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主要有辛丑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
1842年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辛丑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主要内容有:赔款、开放五地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协定进出口关税等。1843年又在《南京条约》的基础上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1844年同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辛丑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主要内容有:美国除了享有英国在中国的特权之外,美国的军舰可以在通商口岸自由出入;美国也可以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和医院等。
1844年同法国签订了《黄埔条约》。主要内容有:法国除了享有英美两国在中国的特权之外,还可以在通商的口岸租地建立教堂,同时中国有义务保护等。
1858年分别同俄、美、英、法签订了《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赔款、外国派公使驻京、开放十地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自由航行在长江的各个口岸、外国人可到自由到内地活动等。
1860年分别同俄、英、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割让九龙给英国,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土地给俄国,增开天津和大连为商埠,对英法两国的的赔款增至800万两等。
1895年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有:赔款、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以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给日本,增开四地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等,其中辽东半岛后因法德俄三国的干涉而未能得逞。
1901年同侵入的英、美、法、德、俄、日、意、奥、西、荷、比等11个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赔款白银共计4.5亿两(本息共计约为白银9.8亿两);北京的东交民巷被划定为使馆界,并允许各国进行派兵保护;清政府拆除大沽口到北京的炮台,并允许各国在北京至山海关的铁路沿线派驻兵驻扎;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并居于六部之首等。
这些条约中,《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辛丑条约》的签订,则标志着中国彻底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李鸿章在晚清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说他是庚子国难的旁观者并不准确。如果不是他坚定支持张之洞等人提议的“东南互保”战略,南方各省恐怕也无法避免兵灾的祸害。
至于他为什么要在《辛丑条约》上签下名字,这是他的无奈!
作为慈禧太后的贴心背锅小棉袄,李鸿章虽然力主洋务,但本质上他还是一位传统的封建士大夫。
所以“忠一姓之君,爱一姓之国”的思想让他无法选择躲避,只有遵从自己的内心,再一次挺身而出为慈禧逃避西方列强的审判,而不惜背负万世骂名。
重要的是,李鸿章能够在晚清朝堂上混到呼风唤雨的地位,是离不开慈禧的支持!
士为知己者死,李鸿章还是有一股狭义之情的。
而且在当时的大清朝,只有他李鸿章对西方列强作出了正式的国事访问。要说谁对西方各国熟悉,非他李鸿章莫属。
也就是说,也许八国联军可能还会卖点面子给他,换了其他人恐怕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所以在大厦将倾的时刻,他李鸿章如果不站出来,恐怕世人加在他身上的罪名除了卖国贼外,还有“不能为君分忧”的道德审判吧!
事实求是的说,李鸿章太在意所谓的国际公约。他的外交路线为什么会给人有卖国的看法,就是因为他坚持以和为贵。
只是李鸿章看不透的是,西方列强的逻辑恰恰相反,它们认为军事是政治的补充。所以不把对方打疼了,想要在谈判桌上获取对等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曾纪泽和沙皇俄国对新疆伊犁的主权谈判,如果不是左宗棠的军事呈现积极进攻的姿态,恐怕伊犁在1881年就要被割让给沙俄了。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八国联军进中国,给国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一九零零年,义和团运动的愈演愈烈,已成为我国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中国人民还组织了义和团,成为国家的栋梁。义和团进京后,把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的大使馆焚毁。战绩突出,慈禧太后,见义和团这么勇敢,是大清的靠山。
慈禧太后,面对八国联军的狼子野心,义和团是一支″刀枪不入"的军队,战无不胜。与八国联军的正面交锋,寡不敌众,全部牺牲。
无耐,一九零一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赔款总额达到了四亿五千万两白银。
虽然英,法,德,意,日,俄,美,奥匈组成的八国联军,各个国家都是心怀鬼胎,特别是日本,俄国尽可能的夸大国家的损失,借机出兵东北,和山东,趁火打劫,企图瓜分中国领土。
一九零一年八月八日,英,美,法,德,日,俄,意,奥匈,八国联军接受子清政府的赔偿后,包括(西班牙,比利时,荷兰)也参加了赔偿签字共十一个国家,正式从北京撒军,原因很清楚。
后院起火,无心连战,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始暴发。不得已,把侵略中国的军队,全部撤离回国参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