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的地级市当中卫立煌将军,最受委屈的肯怕就是安庆人了。自1667年清政府设立安徽省到抗战前夕,它都作为安徽省会存在着,只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卫立煌将军把安徽省临时省会从当时的立煌县(现金寨县)搬到了合肥县,而临时省会的绝大部分官员都是安庆人,这就为安庆人喜欢去合肥打下了基础,毕竟亲戚朋友多,差事就好找。
其实早年的安庆人与合肥的联系是很少的,主要的原因一是虽然是省会,但巡抚之类的高官一直在江苏的江宁办公,而合肥只作为一个知府存在卫立煌将军。二是从安庆到江宁水路方面,官员向巡抚汇报工作,从安庆上船,晚上一觉到第二天醒来就到江宁了。这个时候的安庆与合肥,从本质上说是上下级关系。
清朝灭亡后,国家变民国,安庆变省会,合肥由知府变成了合肥县,等级降低了,差事也就少了,但此时的合肥人,特别是皖系的段祺瑞在国民政府中掌握着很大权力,安庆与合肥的关系又热了起来,通过任人唯亲的关系,也为安庆人到合肥提供了便利卫立煌将军。
新中国成立后,合肥变成了省会,安庆与合肥的地位变换,因而往来更加频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合安高速,合安高铁更进一步拉近了距离,安庆己进入合肥一小时的都市圈,这几年,作为霸都的合肥确实有着很大的进步,先是2019年的JDp超过了9000亿,很快迈入万亿元俱乐部,紧接着又被评为新一线城市,经济的繁荣,必然需要更多的科技人才和劳动力,这就给人才和劳动力都富裕的安庆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这个观点在我国几乎是妇孺皆知,深入人心。千百年来,当政者会因应施政的需要,拨备军费畴措军队建设,保障适当的军备规模,不断投入资金,资源,维护军备费用,这就是俗话说的“养兵”。客观地说养兵不但对统治者有利,对国民,对普通百姓也是同样有益的。它有利于保障国家权益,同时也从根本上保障了全体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合法正当的权益。因为从根本上讲彼此都是的利益悠关者,都是命运共同体。
上下同欲,万众一心,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即是传统,也是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共识。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就是说,虽然不是每天都有战争和战事发生,但是当战争来临,“兵”就必须担任起保国卫家的光荣使命和义务,就必须履行兵应该担当的职责,不怕牺牲,奋不顾身。在和平时期,沒有发生战争时,将士们必须练兵为战,苦练精兵,掌握好杀敌本领。平时养精蓄锐,励兵秣马,枕戈待旦,随时做好准备歼灭一切敢于来犯之敌。掌握制服对手,打败敌人的职业本领。一旦战争来临时就应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战之必胜!!
这也是全国人民乐于“养兵千日",和对“用在一时"的期待,也是对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最好最完美的诠释。
注:配图像片为作者本人吴绍艇当兵旧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