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乐不思蜀”笑死司马昭,正史《三国志》没有记载,也不是来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而是来自94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最后一集,第84集乐不思蜀是哪位皇帝。

乐不思蜀是哪位皇帝:阿斗的“乐不思蜀”,笑死了司马昭是怎么回事?真的吗?

故事的开头,电视剧与小说乐不思蜀是哪位皇帝、正史所记录的内容相同,我们先看一下故事经过:

乐不思蜀是哪位皇帝:阿斗的“乐不思蜀”,笑死了司马昭是怎么回事?真的吗?

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蜀汉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不能辅佐,何况是姜维呢乐不思蜀是哪位皇帝!”贾充说:“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

乐不思蜀是哪位皇帝:阿斗的“乐不思蜀”,笑死了司马昭是怎么回事?真的吗?

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你思念蜀国吗?"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着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着。’”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着郤正教他的话回答。司马昭于是说:“为何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着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

不同之处在于结局,电视剧中在周围人哄笑之时,阿斗表现憨态可掬,司马昭也忍不住大笑起来,笑着笑着,一口气没有接上居然笑死了。

94版央视《三国演义》可谓经典,在最后结局,隐藏了这样一个大杀招,是告诉观众后主阿斗不傻,他用自己的谋划为诸葛孔明、姜伯约报仇了。这固然是后人的一厢情愿。

正史记载,司马昭是病死的,没有被阿斗笑死,而乐不思蜀也被用于形容一个人得到了快乐,贪图一时,不想回到从前。

而我个人认为“乐不思蜀”是一场表演!其实也是阿斗的一个小诡计,与其父刘备当年在曹操的控制下青梅煮酒论英雄时的韬晦之计如出一辙,不同之处在于,刘备假装胸无大志是为了蒙蔽曹操放低警惕,从而能摆脱拘束早日实现抱负,而阿斗表现出贪图安逸是为了让司马昭相信,他安于现状,没有复国的打算,他的目的在于保命。

关于刘禅这个人物的评价,从古到今争议不断。

乐不思蜀是哪位皇帝:阿斗的“乐不思蜀”,笑死了司马昭是怎么回事?真的吗?

说他愚的人主要依据“乐不思蜀”,不思进取醉心享乐竟然到了这种地步,真替刘备和诸葛亮悲哀。说他不愚的人也主要依据“乐不思蜀”,皇帝投降的下场怎么样取决于会不会装糊涂,刘禅装的好得了善终,所以他大智若愚。

乐不思蜀是哪位皇帝:阿斗的“乐不思蜀”,笑死了司马昭是怎么回事?真的吗?

乐不思蜀是哪位皇帝:阿斗的“乐不思蜀”,笑死了司马昭是怎么回事?真的吗?

其实刘禅得了善终并不能说明他大智若愚,那个时代还不流行杀掉失势的“皇帝”,除非自己作,比如曹髦。三国的末代皇帝曹奂、刘禅、孙皓都是善终,汉献帝刘协更是“活过了”魏文帝曹丕。刘禅根本不用靠装傻活命,那就说明他愚了?听其言不重要,观其行才重要。

01,历史的结果就摆在那里。刘禅生于207年卒于271年,活了64岁,他223年到263年在位,做了40多年皇帝,在三国,他做皇帝的时间最长,三国的皇帝之中除了孙权,他活的年龄最大。汉末三国内忧外患,能做40年的皇帝不容易吧,历史的任何过程都有揣测和臆断的成分,可结果不能,刘禅支撑了蜀汉40年,尤其是诸葛亮去世之后的那29年。

02,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刘禅在诸葛亮死后仍然重用蒋琬、费祎、董允等人,成就了后世流传的“蜀汉四英”,放弃穷兵黩武的北伐,支持蒋琬、费祎的内政方针。提拔了王平、邓芝、马忠等人,加强了蜀汉的边防。培养董厥、樊建、诸葛瞻,保障蜀汉人才的顺利更替,刘禅选用的人才基本上有始有终。

03,当初的17岁的刘禅面临怎样一个形势。夷陵之战使蜀汉的人财物全面紧张,外部的魏吴咄咄逼人,内部的势力蠢蠢欲动。人才没有,钱财不够,事情棘手,如果你是刘禅该怎么办?依靠荆州集团限制益州集团,“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此时此刻皇帝和丞相两个人再也不能发生矛盾,因为蜀汉经不起一点折腾了。

大智若愚,古往今来有几个大智之人?刘禅也不是什么大智之人,他只是尽自己的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罢了,其实这在三国的皇帝中已经难能可贵了,但总可以肯定的是刘禅一定不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