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出身于北周的门阀世家,七岁便袭封唐国公李渊的儿子。因隋文帝独孤皇后是他的姨母,得到隋文帝另眼相看。大业十三年(617年),升职担任太原留守,乘天下大乱起兵,拥立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帝后取而代之,为唐高祖。

李渊的儿子:大唐李渊四子李元霸,称隋唐英雄第一杰请问李渊真有四子吗?

李渊的儿子:大唐李渊四子李元霸,称隋唐英雄第一杰请问李渊真有四子吗?

李渊一生艳福不浅李渊的儿子,有二十二个儿子,与正室、皇后窦氏所生的有四子,即隐太子李建成、太宗李世民、卫怀王李玄霸、巢剌王李元吉。

《说唐》李渊的儿子、《隋唐演义》把说李渊四子李元霸是个骨瘦如柴的“病鬼”,却是天下第一条好汉,隋唐十八好汉之首,传说为金翅大鹏鸟转世。骨瘦如柴两臂却有千均之力,使一对铁锤,一个四百斤,天下无敌。(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扬州反王夺魁大会时,在天昌关杀死天下第六好汉伍天锡。四明山之战,李元霸一人面对十八路反王,匹马双锤打败反王军队一百多万,紫金山一战,把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撕成两半,回长安时,因头上总是天雷滚滚,便举锤骂天,被雷劈死。

据考证,李元霸这一著名的文学人物,其历史原型可能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子李玄霸,为避清康熙帝(玄烨)之讳而改作“元霸”。《新唐书》载:卫怀王玄霸字大德,幼辩惠。隋大业十年薨,年十六,无子。并没有什么非凡事例,十六岁就死了。被追封为卫王。(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天才是没法培养的,如果你有幸成为天才孩子的父母,那么你只要给他表演的机会就行了。

李渊的儿子:大唐李渊四子李元霸,称隋唐英雄第一杰请问李渊真有四子吗?

李渊的儿子:大唐李渊四子李元霸,称隋唐英雄第一杰请问李渊真有四子吗?

↑李世民是军事天才,几无败绩↑

李渊的儿子:大唐李渊四子李元霸,称隋唐英雄第一杰请问李渊真有四子吗?

李渊的儿子:大唐李渊四子李元霸,称隋唐英雄第一杰请问李渊真有四子吗?

李渊的儿子:大唐李渊四子李元霸,称隋唐英雄第一杰请问李渊真有四子吗?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亲手杀害同胞哥哥,又屠杀了襁褓之中和幼童之龄的亲侄子们,还把弟媳娶过门,这一系列操作,让他在历史上的口碑产生了极大的争议。

贞观之治是否真的有那么辉煌,也值得怀疑,甚至有人认为李世民还不如隋炀帝杨广有魄力,有能耐。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军事方面,李世民是个天才,是没有争议的。

排行历代名将名帅,因为李世民是皇帝身份,往往不被算入内,但在小编看来,论军事能力,李世民是并肩韩信白起吴起这些名将的。

被列入武庙十哲的李绩,根本就是败绩累累,也是李世民的手下败将。整个唐朝初年,能和李世民军事才华争一争的,恐怕也就李靖。

那么,李渊到底是怎样培养出李世民的呢?

↑李渊是很爱儿子们的,是一个好父亲↑

李渊对李世民的培养,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给了李世民足够广阔的历史舞台,以及,在几个关键的时刻,有意或者无意帮了李世民一把,比如起兵初期对李世民的重用,杨文干事件放过了对李世民的追究,晋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给了他积累人才和政治资源的机会。

李世民出生于隋文帝开皇十七年(公元598年)十二月戊午,公历1月28日。出生地是在岐州武功县(今属陕西咸阳)。

待他登基为帝之后,多次回到武功庆善宫,厚赐乡里,与民同欢,他还刻意模仿刘邦,写下了几首诗:

“秦丘惟旧迹,丰邑乃前基,粤予承累圣,悬弧亦在兹”

“共乐迁谯燕,欢此大风诗。”以及,“代马依朔吹,惊禽愁昔丛。况兹承睿德,怀旧感深衷。积善忻余庆,畅武悦成功。”

浓浓思乡情的背后,是对故乡的怀旧与感恩。

武功县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据说其名来自于“武功因周武王伐纣成功而命名”(于右任语),武功县北高南低,从北到南分为三道塬,冲积形成的平地较多,四季分明,冬夏长。

↑武功县今景↑

李世民从小就养成了热烈奔放,充满自信,雄心勃勃,坚毅刚强的性格,这不但是他生长环境所培养,更因为他的胡人汉人混血血统。

而这样的性格,与遗传天生因素关系密切,同样一起成长起来的李建成和李元吉等人,就不像李世民这样适合在战争中竞争生存。

他的母亲窦氏在他十五岁的时候病逝,两年后,他被高士廉看中,娶了高士廉的外甥女,当时年仅十三岁的长孙氏(以后的长孙皇后)。可见,李世民的母亲在他关键的人格成型过程中并没有缺位,而他能够迎娶长孙氏这样的贤妻,更是对他将来的命运起到了关键作用。

玄武门之变当天,长孙氏非但没有带着孩子们一起逃出长安城躲避,反而亲自劝慰勉励秦王府战士,其人品和性格,可见一斑。

李渊给李世民最好的成长环境,莫过于——让李世民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热情追逐自己所爱的事情,骑马,射箭,并培育英雄般的坚毅个性。以及,给了李世民一位好母亲窦氏。

↑窦氏出身名门,是一个智慧女子↑

李世民的母亲窦氏,出身名门,是北周上柱国,神武郡公窦毅和襄阳公主的女儿,年幼时期的窦氏,做了一件让人刮目相看的事情——她奉劝北周武帝宇文邕亲近和亲的突厥皇后(即阿史那皇后)。

她是这样劝宇文邕的:“四边未静,突厥尚强,愿舅抑情抚慰,以苍生为念。但须突厥之助,则江南、关东不能为患矣!”

当时北周武帝宇文邕担心被突厥控制,刻意疏远阿史那皇后,没想到一个六七岁的小丫头却能精辟犀利的指出此中的利害,宇文邕正色以对,立即采纳了这个建议。

很难说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但从后来李世民战争中往往能够一针见血洞穿战况,并能总是采用正确的战略来看,此事应当不假。

给李世民一个好母亲,这是李渊赐给李世民最好的礼物。说来也巧,李世民能够娶到长孙氏,也与其母窦氏有关。

北周通道馆学士长孙炽在听说年幼的窦氏那番语惊四座的劝诫后,常对自己的弟弟长孙晟说到:“这是个聪颖明智的人,必定有奇特的儿子,不能不设法结为婚姻。”

果然,时隔多年后,长孙晟的小女儿嫁给了窦氏的次子李世民。

↑长孙皇后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贤妻↑

可以说,李世民的成长,离不开她的母亲。窦氏的智慧并没有随着年龄增长江郎才尽,李渊担任扶风太守时,曾有骏马数匹,窦氏劝李渊不要把好马留在家里,要及早献给皇帝杨广,以免引起皇帝的嫉妒,李渊舍不得好马,没有听从。

后来,杨广果然嫉妒和猜忌李渊,李渊不得不献出好马以打消杨广的疑心。大业九年(公元613年),窦氏跟随丈夫参加辽东之役时,病逝于涿郡(今北京附近),时年45岁。

公元617年,李渊正式起兵,他杀死太原郡丞王威,武牙郎将高君雅。起兵后李渊得到了李氏宗族和姻亲们的响应,年仅十九岁的李世民被李渊任命为敦煌公,右领军都督,统右三军,位置仅次于左都督李建成。

李世民打响的第一战,是和哥哥李建成一起夺取西河郡,次年,李渊在长安称帝,李世民拜尚书令,晋为秦王。

一个闪耀中华历史的名字,正在隋唐乱世中崛起,历史和李渊给了李世民足够广阔的舞台,得以让他天才的军事才华绽放出伟大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