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关羽单刀赴会关羽单刀赴会,肯定是做好了应对之策,佊时刘备与孙权尚在结盟之中,鲁肃与关羽都深知这一点,谁也不会轻易的去破坏这一结盟。所以在鲁肃提出荆州之事时,关羽才敢装醉敷衍此事。而鲁肃虽然想要索要荆州,并埋伏刀斧手也不过是借此威慑一下关羽而已,并非会要关羽之命。
2.鲁肃毕竟是东吴大都督,江东将领虽有杀关羽之意,但是没有大都督的将令也是万万不能动手的关羽单刀赴会。因为这个责任太大了。
3.关羽之勇,世人皆知关羽单刀赴会。讨伐董卓时温酒斩华雄,为曹操解白马之围时斩颜良,诛文丑,再到后来的过五关斩六将。所以几百人的刀斧手,关羽还是应付的了的。拿鲁肃当挡箭牌只不过是不想开战端。
综上所述就算东吴将领动手,关羽也不会杀鲁肃的,因为关羽之傲气不允许他这么做。况且就算关羽被杀,鲁肃还是维护修缮孙刘联盟的最佳人选。关羽他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说一位真名鲜为人知的抗日英雄----马尚德。马尚德于1905年出生在河南的一个普通家庭,自幼丧父,家境贫寒。
18岁的时候,他就开始参加革命运动。
22岁时,他加入我党。
23岁时,他先后五次被捕入狱,受尽折磨。革命斗争的艰险经历,也磨砺了他的意志。
24岁时,他化名张贯一,在刘少奇安排下,到抚顺领导煤矿工人与日寇斗争。期间,他因领导当地矿工罢工,多次被日本警察刑讯:皮鞭、老虎凳、灌马尿、压杠子。。。
27岁时,他到吉林接替负伤的杨奠坤,继续领导武装斗争。因为杨奠坤同志在吉林威名远播,于是,他就借杨奠坤的名字,改名为杨靖宇。原因是杨奠坤说“奠坤”两字时,跟“靖宇”很像。
(剧照)
对,杨靖宇将军的名字只是化名。当时,反法西斯大会在中国有三个荣誉主席团委员名额,入选的这三人就是:杨靖宇将军、毛主席、朱德。如果杨靖宇将军能够活到建国,应该能入元帅吧。
可惜,抗联队伍出了叛徒。其中,对杨靖宇打击最大的就是“原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程斌。他是杨靖宇将军得力助手,叛变后,他带领日军捣毁杨靖宇将军在东北密林中的70多个密营:里面储存着粮食、布匹、枪械、药品等,抗联赖以生存的物资。
也正是这些叛徒的出卖,杨靖宇将军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1940年,35岁的杨靖宇忍着饥饿、在冰天雪地里和日军激战数日。在牺牲前一天,村民赵延喜遇到杨靖宇,他见杨靖宇全身长满冻疮,脚上的棉鞋已经烂成一团,就劝杨靖宇:日本人说只要投降就不杀头的,我看你还是投降吧。
筋疲力尽的杨靖宇将军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1940年2月23日,日军包围孤身一人的杨靖宇将军后喊话:“杨司令之昔日同志均已归顺,司令如能弃械归顺,定会受到重用”。
杨靖宇将军慨然回答:“不必多说,开枪吧。”
激战20分钟后,杨靖宇将军中弹牺牲。日军确认杨将军身份后,用铡刀将他的头颅铡下。
日本人对杨靖宇将军在断粮数日后,还能坚持这么久,感到很奇怪。为了弄清原因,日寇残忍的将杨靖宇将军肚子抛开。日军震惊了,杨靖宇将军的肚子里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
日军军官岸谷隆一郎被深深震撼到了,下令为杨靖宇主祭安葬:“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
(文|勇战王聊历史)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