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是怎么回事:中国的固有领土藏南,为什么会令印度这么向往?

藏南地区藏南是中印边界争议最大的地区,藏南的面积达9万平方公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南是怎么回事。这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迎风坡,海拔落差极大,存在多种气候环境,而且降雨充沛,是世界上热带气候分布最北的区域之一,对于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来说,藏南地区有着特殊的战略意义,相比高海拔的苦寒之地,这里能够进行更大规模的农业生产,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甚至被誉为西藏的江南,因此才会成为印度的垂涎之地。

藏南是怎么回事:中国的固有领土藏南,为什么会令印度这么向往?

藏南是怎么回事:中国的固有领土藏南,为什么会令印度这么向往?

藏南是怎么回事:中国的固有领土藏南,为什么会令印度这么向往?

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是一条相当年轻的山脉藏南是怎么回事,随着印度次大陆数千万年不断向北撞击亚欧板块而不断被抬高,最终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雄伟的一条山脉。而且印度次大陆撞击亚欧板块所形成的青藏高原最终从地理上深刻影响了中国和印度两个文明的发展与变迁。从气候上看,正是因为青藏高原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温暖水气,最终让中国西北部变得干旱,形成了鲜明的游牧与农耕文明界线。同时被阻挡的水气也给北印度地区带来了丰富的降水,印度洋的季风也形成了如今印度旱季雨季交替的气候特点。如此截然不同的气候环境缔造了截然不同的华夏文明与印度文明。

藏南是怎么回事:中国的固有领土藏南,为什么会令印度这么向往?

藏南是怎么回事:中国的固有领土藏南,为什么会令印度这么向往?

藏南是怎么回事:中国的固有领土藏南,为什么会令印度这么向往?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的隆起也彻底改写了东亚与南亚的河流走向,中国最为重要的文明发源地黄河藏南是怎么回事、长江的源头都位于青藏高原。对印度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恒河与印度河也发源于青藏高原,这里几乎成为了亚洲的水塔,谁能控制西藏,就等于握住了四周大江大河的命脉。而藏南地区也有着极为丰富的水资源,仅流经这一地区的河流就包括雅鲁藏布江、卡门河、西巴夏曲、丹巴曲、察隅河等,由于青藏高原在这里的海拔呈断崖式下降,巨大的地理落差,让藏南潜在的水利资源仅次于长江流域。

藏南是怎么回事:中国的固有领土藏南,为什么会令印度这么向往?

藏南是怎么回事:中国的固有领土藏南,为什么会令印度这么向往?

藏南藏南地区还扼守着由西藏通往南亚的战略通道,其北靠喜马拉雅山脉,南接印度的阿萨姆平原,西边与不丹相邻,东边紧邻缅甸,雅鲁藏布江从这里奔流向南,在进入印度与孟加拉国之后,被称之为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阿萨姆、曼尼普尔、那加兰、梅加拉亚、米佐拉姆、特里普拉等地区,在瓜伦多卡德与恒河汇合后汇入孟加拉湾,经年冲击形成了面积巨大、土地肥沃的恒河三角洲,由于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从古至今这里养活了南亚次大陆的最多的人口,时至今日也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藏南形同恒河三角洲的北大门。

地处青藏高原边缘的藏南地区最为的独特一点就在于,在自然环境上更接近南亚次大陆,而在文化传承上则属于华夏文明。无论起源于古代西羌部落的吐蕃,还是崛起自蒙古高原的元朝,直至后来的明清两朝,历史上都曾对西藏进行过有效管理,藏南自然也包括其中。这里生活的人民至今仍属于蒙古人种(西方标准),说的各种语言方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宗教信仰上仍以信仰藏传佛教居多。在印度对这里实际控制之前,绝大多数人使用藏历,书写则用藏文。如今在许多文艺青年们心中有着特殊地位的西藏六世活佛仓央嘉措正是出生在藏南地区,这里毫无疑问是中国故土。

晚清不过,自晚清至中华民国,中国力衰弱,彼时已经控制印度全境的英国又盯上了中国西藏地区,不断派出殖民者打着所谓探险队的名义深入西藏腹地进行测绘,为他们的入侵行为寻找借口。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之后,清王朝在西藏的统治也随之瓦解,随后趁着中国国内动荡之时,英军进犯藏南地区,非法占据达旺,进而策划将西藏从中国独立出来,方便英国自己控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13年,英国与当时北洋政府以及西藏地方政府在印度北部城市西姆拉召开会议,英国先通过威逼利诱让西藏地方政府在会上提出独立请求,自己这时再以居中调停的名义,抛出所谓内外藏方案,要求外藏保持自治。

在北洋政府明确拒绝了英国人的条件后,英方谈判代表麦克马洪又炮制了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方案,声称以“分水岭原则”将中印传统边界线从喜马拉雅南麓向北移了100多公里,但是这个方案也从来没有得到中国政府的官方承认,1913年的西姆拉会议最终并未就中印划界达成什么实质性条约。再说英国所谓的“分水岭原则”根本站不住脚,“麦克马洪线”这条英国人伪造的边界线根本没有遵循分水岭原则。从地理概念上讲,所谓的分水岭是指将两条流域分界的山脊或高原,中国最典型的分水岭要属秦岭,分隔了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而藏南地区我们讲虽然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但并不是任何两条流域的分水岭,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的分水岭念青唐古拉山,并不在藏南。

英国在西姆拉会议之后,英国从未放弃对西藏地区的领土野心,到了1938年,英国更是公然篡改历史,将“麦克马洪线”收录进一本名叫《艾奇逊条约集》的集册中,事实上,在该条约集最初于1929年出版,里面没有收录西姆拉会议和“麦克马洪线”的内容,因为当年的西姆拉会议即使在最初编写集子的英国人看来,也并未达成实质性条约,中国代表的确曾经在英国威胁下签署过一个附带“麦克马洪线”的草签,但北洋政府随后发表声明取消草签,并拒绝在正式条约上签字,所谓草签根本不具备法律效力,这点英国人最初在编书的时候也是承认的。但在后来,英国人玩起了阴谋诡计,在1938年重新出版的《艾奇逊条约集》中增加了所谓“第14卷”内容,内含“麦克马洪线”相关关条款,将当年的非正式草签伪造成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条约。

即便如此,英属印度除了曾出兵占领过藏南部分地区外,并没有实际控制“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因为1938年《艾奇逊条约集》重新出版不到1年,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英国根本没有余力在考虑西藏问题。二战结束后,英国实力大减被迫退出南亚次大陆,而新生的印度却继承了大英帝国的野心。由于藏南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印度在上世纪50年代初,趁着新中国朝鲜战争的时候,不断向北蚕食,最终吞并了整个藏南地区。

印度人还继续为“分水岭原则”伪造借口,声称分水岭要按照分隔河流的流量计算,完全无视自然规律,首先像是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这样中印共有的河流如何准确计算流量。而且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河流流量大多受季节影响大,夏季冰川融水流量增大,冬季相反流量减小,如何考虑流量的季节变动。此外,一条河除了干流外还有众多支流,支流的分水岭可以不止一座山脊又该如何区分。事实上,“麦克马洪线”就是英国人按照自身领土野心勾画的边境线,根本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可言。中印传统边界线上千年来一直遵照喜马拉雅山南麓,以青藏高原和阿萨姆平原为自然分界,无论从地理角度还是人文角度都更为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