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奸相大学士严嵩新论,他善于揣摩上意,构陷对手,又心狠手辣,贪婪成性。严嵩之所以80岁还不退休,除了贪念权位外,还有三方面原因:

一、严嵩成为重臣时间很晚大学士严嵩新论,年近六十才有幸被嘉靖帝重视,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势,他不敢退休。

二、严嵩自认为摸透了嘉靖帝的心思,自己的地位稳固如山大学士严嵩新论。没有想到嘉靖只是利用他扫清讨厌的大臣,和为他写青词,一旦发现严嵩搞的天怒人怨,嘉靖帝只有牺牲严嵩保自己的江山。

三、严嵩喜欢整人,也怕被人整,他抓住权力不放,既因为怕退休后政敌清算自己,也因为他很享受整人的快乐。

严嵩之所以可做首辅到85岁,其实说到底是因为他在嘉靖眼里还有利用价值,一旦皇帝认为他没有利用价值了,倒台时间就到了。

谢谢邀请!

严嵩为嘉靖年间的内阁首辅,善权谋,为人心狠手辣,阴险狡诈,贪得无厌,是个典型的奸臣。

徐阶与严嵩同朝为官时,开始为内阁成员之一,大学士。严嵩被扳倒后,徐阶担任内阁首辅,徐阶属清流派的领袖人物。

张居正是后来万历(嘉靖皇帝的孙子)的帝师,首辅。张居正为嘉靖朝时的进士,按古代的约俗成规,张居正应属于严嵩的学生,徐阶的门生。在嘉靖担任首辅时,张居正还是个芝麻官,加上张居正属于徐阶清流骨干之一,所以严嵩并不待见张居正。

嘉靖皇帝是个道士皇帝,追求问道成仙。经常要与玉皇大帝等人书信来往,这个书信称为"青词"。严嵩会写,其儿子严世蕃更会写,嘉靖与玉皇大帝的书信大都由严嵩父子捉刀代笔,因此这父子俩得以青云直上,一手遮天。

徐阶为博嘉靖欢心,也憋着劲学写青词,无奈只是二流水平,嘉靖采用的不多。徐阶便与严嵩结亲,将宝贝小孙女嫁给其孙子为小妾。后来严世蕃被处死,徐阶授意其子将小孙女毒死,在徐阶眼里,为了政治,可以牺牲亲情。在很长时间,徐阶夹着尾巴做人,从表面上看,徐阶与严嵩有较长时间的合作愉快。

但徐阶与严嵩毕竟不属于一个阵营,相互间又互为官场对手。互相看不顺眼。嘉靖老狐狸,让严嵩与徐阶在内阁互相制衡、制约。徐阶在政治手腕上略胜一筹,最终扳倒了严嵩,成为首辅。

徐阶善于发现人才,也爱护人才。他知道伴君如伴虎,自己不可能长久为首辅,便培养门生、培养接班人。高拱、张居正等都是他发现和培养的,事实证明徐阶发现并培养的人,确实是人才。徐阶确有过人之处。

《大明王朝》中,裕王是嘉靖的独苗,严嵩一党为何还敢得罪他?

大学士严嵩新论:严嵩80多岁了还干首辅,为什么他不退休安享晚年?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这个文题其实也抓住了小说的核心脉络,至少是之一。在笔者看来,大明一剧有三大主线,一为全剧主题嘉靖—海瑞斗,二为严嵩—徐阶斗,三为阉党—大臣斗。

大学士严嵩新论:严嵩80多岁了还干首辅,为什么他不退休安享晚年?

三条主线的核心是第一条嘉靖与海瑞的斗争。其实质是明朝腐败自私的统治集团与老百姓的斗争。这是根本,从这个根本之上派生出了不同的利益团体,比如嘉靖延生出阉党和严党,阉党及锦衣卫是嘉靖实施恐怖统治的工具,严党比较卑微,看似强大,实则只是帮嘉靖敛财、办事、和稀泥的帮办。

大学士严嵩新论:严嵩80多岁了还干首辅,为什么他不退休安享晚年?

嘉靖这个皇帝政绩不行,但权谋却是一等一的高手,看似不问朝政,实际上翻云覆雨,把大权牢牢地攥在手中,阉党也好,严党也罢,根本不能以自我意志为转移,只不过是提线木偶。阉党头头吕芳稍微动点小心思,只不过请徐阶和严嵩喝了顿酒,就被打入冷宫。

另一方面,海瑞延生出徐阶和清流派,大体上属于替老百姓代言的范畴,但海瑞的根子是民贵君轻,是老百姓,清流的诉求是社稷存亡,根子还是皇帝。徐阶和清流这派比较有迷惑性,是行动派和务实派,兼顾社稷和百姓利益,所以看起来还不那么“坏”,而这一派在剧中的总代表就是裕王。

这么一梳理,题主的问题就大致清楚了。严嵩一党干尽坏事,但大多数是替嘉靖皇帝这个现代“佛”干的,实质上是为皇权服务。徐阶及清流处处周旋、苦心维持,实际上是为裕王这个未来“佛”铺垫基础,实质上也是为皇权服务,两者归根结底没有结构性矛盾。

严嵩老奸巨猾,正是因为揣摩到这一点才敢于得罪裕王。在他看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老朱家服务,再怎么着也不算太过分。

事实也证明,严嵩倒台后还留得一命,而严世蕃和鄢懋卿等的下场就比较惨了。为何?他们在为老主家办事的同时更为自己办事,把皇帝口袋里的钱偷偷拿到自己家。这样的人,无论是现代“佛”,还是未来“佛”,都是不能容忍的!

(个人观点,欢迎关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