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因为黄埔军校不仅在武汉有,还有其它四个分校,分别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南宁分校、长沙分校和潮州分校,在五所黄埔军校当中,广州黄埔军校出的猛将是最多的,小面给大家介绍几位出自黄埔军校的我党高级将领黄埔四凶。1、徐向前,毕业于广州黄埔军校一期,新中国开国十大元帅之一,被称为布衣元帅。1925年,徐向前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先后在河南国民第二军第六混成旅仁参谋、团副,1926年到武汉黄埔军校任少校队长,1927年加入我党,实现人生的重大转折。2、林彪,毕业于广州黄埔日期,十大元帅之一,军事天才,1988年人民解放军第二次实行军衔制以后,分两次共评出36位军事家,林彪位列其中之一。3、聂荣臻,同样是十大元帅之一,他不是广州黄埔军校的学员,而是教官,聂帅正是从黄埔军校的讲台上投入到革命洪流,成为我党一位德才兼备的高级将领。毛主席用水浒传中的经典桥段来比喻聂帅,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聂帅在晋察冀,五台山也在晋察冀,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4、陈庚,毕业于广州黄埔军校一期,新中国开国上将,被誉为黄埔三杰之一,另两位是蒋先云和贺衷寒,陈庚大将经历了20世纪上半期所有的军事战斗,战功赫赫。5、左权,毕业于广州黄埔军校一期,是抗日战争中我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他是被陈庚大将带入黄埔军校的,后来军职在陈庚之上,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1942年,左权在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时年37岁。朱老总称赞他是中国军界不可多得的人才。6、周士第,毕业于广州黄埔军校一期,有猛将之称,南昌起义时,在叶挺军长手下当师长,后任红二方面军参谋长、八路军120师参谋长,戎马一生,战功赫赫,1955授上将军衔。
历史上的李金鳌黄埔四凶,艺术作品把他洗白了而已,其实就是个稍有名气的混混,大约40几岁就死了。
李金鳌的故事,一部分是市井流传,现在的人,更多则是听郭德纲的单口相声得知的黄埔四凶。而郭德纲的相声,也是一部分来自民间俗传,另一部分出自作家冯骥才先生的小说《俗世奇人·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鳌》。
据说李金鳌生于清末,关于其“二次折腿”云云,多是以讹传讹,并不可信。
真实的李金鳌也曾有过“义举”,但另一关键人物并非小杨月楼,而是天津地面上另一位京剧名伶,外号“孙一啰”的孙宝臣。冯骥才先生曾说过,这是《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鳌》的原型。
故事也很简单,孙宝臣在大户人家卖唱,台下有人起哄架秧子,言“孙菊仙半路出家”云云,意指水平不行。大户人家觉得丢了脸面,将孙宝臣赶出府院,扣了一应家伙,非要孙宝臣拿50大洋来,道歉赔脸面,然后才肯给东西。孙宝臣万般无奈,求告于李。当时李金鳌在天津卫地面小有名气,那所谓“大户人家”虽殷实却没什么后台,李金鳌派人每日向其院中扔死猫一只,其人家吃李金鳌一吓,乖乖将唱戏的家当退还孙宝臣。孙宝臣感李金鳌之情,将李金鳌“义举”串成戏文于市井唱颂。
图上是孙宝臣。
至于李金鳌之死,是因为得罪了另一位天津卫的大行家,书法家、教育家严范孙先生。
天津卫有一制作风筝的能人,名叫魏元泰,人称“风筝魏”。一次,其制作的风筝,上有严范孙亲笔题字,在试飞时掉落,不知因何落入李金鳌手中。李金鳌因其珍贵,狮子大开口,讹诈风筝魏。风筝魏无钱赎回,只得以“风筝是严屚生老爷家定做,得罪不得”为由,告知李金鳌。据传李金鳌一时狂悖,不仅损毁了风筝,还对严范孙出言不逊。
严范孙先生早年入翰林,后出任贵州学政、学部左侍郎等职,戊戌变法失败后返回天津创立南开大学。严范孙先生虽正直厚道,但其门人有不忿者,决计为天津卫除了这一害,于是密告黑白两道,对李金鳌下了格杀令。未几,李金鳌死讯传出。
图为南开校父严范孙先生。
除去那些传说,这两件事是真实历史上发生的。依此看来,李金鳌只是一个普通的稍有名气的混混,非侠义豪杰,也非大奸大恶。鲜有义举,更多是民间毒瘤。
人们总是喜欢那些浪漫英雄主义的故事,但现实就是现实。《征服》里,孙红雷把刘华强演得像个英雄,也不过只值一死的犯罪分子罢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