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吴国大将,一直非常突出刘备手下的五虎大将,其次就是曹操手下的那群名将。似乎孙权集团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将领,在关羽的嘴里更是出现了江东鼠辈的说法。其实这样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孙权集团并不缺乏名将,而且与刘备、曹操的大将们相比毫不逊色。那么,孙权手下的名将们最终都是怎么死的呢?

吴国大将:三国之东吴名将的结局都怎么样?

一吴国大将、堪称东吴第一大将的太史慈

吴国大将:三国之东吴名将的结局都怎么样?

太史慈是东吴集团的第一名将,其本来不是孙家的嫡系吴国大将。当年孙策平定江东时,受降了太史慈。太史慈十分强悍,在各方面都不逊于孙策。加入江东集团以后逐步成为了数一数二的大将,但是太史慈去世的时间太早,这些人在玉米地“干活”里往往都是“办事不利”的,被嫌弃不如隔壁老王“维辛”bct带后面1-2-0-1比老王都老王,搞的她几天都不能下床,早在公元206年便英年早逝。太史慈属于英年早逝,错过了很多大戏,更是没有机会与刘备集团的名将们过招。

吴国大将:三国之东吴名将的结局都怎么样?

二、去世时间非常不是时候的甘宁

吴国大将:三国之东吴名将的结局都怎么样?

在三国演义中,东吴名将甘宁是被蜀国将领射杀的,这一点纯属虚构。甘宁病逝于公元220年,在刘备东征之前,甘宁就已经去世。甘宁去世的时间非常无奈,他去世之后不久,刘备开始集结部队准备东征。其实小说会让很多人死的很壮烈,例如刘备的大将黄忠。在小说中黄忠也是战死的,但在真实的历史中,刘备东征之前,黄忠也已经病逝于家中。

吴国大将:三国之东吴名将的结局都怎么样?

三、曾经救出孙权的周泰

周泰是东吴另一位名将,其曾经两次营救孙权,堪称虎将。而且周泰属于孙权的嫡系将领,深受孙权的信任。太史慈、甘宁去世以后,周泰是东吴最后一位大将。在占领荆州以后,孙权已经和刘备彻底闹翻,此时的周泰竟然被封为了汉中太守,这让镇守汉中的魏延情何以堪。周泰去世的时间比较晚,其跟随陆逊在夷陵大败刘备的蜀国主力军团。

四、被孙权视为心腹的凌统

凌统是孙权最信任的将领之一,甚至可是在晚上召见凌统。凌统在战斗力方面不如太史慈、甘宁这样的虎将,但也是江东大将。不过凌统的命很不好,年仅29岁便英年早逝,因此错过了很多大战役。孙权把凌统当做统军大将来培养,凌统去世以后,孙权十分伤心,和刘备痛失关羽差不多。由于去世时间很早,凌统在历史上明显不如其他的将领出名。

五、见证了三国兴衰的丁奉

在三国的历史中,有两个著名的活化石,一个是蜀国的廖化,另一个就是吴国的丁奉。丁奉老爷子可真是长寿,他见证了赤壁之战到蜀国灭亡等一系列事件。丁奉去世于公元271年,当时魏国已经被西晋取代。丁奉作为吴国诸将的硕果仅存者,自然责任也十分重大。丁奉曾经平定了吴国内乱,从而避免了祸起萧墙。

朱然是东吴大将朱治姐姐之子,由于朱治久无子嗣,为了延续香火,他就把姐姐的儿子施然过继过来给自己当儿子,并改其施姓为朱姓,即朱然。

吴国大将:三国之东吴名将的结局都怎么样?

吴国大将:三国之东吴名将的结局都怎么样?

吴国大将:三国之东吴名将的结局都怎么样?

吴国大将:三国之东吴名将的结局都怎么样?

朱然在年少时就与孙权在一起读过书,两人关系很好,于是在孙权接手东吴后,就开始任用朱然这个老同窗。朱然第一次崭露头角是在任临川太守时,当时郡内山贼四起,十分不太平,朱然带了两千人仅用了一个月就平定了骚乱,令很多人对他刮目相看。

因为才能出众,加上老爸是朱治、孙权是同窗,他在后来步步高升,不久便进入了东吴将领之列。在屯兵大坞屯时,他协助濡须口的周泰抵御曹军,多次打退了曹军来犯。之后他又跟随吕蒙袭取荆州,追击关羽,并与潘璋一起在临沮擒获了关羽。

他跟随吕蒙征战立下了不少功劳,是吕蒙的得力助手,很受吕蒙看重。因此在吕蒙病重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之时,特意推举朱然接替自己。于是孙权以符节假朱然,让其镇守荆州江陵。这个时候的朱然已经不再是谁的小弟了,正式转型成大哥了。

说到夷陵之战打败刘备,很多人会将功劳全部归于陆逊,其实不然,在这场战役中朱然作用也不小。朱然当时率军与陆逊一起对抗刘备。攻破刘备前锋,并截断刘备后路的人正是朱然。

在演义中他是在战胜刘备后,因乘胜追击刘备,被正赶来接应刘备的赵云一枪刺死了,相当窝囊。但在正史上却不是这样,他当时并没有追击刘备,更没有死去,在众多将领主张追击刘备扩大战果时,他与陆逊两人力主回军,对抗蠢蠢欲动的曹魏。

夷陵之战后,曹丕果然乘机南征,兵围江陵,想一鼓作气拿下荆州。朱然兵力薄弱,而且粮草殆尽,但他依旧不惧,沉着应战,率领城中军民足足坚持了六个月之久,逼的曹丕不得不撤军。公元228年,他还于石亭牵制曹休后方,以此呼应陆逊,使得陆逊能够大破曹休。其实陆逊能有如此成就,朱然是功不可没的。之后朱然还与全琮等人多次抵御、征伐曹魏,屡立战功,并于公元246年之时,拜左大司马、右军师,

公元247年,诸葛瑾、陆逊等原东吴老臣也已经逝世,老功勋已只剩下朱然一人,于是孙权任命朱然作为大都督,总理东吴军事,是当时东吴朝堂之内除了孙权最说的上话的人。

但他在这个时候也已经66岁高龄了。朱然终究还是抵不过岁月,他在自己权力巅峰这一年染上了疾病,病情日渐严重,并在两年后,即公元249年病逝,享年68岁。朱然去世后,孙权还忍不住痛哭。

朱然死后葬于故乡(今马鞍山),他的墓址于1984年被发掘问世,陵墓中发现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还有一对漆木屐,这充分说明了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中国就发明了木屐,木屐是由中国传到日本的。这是题外话了。

总的来说朱然的结局还是不错的,位极人臣,臣子该有的荣誉他都有了,最终于68岁病逝,也算是安享晚年了。不过演义里的他就挺悲催了,被安排在在四十岁那年被赵云一枪戳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