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一生嗜竹,一首《竹石》更是情感真挚,无人不晓郑板桥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可见其对竹的情深。

郑板桥画:郑板桥以画竹称道,他画的竹有何不同?

他一生写竹的诗有很多郑板桥画,我特别欣赏他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 墨竹图题诗》:

衙斋卧听萧萧竹郑板桥画,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少年时读过并喜爱的一首诗,喜欢,最初是因为诗用白描的手法所表现的意趣横生的意象,后来是感动于诗人心系百姓的情怀。诗的大意是:

正在衙门里休息,忽然下雨了,雨点噼噼啪啪落在窗外的竹叶上萧萧作响,这声音就好像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他在潍县任上赠给署理山东巡抚包括的。当时山东大涝,潍县尤甚,民不聊生,饿殍遍野,郑板桥即令“大兴修筑,招远近饥民赴工就食”。诗以竹寓意,托物取喻,表现了他为官一任,以民为怀的赤子之心。每读它,我都会被一种深深地感动,百姓能有这样的父母官,该是多大的福气!

谢邀!终于邀到小撕妹国画方面的问题了 !开心得笑成了一朵花!

郑板桥画:郑板桥以画竹称道,他画的竹有何不同?

郑板桥画:郑板桥以画竹称道,他画的竹有何不同?

郑板桥画:郑板桥以画竹称道,他画的竹有何不同?

郑板桥嘛是个怪老头,为“扬州八怪”嘻哈组合的骨干成员。虽然很多粉丝都以为胸有成竹说的是郑板桥,所以郑板桥画竹子最有名!但其实不完全正确。

胸有成竹,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苏东坡,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而郑板桥画竹的特色恰好不像现实中的竹子,属于“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典型代表,可想而知这么朋克的老头怎么可能只追求一个画得像就好了呢!!!!!做不到!所以郑板桥的原话是:“与可画竹,胸有成竹;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所以这个成语确实和郑板桥有关,但说的可不是这个怪老头!

郑板桥一生最爱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官方说这些正好与他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合。他的画一般只有几竿竹、一块石、几笔兰,构图很简单,但构思布局却十分巧妙,用墨的浓淡衬出立体感。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虽只有黑色一种,但能让人感到兰竹的勃勃生气。

总之呢画着画着,怪老头郑板桥还为自己的画竹总结出“眼中有竹、胸中有竹、胸中无竹。”的三个阶段,竹子也是一种个人气节的彰显(显得比较有个性不流俗),所以这一点应该也是他喜欢竹子的原因,对于竹子的长期研究也就促成了这位画竹子的大师,对于其他的自然植物,郑板桥虽有画过,但是都不如竹子让后人深记。 所以我们现在的人就会回答你:

郑板桥画什么最有名?

当然是竹子啦宝贝!!!

另外,郑板桥书法,用隶体掺人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我是无画阁小撕妹,喜欢国画汉服诗词书法.......关注我一起来玩吧么么哒

说起历史名人郑板桥,我相信绝大部分人在第一时间,一定想到的是他的书法作品,传世名言:"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一定还会想起他的传世名画《竹石图》,尤其是他咏竹的题诗:

郑板桥画:郑板桥以画竹称道,他画的竹有何不同?

四十年来画竹枝,

郑板桥画:郑板桥以画竹称道,他画的竹有何不同?

日间挥笔夜间诗;

郑板桥画:郑板桥以画竹称道,他画的竹有何不同?

冗繁削尽留清瘦,

郑板桥画:郑板桥以画竹称道,他画的竹有何不同?

画到生时是熟时。

郑板桥画:郑板桥以画竹称道,他画的竹有何不同?

咬定青山不放松,

郑板桥画:郑板桥以画竹称道,他画的竹有何不同?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板桥被世人誉为《诗书画三绝》是名至实归,决无另论。郑板桥一生风流雅谑,怪吝成癖,被世人称为《扬州八怪》之一。他一生的志趣都在诗画之中,用书画反映民间疾苦,用书画发泄内心的积愤和苦闷。

不过郑板桥确实还坐过官,但並没有在京城,而是在山东的范县和曹州。时间也很短暂。他是康熙年间的秀才,雍正年间的举人,乾隆年间的进士,五十岁时才为范县令,五十四岁调署潍县。当年正逢山东大饥,人相食,爱民如子的郑板桥为挽救灾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私自开仓济民,而得罪了朝廷,冤枉比参,六十一岁时愤然辞官返回故里。他在潍县署中所题的一首诗可称得上是世上所有为官者的座右铭: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桥桥(1693一一1765)七十二岁去世,除了为官的短短十二年,其余大部分时间都致力于诗,书,画中,直至晚年回到扬州仍以卖画为生,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其在书画界的名声远远高于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