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泊梁山天剑星立地太岁阮小二,天罪星短命二郎阮小五,天败星活阎罗阮小七,合称为阮氏三雄阮小二。
阮氏三雄由吴用举荐连络阮小二,参与了晁盖的智取生辰纲活动,事情败露后共同上了梁山成为梁山元老级人物,都是梁山水军首领。用阮小五话说,“我们弟兄三个都空有一身本事,怎的学得他们?”我认为书中虽然没有明确描写他们有什么本事,但他们最善长的本事还应该是水上功夫。
如果阮氏三雄一起上PK武松,武松能扛多久呢阮小二?
实话实说,如果在水上,不用阮氏兄弟一起上,任何一个人,都会完胜武松。整部水浒书中都找不到武松有水战经历,与阮氏三兄弟相比,是实实在在的是一个旱鸭子。
武松陆战经历可谓惊心动魄,不说对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轻取飞天蜈蚣,这单打独斗,只论飞云浦生死一战,足见武松不畏群狼。飞云浦武松披枷戴锁,手无寸铁面对四个持刀杀手,毫无惧色,劈枷断锁,打得四个杀手狼狈不堪,先后命归西天。武松全身而退,来了个胜利大逃亡。
所以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三兄弟一齐上,也不是武松对手。
面对武松阮氏三兄弟应当考虑的是,如何逃避武松的反杀,能扛多久的问题。
小时候第一次看注音版水浒书就对二五七产生了另类的兴趣,不知道你们跳过皮筋没有,我们当时跳皮筋有一段词是这样的:小汽车,嘀嘀嘀,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因此我童年每次跳皮筋就想起这三个大汉了,所以小时候的我很自豪的告诉周围的男生,为什么他们叫二五七,因为他们三个是跳皮筋的发!明!!者!!!
好吧下面进入正文阶段,关于石碣村阮氏三雄的数字标号我车逻辑推测有三种可能。
一、就是单纯的辈分阮家至少有七个孩子,分别是阮小幺阮小儿阮小三阮小四阮小五以此类推,然后在那个战乱的、强盗猖獗的、瘟疫肆虐的年代,阮家兄弟纷纷出现了意外,仅剩的孩子正好排行二五七。
二、起名习俗可能和阮家的起名习俗有关,有的家族起名是按照大家族走的,父系的叔伯兄弟会根据孩子的出生顺序进行“大排名”,排行为大、三、四、六,八甚至更多的堂兄弟也是存在的,但并不在石碣村。这样也基本遵循了姓名文化的排行法。
三、阴阳五行文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七”这个数字代表着许多含义。《汉书律历志》说道:
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而《说文解字》中更是用阴阳文化学说对其进行了解释:
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最关键的是,阴阳与五行之和正好是七,所以7=2+5在古代基本是约定成俗的规定,这也跟儒家学说中的“以和为贵”的“和”状态,和道家学说中的“道”或“气”,都与“善美”有着密切的联系。
可见施耐庵在塑造人物和情节方面真是下了一番功夫。我们知道小说中阮氏三雄出场的第一次“大战”就是智取生辰纲了,而夺生辰纲恰好7人: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二、五、七。晁盖还梦见了北斗七星和斗柄小星:
我昨夜梦见北斗七星,直坠在我屋脊上,斗柄上另有一颗小星,化道白光去了。我想星照本家,安得不利?今早正要 求请教授商议,此一件事若何?”吴用笑道:“小生见刘兄赶得来跷蹊,也猜个七 八分了。此一事却好,只是一件,人多做不得,人少又做不得。吴用是儒家代表,公孙胜是道家代表,儒道都齐了,队伍里有了阴阳五行,接着找三阮,恰好排名二五七,这这这真的大吉啊,先有7人聚义的大七星,又有阮家兄弟二五七的小七星,因此此仗是必胜的节奏(可惜的是,其实晁盖才是那化作白光的小星)。
我们可以再分析一下阮氏三雄的绰号,阮小二绰号“立地太岁”,太岁除了是肉灵芝外,我们最常说的就是你敢太岁头上动土,就会招来不幸。阮小二就是个站在地上的活人太岁,最后征方腊在乌龙岭自刎了,也证明凡人动不得太岁,只得让他自行了断。阮小五绰号“短命二郎”,五加二又是七,他是征方腊梁山死的最后一位好汉。阮小七绰号“活阎罗”,果然征方腊时两个哥哥都死了,自己因龙袍事件得以善终,回村赡养母亲去了。
最后说一下智取生辰纲的核心影帝白胜,演员的诞生大奖不给白胜那真是遗憾了。可惜不幸被抓,严刑拷打之后还是被激将才供出了晁盖一人,也算够意思了。不管怎么说最后也是东窗事发,导致那六星走投无路,只得跟着晁盖上梁山,当然这也是群魔聚首的开始。白胜白胜,对于晁盖来讲真可谓是白白胜利一场。
文/车逻辑的逻辑
人家白胜是被诈供的可不是主动出卖他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