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纪念日时间:2014年zhi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南京大徒杀资料。
设立纪念日的意义南京大徒杀资料: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中国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扩展资料
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国家层面举行公祭活动和相关纪念活动,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南京大徒杀资料。
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南京是中国的城市,如果是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的城市被毁成那样,能恢复元气当真艰难。中国人会永远记住一些事,但不会因为仇恨而耽误的自身的强大。南京作为千年古都,自南北朝以来已经繁华了上千年。
二战中,南京作为民国政府的首都,饱受战火摧残,日本侵华大屠杀之前,南京就已经是千疮百孔,而日本人的到来更是将金陵城几乎彻底摧毁。
战争结束之后南京之所以能够迅速恢复元气,首先就得益于南京是中国的城市,中国如此巨大根基深厚,“烂船还有三千钉”,南京想要恢复曾经的繁华也不是什么难事。
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南京的城市等级并不低,加上又紧紧靠着长江这条黄金水道交通便利,周围都是向来富有的江南与淮扬。
尤其改革开放以后,作为长三角沪宁杭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的南京,优势也就更加明显。南京被称作“天下文枢”,教育资源丰富,大量的人才涌入也为南京的建设做出了大量贡献。
即使不能忘记,勿忘国耻,爱我中华!
南京保卫战之所以输的那么惨,责任不在英勇战斗的将士,而在于上层的胡乱指挥,为什么这么说?
1937年11月,淞沪会战失利,上海失守,面对危如累卵的局势,为鼓舞国民士气,蒋介石立刻发表声明:要死守南京,抗战到底。
并设立南京卫戍司令部,任命唐生智为司令长官,帅15万人马保卫南京,当时奉命保卫南京的国军抗战名将有:罗卓英、王敬久、孙元良、宋希濂、俞济时、桂永清、邱清泉等。
11月底,日军参谋本部即发布“大陆指第5号作战令”,要求:华中方面军多路并进,于12月上旬进攻南京。
由于南京城防及兵力状况,日军起初对这一战役并不乐观,希望能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解决战斗。
蒋介石刚开始也对南京保卫战充满信心,认为能坚守“较长一段时间,以待欧美诸国的干涉”。
战役就这样打响,唐生智也对这场战役充满信心,便紧随蒋介石之后发表声明:愿意与南京共存亡。
蒋介石和唐生智都这样讲,那老百姓听在耳中,自然认为南京定会是固若金汤的。
12月1日,南京保卫战打响,国军抵抗的确实很顽强,蒋介石也多次撇开唐生智,具体指挥战役。
然而也不晓得什么缘故,到了12月10日,南京外围阵地全被攻破,蒋介石万般无奈,再也顾不上“死守南京”的诺言,便在众人的劝说下“转移”到早已迁至武汉的大本营,继续遥控指挥南京保卫战。
12月11日,日军有合围南京的态势,蒋介石终于觉得,继续坚守南京已经得不偿失,于是指令唐生智:如情势不能持久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
蒋介石为保存实力,已经决定撤退,然而他决定撤退时忽略了一个问题,什么问题?
部队构成,守卫南京的部队,有嫡系、有杂牌,他在的时候还能捏在一起,他不在南京,谁还把唐生智这个过气的军阀放在眼里,明着暗着就顶起牛来。
唐生智不傻,要来蒋介石明确指令撤退的电文,于12月12日凌晨召开军事会议,安排撤退事宜,原本计划于12月14日撤退。
可他这一宣布蒋介石撤退的命令不要紧,部队全乱了,为什么?
原本一直宣传:就是破釜沉舟,也要死守南京的。可如今突然撤退,撤退就要过江,过江就要用船,可部队没准备这些,现有的几条破船哪能运这么多人,那自然是先到先得了。
于是诸路将领各施神通,纷纷向江边涌去,举几个例子吧:
71军军长王敬久未回指挥所,自己丢下部队先跑了;
教导总队队长桂永还有点良心,回到部队传达了撤退命令,然后把这一摊子事儿交给参谋长邱清泉,自己单独先去下关港口;
教导总队第2旅旅长胡启儒得知撤退消息较早,不等会议结束,即电话通知其第3团团长代行旅长职责,自己独自先去了下关。
74军军长俞济时还有点路子,找了1艘小火轮,经过1夜的忙活拉走了74军的5000多人;
78军军长宋希濂撤退时下令关闭城门,过江后又烧毁船只,也不知他防什么。
事情就这么混乱,乱到什么程度。
城里36师负责督战,他们还没接到命令就遇到大股撤退的部队,为此还与撤退的部队发生枪战。
一时间,老百姓、撤退的军人纷纷涌上街头,城里混乱不堪,83军156师师长李江因城门太挤难以通过,遂利用职权登上城楼,用绑腿槌城而下,关键时刻绑腿都用的上,这得有多玩命。
教导总队第1旅2团团长谢承瑞,这个在光华门多次狙击日军的英雄,就因为这么混乱无序的撤退,在挹江门门洞内被难民、乱兵踩踏而死,其后被追赠为陆军少将。
不过,他死的真冤那。
12日天一亮,日军即发动疯狂进攻,残留城内的10余万国军将士登时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之中。
他们中的英雄是:
宪兵司令萧山令带尚未撤退的宪兵在南京城内辗转抵抗,杀死大量敌军后,弹尽粮绝,全军覆没;
叶肇的66军从东部整建制突围;
教导总队第3旅12日夜还在紫金山与日军拼杀,等到日军大部队进城后,才万不得已,从日军结合部冲杀出去,一直杀到皖南,副旅长雷震在掩护部队撤退的过程中英勇牺牲。
叶肇的66军,教导总队第3旅,这是撤退过程中唯一成建制的部队,其余则争先恐后,成了一群散兵。
十余万人成了胸无斗志的绵羊,后果是相当可悲的。
有不少人在渡江时淹死。
12日凌晨至拂晓前,国军撤出兵马3万余人。
其余,约有近10万国军将士无人指挥,于是为保命起见,放下武器投降。
南京保卫战就这么结束,日军共伤亡12000余人。
整个南京保卫战, 国军共牺牲17位将领,尸体全部留在城内,没有一具抢出来。
南京保卫战,大体就是这样,其后,日本举国欢腾,而中国,后果大家都是知道得。
15万人马,3万逃跑,10万放下武器投降,结果自然是令人震惊的,可却还有萧山令、雷震这样的英雄。
综上,中国历来不缺英雄,缺的是能够带领英雄取得胜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