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南既不是何应钦系何应钦简介,也不是陈诚系,胡宗南拥兵几十万下辖西北几个省,可谓自成一系,当然胡宗南也只能算是一方诸侯,何应钦和陈诚都是中央的分派。
个人认为蒋介石的嫡系中,可划分为三大派系何应钦简介。
一何应钦简介、黄浦系以陈诚为首,众所周知,蒋介石能起家,依靠的就是黄埔军校,蒋介石的政权支架,就是以黄埔人为主体,包括黄浦毕业生和部分黄埔教官。
以“夜读三民主义”从而平步青云的小教官陈诚,在逐渐得到蒋介石信任之后,越过资历比他老的顾祝同刘长腿等人,成为黄浦系的当家人,当然,陈辞修的能力也不是盖的,到台湾后,要不是死的早,都极可能成为蒋的接班人。加上陈诚和蒋介石的姻亲关系,陈诚是蒋介石的干女婿,陈夫人谭祥是宋美龄的干女。
黄浦系为蒋氏集团的第一大系,掌控了军队,有枪就有说话权。
二、CC系以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为首,甚至以他们为尊。当年蒋介石参加民主革命,是陈其美带领的,陈其美是蒋介石的结拜兄长,当年陈其美被害,蒋介石甚至不顾生命危险,去领陈的尸体,可见感情之深,而陈果夫陈立夫兄弟是陈其美的侄子,双陈的崛起跟他叔叔与蒋介石的关系离不开,后来,陈立夫在全会选举中比蒋介石多四票,被戴笠告密后,蒋介石动了杀心,但双陈连夜请来陈其美的夫人求情,陈立夫立即就没事啦,害得戴笠白高兴一场。
CC系掌控了国民党的组织大权,陈立夫任多年中央组织部长,“蒋家王朝陈家党”,陈立夫甚至在35年的全会选举中,比蒋介石还多四票。多年的党政经验,双陈也是国民党内反共阵线的主力,不但控制国民党组织大权,双陈还有能与军统匹敌的特务组织。
CC系控制党政,权力跟黄浦系不相上下,陈立夫年轻有为,威胁到了太子的地位,最后被打压也属正常,但即使陈立夫被打压后从美国回来,许多当年CC系成员还是誓死追随,指望东山再起。可见CC系能量之大。
三、政学系以张群和杨永泰代表黄浦和CC一个控制军队,一个控制党,相对来说,政学系的实力小了不少。
但注意的是,政学系相当于蒋介石的智囊,能直接影响蒋介石的方针政策。在蒋介石的嫡系中,很少有人能直接指责蒋,但张群是其中一个,张群是蒋介石在日本留学的同学关系密切,是嫡系中的嫡系,而杨永泰,多年也是蒋介石的秘书,少数能直接影响蒋的人之一。
有人会说为什么没有戴笠的军统,在国民党内,真正买戴笠帐的不多,戴笠军衔也就一少将,他权力如此之大,主要是因为他直接对蒋介石负责,又是掌控善于挖人隐私的特务机构。
何应钦是黄埔军校的二号人物,1935年铨叙陆军一级上将,其手下有“四大金刚”分别为刘峙、蒋鼎文、顾祝同、钱大钧。
刘峙(1892-1971),字经扶,江西吉安人。毕业于保定军校,后担任黄埔军校教官,1935年铨叙陆军二级上将,是蒋介石麾下“五虎上将”之一。刘峙是北伐战争中的“福将”、中原大战中的“常胜将军”、抗日战争中的“长腿将军”、解放战争中的“猪将军”。解放战争时担任徐州“剿总”总司令,1950年去了印度尼西亚当了一名教书匠。后来常凯申给寄去了路费,1954年到了台湾,1971年病逝。
蒋鼎文(1895-1974),字铭三,浙江诸暨人,毕业于浙江讲武堂,曾担任黄埔军校学生队区队长,陆军二级上将,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有飞将军之称。先后曾任第34集团军总司令、西安行营主任、第十战区司令长官、第一战区司令长官。1944年豫湘桂战役时,所率部队不战而溃而辞职,1949年逃往台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74年病逝于台湾。
顾祝同(1893-1987),字墨三,江苏涟水人,先后毕业于江苏陆军小学第五期、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保定军校第六期,1924年担任黄埔军校教官。1935年铨叙陆军二级上将,是蒋介石麾下的“五虎上将”之一,先后担任西安行营主任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去台湾后于1951年晋升陆军一级上将,并任总统府上将战略顾问,1987年病逝于台湾。
钱大钧(1893-1982),字慕尹,江苏吴县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是蒋介石麾下“八大金刚”之一,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曾任黄埔军校教官和蒋介石的侍从室主任,1982病逝于台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