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第四季奇葩说主持人,每当罗振宇说话,吐槽他以及呼唤高晓松回来的弹幕就一条又一条——罗老师看了会撞墙吗?

奇葩说主持人:如何评价罗振宇在《奇葩说》的表现?

奇葩说主持人:如何评价罗振宇在《奇葩说》的表现?

奇葩说主持人:如何评价罗振宇在《奇葩说》的表现?

《奇葩说》第四季之后,吐槽罗振宇成为了新的政治正确奇葩说主持人。

奇葩说主持人:如何评价罗振宇在《奇葩说》的表现?

百度“罗振宇+奇葩说”关键字,结果包括奇葩说主持人:罗振宇遭遇滑铁卢、罗振宇请你离开、罗振宇满嘴跑火车……微博上,罗振宇一讲话就快进的网友不在少数,最让罗老师伤心的评价莫过于:“我以前看奇葩说从不快进,自从有了罗振宇……”

那罗胖在《奇葩说》上的表现到底有多烂,才会招致如此评价?在“不给别人添麻烦,是不是美德”一集中,站在反方的罗振宇把向人借充电器后的客套话“给您添麻烦”上升为人类社会的协作,还抛出了“发行社交货币,就是给别人添个麻烦”的概念奇葩说主持人。苏有朋一语中的:今天的题目是“不应该添麻烦”,而不是“不应该建构人际关系或是求助”。

罗振宇有个特点奇葩说主持人,总爱引用一些名人、著作的名言、理论啥的。当他抛出来的时候,我们往往一脸蒙逼,心中一万个草泥马狂奔:“这他妈跟今天辩题一点不搭边啊?”

在“外卖小哥惹毛我,该不该投诉他”一集中,罗老师出口就引经据典:《人类的脏话史》中“脏话是人类社会的缓冲机制”,让人不明所以(蔡康永意味深长的皱眉);《论语》中“以直报怨”,这句原意为“以正直态度对待伤害自己的人”的名言,被曲解为“要做等值的事情,是现代社会最基本原则”(孔老夫子说这话的时候,还不知道现代社会为何物);还有一本没有说名字的书里讲,快递小哥犯了错误公司是绝不会罚钱的,而是让他们在早会演个节目,当不罚钱不足以惩罚的时候,让小哥写检查——罗老师读的确定不是一本假书吗?去街头抓一个小哥问问都比读这样的书更有发言权。

但凡领袖或者导师,都擅长于把常识包装成晦涩难懂的概念,罗振宇也不例外。比如协作、U盘化生存。在封闭的环境中,这些概念还可以自圆其说。可在《奇葩说》上,罗振宇硬要在原本不相干的话题扯上自己创造的概念,辩论就会变为:抛概念+解释概念+生拉硬拽辩题。

有一种引经据典叫强行名人名言,有一种看《奇葩说》的方式叫罗振宇一开口就快进。如果罗振宇一无是处,他的粉丝是如何累积起来的?罗振宇在一部分人中的口碑不太好,这是事实。但如果罗振宇是以《奇葩说》第四季的表现出道,想必也不会有今天的影响力。

论个人的学识,罗振宇远比不上高晓松。但从做节目的角度,早期的《罗辑思维》足够良心。从2012年底上线,《罗辑思维》讲过岳飞、康有为、慈禧、李鸿章、胡适、汪精卫,也讲过南北战争、大英帝国、阿根廷、纳粹,涉猎政治、经济、历史等多个维度。

比如第2季第17期“胡适的百年孤独”,节目从胡适写了半本的《中国哲学史大纲》讲到白话诗集《尝试集》,以及胡适对《红楼梦》的研究,以及国共两党领导人对胡适的态度。人人知道胡适的大名,但懂得胡适名不副实的不多。被誉为开山之作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水平远不及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为了证明《红楼梦》的“自叙说”,他千方百计地把曹雪芹年龄加大,让后面数十年间的研究者陷入两难之境。在描述胡适的真实水平上,《罗辑思维》比公知们高出了几个档次,后者只会把胡适捧成神。

纵观目前为止的三季奇葩说,在我看来罗老师是第一个完全跳脱奇葩们提供的角度把自己论点描述的全面合理还极具说服力的来宾了。

真心不遗憾。

奇葩说主持人:如何评价罗振宇在《奇葩说》的表现?

首先,许吉如的定位有问题。《奇葩说》虽然打着辩论幌子,但本质上是一档综艺节目,所以他的要求就不是你辩论的有多好,而是有多少看点,能多吸睛。

奇葩说主持人:如何评价罗振宇在《奇葩说》的表现?

奇葩说主持人:如何评价罗振宇在《奇葩说》的表现?

这样说有三点可以作为证明:

1)辩论大魔王黄执中很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一直在“转型”;

2)看台下观众的评论用语是“**说的好好笑”,他们不是说“**说得好有逻辑”,这是辩论娱乐化的一个表现;

3)为什么许吉如的队友没有被淘汰?他们的实力显然更弱,但他们的娱乐性更强,比如说动不动就开口唱歌的许天奇。

第二,许吉如个人形象管理有问题。在这样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谁愿意听你空口白牙讲大道理呢?

道理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我们需要的只是看看电视乐呵乐呵,这一点,作为“表演者”的许吉如显然没有意识到。

她在舞台上的形象太过咄咄逼人,这并不同于詹青云的充满知性的慢条斯理,许吉如给人的感觉就是要吵架,太过抢占优势,而不懂得示弱。

第三,这是节目组的安排。从上一期“李诞花式辩论”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是节目组的精心安排,先是种种暗示,李诞最弱,可能无法完成挑战,李诞的配合也很好,他知道自己该演什么。

最后突然给大家来一个大反转,娱乐效果怎样?

同理,许吉如的脱颖而出是节目组的刻意渲染,但这样会有两方面特别突出的坏处:

1)会给许吉如增加太多额外负担,比如观众过高的期待;

2)特别容易造成反弹,比如现场观众的不买账,直接把许淘汰。

这样看下来,其实上升不到遗不遗憾的高度,就是一个娱乐节目的表现力。但我们也相信,许吉如证明了自己,她也会有适合自己的舞台,祝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