又问:“那淮阴侯呢?”韩信答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刘邦一笑置之,当然,韩信说的是实话,但是在领导面前,这样的大实话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最终,“国士无双”的韩信死在了未央宫,死在了吕后这样一个女人的手里,真可谓“英雄一世真豪杰,辜负胸中百万兵”啊!

二.内心复杂的政治家——萧何如果韩信是刘邦手里的宝剑,剑锋所指,所向披靡;那么萧何就是他手里的盾牌,在刘邦遭遇困难与危机时是刘邦最坚实的后盾。

萧何并不是一个好的谋略家,至少和韩信与张良比,但是,萧何确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正是他在楚汉相争期间,坐镇关中巴蜀,不断的给前方提供充足的兵源和粮草,才让混混儿出身的刘邦在战神项羽面前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一次又一次奇迹般的“活了过来”。因此,刘邦对萧何也不禁赞叹“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的言论啊!

萧何剧照

同时,萧何还有一双能够发现人才的眼睛。在韩信刚刚投奔刘邦之际,只被封了个治粟都尉这样的小官,心灰意冷的韩信选择了离开,正是萧何看出了韩信是块美玉,极力劝阻,才让韩信这块金子发光发亮,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但是,萧何的一生也并非完美,在刘邦建国称帝之后大肆屠杀异姓诸侯王,萧何又成为刘邦手里的一把屠刀。正是在萧何的哄骗下,韩信放松警惕去了未央宫,所以韩信临终感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也是萧何最让后人诟病的地方。

“萧何月下追韩信”图

虽然萧何有这样一个污点,但是瑕不掩瑜,萧何不愧为一代名相,正是他制定的《汉律》,执行的无为而治的总政治方略,让西汉王朝得以休养生息,实力不断增强,并为我们留下了“萧规曹随”这样的美谈!

三.真正的勇士——张良如果说前面二位在个人问题上略有瑕疵的话,那么与他们齐名的张良便可称得上“真正的勇士”!因为张良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勇气,仁义与智慧并存的“完人”!

张良剧照

张良有仁义在张良还是一个书生的时候,面对素不相识的老者,张良可以弯腰帮他捡鞋子;面对老者一次又一次的刁难,把鞋子再度扔下桥,张良没有怨言,依然一次次帮老者穿好。正是张良的这种仁义感动了老者,得到了老者的馈赠《太公兵法》,终成一代谋主。

张良有勇气张良虽然是一介书生却并不酸腐,相反,张良的勇气非一般人可比。张良本是韩国丞相张平的儿子,但韩国却被秦国所灭,怀揣着国仇家恨的张良选择了先秦时期很流行的一种行为——刺杀。而他刺杀的对象,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在古博浪沙,张良与一大力士面对虎狼般的秦军毫不畏惧,但由于秦始皇事先防备最终失败。但是,张良“博浪沙刺秦”的故事却广为流传。

“博浪沙刺秦”剧照

张良有智慧在秦末农民起义轰轰烈烈反秦之际,张良选择刘邦一起共襄大业。而在这期间,张良的多次建议,让刘邦受益匪浅,而其中最险象环生的一个,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鸿门宴上,正是张良最先看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赶忙找来樊哙帮忙,又急中生智,让刘邦以上厕所为借口离开宴席,与樊哙抄小路回到霸上军营,躲过了刘邦一生中最危险的时刻。

在刘邦建国以后,张良不贪图名利,功成身退,因此后人对其多加赞扬。太史公曾评价张良“运筹帷幄之中,致胜于无形;子房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结语:汉初三杰,各有千秋,但仅靠其中一人,却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而刘邦虽然没有三杰中一人有才,却擅于用才,勇于听取意见。正是刘邦的知人善任,成就了“汉初三杰”的千古美名,也正是“汉初三杰”的努力,让刘邦建立了一个四百年的大汉王朝。两者之间早已是“焦不离孟,不分彼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