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夏侯玄,诛杀曹爽,全面掌握曹魏军政大权。此时,“诸曹诸夏”的宗族子弟还有一人在外掌兵,就是夏侯玄,时任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诸州军事,是西北地区最高军事长官。
但是请注意:夏侯玄只是西北地区名义上的最高长官,雍凉诸州是司马懿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军中骨干也都是司马懿的亲信,出于政治交换,司马懿才不得不交出雍凉诸州的兵权,但是军队还是听从司马懿号令夏侯玄。夏侯玄根基不稳。
此外,在此前,夏侯玄还对蜀国用兵一次,但兵败,在军中威望更是骤降夏侯玄。
所以说,手握十万兵马的夏侯玄之所以没动静,主要是军中根基不稳,威望不够。他要起兵,估计还没走出长安,就会被诛杀。
同时,这还跟夏侯玄的个人品性有关。这也是当初政治交换时,司马懿只愿意把雍凉诸州的兵权交给夏侯玄。
在三国时代,夏侯玄名气很大,与何晏、王弼同为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清谈水平很高,文采很好,他的《乐毅论》后来被王羲之手书,名扬天下。作为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他容貌俊朗,《世说新语》称其“朗朗如日月之怀”。
说白了,此人品行高洁,崇尚清谈。所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要把夏侯玄调回中央,夏侯霸惧怕,投奔蜀汉,邀夏侯玄一同前往,夏侯玄却拒绝了。
此外,夏侯家与司马家还有亲戚关系,这多少对方的心理有一定的缓冲吧,
只是可惜,最后夏侯玄还是被司马师给杀了。
夏侯玄可以说是一个忠臣良将,忠于曹魏忠于国家人民,不痴迷权利钱财什么的可谓是铁骨铮铮的一条汉子,就连表弟曹爽的面子也不全给,所以被外放了,才有了后来的司马懿成功的发动了高平陵之变
而且此人可谓是文武双全,曾经和司马懿交流过许多政治观念,除重官,改服制,限制中正官权力被司马懿赞同,然而司马懿却以时机不成熟、没有施行他的建议。虽然如此,其才华却显露出来了,司马懿兵变后夏侯霸带兵跑去投降蜀汉叫他一起去,他没去再一次反映了他的性格。那他又为什么不和司马懿打呢,因为根本打不过,先不说军事实力和计谋实力,就因为司马懿一方面代表的是国家,他攻打司马懿只能是造反送人头,为了国家大计,没有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而受招回去,当然也是希望曹魏不要内乱越来越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