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学观点出发,审美是人类特有的行为,具有独特性和社会历史性历史上的西施;时代不同,生活经历不同,人们对美的理解也不同。

历史上的西施:西施真的是历史上最美的女人吗?

西施历史上的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国美女。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夫差因此荒废国政,最后被勾践乘机灭国。

历史上的西施:西施真的是历史上最美的女人吗?

历史上的西施:西施真的是历史上最美的女人吗?

历史上的西施:西施真的是历史上最美的女人吗?

西施与王昭君历史上的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之美誉,其中西施居首,“沉鱼”讲的就是“西施浣纱”的经典传说。

西施被评为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潜夫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①年代原因,西施是四大美女中历史年代最久远的一位美女,西施为春秋战国时期,王昭君、貂蝉为两汉时期,杨玉环为唐朝时期人物;

②事迹原因,西施成功完成自己国王交给自己的间谍人物,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救国,帮助越国复国成功,为自己国家做出了贡献;

③出身原因,西施是四大美女中唯一出身社会底层的劳动群体,其父卖柴、西施与母亲浣纱为生;

④传说原因,四大美女中西施的结局版本最多,民间传说结局最美,和自己心爱的人范蠡双双归隐于江湖,说明西施在底层民众心目中的地位很高的。

谢邀!西施是春秋时期的越国人,她姓施,名叫夷光,生长于浙江的诸暨苎萝村,因苎萝村分为东西二村,西施居住在西村,所以大家才将她称作西施。

历史上的西施:西施真的是历史上最美的女人吗?

西施长得非常漂亮,是中国的四大美人之一。沉鱼落雁中的沉鱼说的便是西施,但是这一成语最早出自《庄子》:“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糜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意思是说动物不能感受人的美貌。到了唐朝之后大家都认为沉鱼落雁的沉鱼代指西施。

西施做出的最大的贡献莫过于用美人计帮助越王勾践消灭吴王夫差,公元前494年,吴越战于夫椒,越军大败当,越国此后便臣服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伺机谋求复国。这时大夫文种和范蠡向勾践提出用美人计来迷惑吴王夫差的想法,于是范蠡在全国遍寻美女,西施和同村的姐妹郑旦入选,她们在越王宫受了三年训练最后被送到吴王夫差处。

西施不负众望,吴王夫差见到她,果然被迷得神魂颠倒,为了她不惜大兴土木建造馆娃宫,因西施擅跳响屐舞,夫差又专门为她建造了响屐廊。慢慢地夫差荒废政事,将江山抛到一边而勾践却在厉兵秣马,伺机复仇。公元前473年,勾践认为时机成熟,下令北伐。吴国被打得落花流水,夫差请和,勾践不肯,夫差只好自杀,而西施的任务也就此完成。

但关于西施的结局千百年来众说纷纭,但大致分为三种说法:一、西施当时在还未前往吴国时就和范蠡相恋。此时大功告成,两人功成身退,泛舟太湖,不知所踪。二、因西施的任务完成,勾践见西施的美貌怕她再成祸端在吴国灭亡之后便将她沉于湖中。三、西施在做细作的时候爱上了夫差,夫差死后便追随而去。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第二种说法,虽然千百年来对于西施和范蠡的爱情故事一直传颂,但这大概都是后世对这位女子的同情吧,希望她最终能有个好结局。

其实对于西施这位女子是否真的存在在历史中其实是有很大的争论的,一部分人认为像《史记》、《国语》这类的正史中虽然有写道了吴越的这两次交战,第一次勾践战败,第二次勾践一雪前耻吴国灭亡的事情,但通篇未提到西施二字。《史记》中有记载范蠡的结局,虽然也是辞官,泛舟海上终不返,后化名为陶朱公。但也未提到西施这个人。第一次提到西施以美人计帮助勾践灭吴的是在东汉时期的《越绝书》和同时期的《吴越春秋》然而这两本书属于杂记野史。还有学者指出西施这两个字只是代指美女的意思,因为早于勾践夫差两百多年前的《管子》一书中就说道:“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所以这一部分人认为西施这个人物是被虚构出来的。

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古时女子地位低下,美女更是红颜祸水的代名词,用女子来谋得胜利也不是什么值得宣扬的事情,故而那时候的史学家不屑将西施写入史书。而《管子》一书,并不都是那个时期所做,里面是后世的人往上添加的内容,所以不足以证明西施是不存在的。另外浙江曾出土过汉代制作的春秋人物铜镜,画像的题款有吴王、越王、伍子胥、和二女。他们认为这二女便是西施和郑旦。所以这部分人认为西施是存在的。

我们不曾在那个时代,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也许仅凭文献和文物我们不能看出全部的事情,历史的迷人之处也在于此。不过在我心底倒是想着也许当时真有这样的一位姑娘,为了就自己的国家而埋伏在敌国,至于她叫什么并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