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丫鬟迎儿根本不是石秀所杀潘巧云。书里很明确的描述了,石秀将潘巧云及迎儿诱骗去了翠屏山。石秀告诉杨雄,潘巧云偷情的事只需要问丫鬟迎儿便知道了,迎儿没见过这阵势,吓得只好从实说出潘巧云与和尚偷情的事,杨雄听后杀了迎儿。
迎儿在潘巧云与和尚裴如海偷情的事中,不光了解所有经过,而且她得到了潘巧云的小利,从中为他们提供便利,如传递信息,为和尚开门,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潘巧云。
丫鬟迎儿的行为潘巧云,让人想起为潘金莲偷情穿针引线的王婆。迎儿没有王婆那么有心计会算计,却也是个贪图小利的人。迎儿只能说是一个丫鬟下人,根本没有选择自己意愿的权利与自由。所以,主人让其做什么她不敢不去做,何况又有自己的利益。
如果只说潘巧云偷情来说,其并不致死,丫鬟迎儿更不该被杀丧命。只不过,她们的死,使杨雄彻底没有了后路,也是杨雄有了上梁山的投名状。而这一切,其实都是所谓的“拼命三郎”石秀给逼的。
首先我能不能说这个问题有问题,潘巧云根本不是宁愿死也要承认与裴如海的奸情。
潘巧云向石秀介绍裴如海时说:“他是裴家绒线铺里小官人,出家在报恩寺中。因他师父是家里门徒,结拜我父做干爷;长奴两岁,因此上叫他做师兄。他法名叫做海公。”可见他们自小相识,师兄妹相称。
潘巧云再嫁杨雄,因杨雄忙于公事,又是个不解风情的汉子,所以她便和她的旧相识裴如海勾搭上了。
石秀最先发现了奸情,潘巧云在杨雄面前先诬告石秀调戏他,杨雄气道“他又不是我亲兄弟,赶了出去便罢。”石秀离开杨家后,暗中调查清楚来龙去脉。
他先抓了负责放哨的头陀,查清楚真相连同海和尚一起杀了。
杨雄在官衙明白了自己先前冤枉了石秀,于是和石秀一起设计把潘巧云和侍女迎儿以上香的名义骗到后山拷问真相。
那妇人是百般抵赖,后来从迎儿那里撬开了口,迎儿供出了真相后,妇人百般求饶,直到被割了舌头,被杀了头。
那里有宁死也要承认与裴如海的关系这一说,所以这个问题不成立。
我只想知道,拼命三郎为什么要爱上嫂嫂潘巧云呢?
第一,叔嫂相恋是不伦之恋,重义气,有道德洁癖的石秀,哪怕从杨雄的角度,也不会爱上潘巧云 。
第二,石秀为人机警,他可是亲眼看着嫂嫂潘巧云不守妇道,出轨前来做水陆道场的大和尚裴如海,可以说,他是看到了潘巧云最为丑陋的一面,换哪个男人,都不会爱上这样的女人吧。
第三,潘巧云哪怕不守妇道,出轨,他也不会看上杨雄的兄弟,拼命三郎石秀。哪怕是对着石秀说风话,也不过是想借着这个机会,想办法挤走石秀,好掩盖自己与裴如海的奸情罢了。
总之,拼命三郎与潘巧云之间,没有异性相吸的基础,二人三观都不一致,石秀更不是只看到漂亮女人就爱上的西门庆,他怎么可能爱得上潘巧云。
施耐庵先生在《水浒传》里写了三个女人,都挺有意思的。
潘金莲是嫌丈夫又矮又丑,才与西门庆私通,这一点应该没有疑问。
阎婆惜是嫌宋江不擅风情,才与张文远勾搭,这也是铁的事实。
那么,潘巧云与和尚裴如海相好是什么原因呢?她真的该死吗?她丈夫杨雄就没有责任吗?我想,题主提出的疑问不是空穴来风,而且问得很有道理。
其实,就这个问题,我们只要按照《水浒传》原著提供的脉络,不夸张,不臆测,以事实为依据地进行分析,很容易就能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一、杨雄与夫人潘巧云的关系。
杨雄是在蓟州衙门里当押狱兼刽子手,说白了就是专杀死刑犯的刀斧手。杨雄自小父母双亡,他的情况类似于武松当阳谷县都头时的情况,也是在衙门里住单身宿舍。
潘巧云家里开屠宰作坊,生活条件在当地属于富户。潘巧云是潘家的独生女儿,娇生惯养,是大家闺秀的类型。她的前夫是县衙里的押司,姓王,两年前不幸病故,与杨雄再婚刚刚一年。也就是说,潘巧云是二婚,杨雄是初婚,是潘家的倒插门女婿。
二、杨雄与石秀的关系。
石秀是外乡人,流落到蓟州,以打柴为生。在街头遇到杨雄被一群泼皮纠缠,石秀打抱不平驱散了泼皮,由此与杨雄相识并结拜为兄弟。由于杨雄是倒插门女婿,家里的大事小情都由潘巧云的父亲潘公掌管。潘公见到石秀一表人才,很是欣赏。听说石秀原来在家时也是屠户出身,如今又没有相当工作,立即邀请石秀到家里负责屠宰作坊,相当于今天的职业经理人。
三、潘巧云与和尚裴如海的关系。
裴如海是城里绒线铺掌柜的儿子,与潘家是老街坊,裴如海大潘巧云两岁,没出家当和尚之前就和潘巧云相识,而且裴如海还管潘公叫干爹。可见两家原先就走得很近。
这次出问题是因为潘巧云的前夫王押司到了祭日,要请庙里的和尚来家里作道场。而裴如海就是这伙和尚的负责人。潘巧云与裴如海原来是否有情况,原著里没有说,当然不能臆测。但潘巧云对眉清目秀唇红齿白的裴如海颇有好感,从她给石秀的介绍中就可以听出来。
四、出现家庭风波的来龙去脉。
杨雄押狱兼刽子手的工作比较忙,而且经常上夜班。潘公在石秀来到后就当了甩手掌柜,把一切都交给了石秀打点。所以平时在家里就是潘巧云和石秀两个人。当潘巧云和裴如海打情骂俏到了一起时,石秀都看到眼里记在心上。搁在一般人,对这种事情都是睁只眼闭只眼。但石秀觉得杨雄对自己不薄,如果不说对不住哥哥,便私下里对杨雄说了。没想到潘巧云反咬一口,说石秀趁杨雄不在家时对她非礼。杨雄偏偏就听信了潘巧云的话,一气之下,把屠宰作坊的家巴什都砸了。石秀一看啥都明白了,二话没说,卷起铺盖卷就走了。
五、尘埃落定,潘巧云丢了性命。
石秀岂能咽下这口气。他半夜时埋伏在杨雄家后门,把来和潘巧云私通的裴如海杀死,并扒下了衣服给杨雄看,杨雄这才相信是误解了石秀。石秀一不做二不休,帮杨雄设计把潘巧云引到山上,三个人当面对质,并且让丫环在旁作证。在铁的证据面前,潘巧云只好承认了与裴如海私通并诬陷石秀的事实。
杨雄是干啥的?他的职业就是杀人的。听完潘巧云的供述,他二话没说,挥刀就把潘巧云斩为两段。
六、回答问题:
综上所述足以说明以下两点:
1、潘巧云不禁自身有问题,而且还诬陷好人,实在是罪有应得。
2、杨雄虽然不是罪魁祸首,但却负有一定责任。
一是他长期不在家,冷落正当虎狼之年的潘巧云,毫无疑问是导致潘巧云出轨的客观原因。
二是潘巧云与前夫没有孩子,和杨雄结婚后仍然没有孩子,不得不让人怀疑这里面可能有问题。究竟有什么问题,原著中没有说明,咱也不能胡乱臆测。但是既没有孩子,还没有正常的夫妻生活,显然是不正常的。是否杨雄在这方面有问题,不得而知。
三是这种情况不同于宋江和阎婆惜。阎婆惜在宋江眼里就是个受他资助的难民,根本就没把阎婆惜当夫人,甚至连个外宅都算不上。而潘巧云可是杨雄明媒正娶的夫人(虽说是倒插门)。杨雄这样对待潘巧云,确实有些说不过去,起码是没有尽到当丈夫的责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