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上古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也就是以贵族为基础的家族统治制度,俗称家天下王莽篡汉。天子与诸候的家族是大家,士大夫家族是小家。
秦灭六国一统中原,将各地的豪强尽数迁往咸阳,如此一来,就由朝廷直接统治人民,少了世家大族这个中间环节,朝廷的收入更高了,对国家的统治更为彻底,国家行政命令就能直接作用于民王莽篡汉。
然而秦的制度一方得罪了世家大族王莽篡汉,另一方面由于没有了世家大族做反制朝廷的制衡力量,使得秦朝施政失度,造成对百姓的过度索取,造成了官逼民反。最终在六国旧贵族和被迫反抗的民众,共同作用之下,秦朝灭亡了。
王莽老夫子是大儒,他的梦想就是建立一个直接由儒家学者统治的礼教社会,由国家集团直接统治人民。王莽老夫子可能认为如此一来,就可以建立一个守礼法的社会,人民没有了世家大族这个中间环节的剥削,可以安居乐业过上更好的生活!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王老夫子的举措一方面激怒了社会上的既得利益集团。另一方面,学者型政府有眼高手低的毛病,还有自以为是的毛病,也不愿意与基层百姓沟通。然而国家政策出偏差是难以避免的,一旦国政出现偏差,又不能及时纠正,将会对百姓造成巨大的伤害。因此王莽老夫子的新朝让百姓困苦不堪,而王莽老夫子又是篡汉得国,相较之下,人民会更想念大汉朝,因而也会更痛恨王老夫子的新朝。
人民的怒火、世家大族的谋划,合二为一,王莽新朝也就变得不堪一击,很快就灭亡了。
安汉公王莽更加卑鄙无耻混蛋无底线,犯上做乱改朝换代作的更巧妙,顺势而为,王莽为太皇太后王政君的侄子素有贤名,为其叔父王凤而器重,时王政君子皇帝刘骜死于荒滛无度的赵合德宫中,骜无子立其弟为帝,无几载有早亡,有复立丁太后孙为帝,哀帝生性懦弱无能,有宠信内待董贤为大司马,更加肆无忌惮,荒废了朝政,然骜帝后的几位帝王皆短命鬼,帝新丧,太皇太后问大司马董贤,帝的后事如何料理为好?那董贤荒里慌张不知所措,太皇太后言新都侯王莽办事干练,恭送过先帝,令他全权负责葬事,当夜董贤惊恐过度而自刎而亡。大将军大司马之职顺理成章归入王莽之手,因拥立新君有功,有被汉平帝封为安汉公,更加谦虚谨慎,恭顺有礼,成为大忠似奸,权倾天下的朝堂领袖人物,其二次杀子以忠顺民意,厅堂里丑妻粗衣布裙,为天下贤士而尊敬。庙堂之上假仁假义,笑里藏刀,有亲手害死了少帝于无知,为掩人耳目,有立子樱为帝,才2岁,足实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帝王。到这一刻狼的本性暴露无遗,屠杀功臣良将,废除大汉章典,成为了一个为世人而不耻的乱臣贼子,野心家阴谋家,终因治国理政杂乱无章,导致了天下大乱,外蕃割据,义民群起,在荒淫无度中走完了十六年的大新一梦。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父子弟兄三代人,在军旅生崖中渐步撑握了军事指挥权,亲信门生遍布天下,终于在曹爽陪少帝去高平陵时,发动了军事政变,其本质恶劣根性强于王莽上百倍,其先令兵士杀了幼帝,有立新君,仅然也犯上做乱,串连大臣,狼狈为奸,行废立,屠良将,误国本,其危害成度大于历朝历代,逆袭了天下根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法,导致了天下大乱,五胡乱华十六国。从本质上看司马氏对中国历朝的走向危害更加巨大。
当然不是,王莽篡汉,非但没有拯救汉朝,反而把汉朝推入灭亡与混乱。
即使我们抛开传统的道德观念,单纯以社会稳定、百姓生活来看,王莽也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统治者。
读过历史书的人都知道,西汉到了元成哀平这几个皇帝的时候,虽然国力还可以,但是积累的社会矛盾已经非常严重。
一个表现为土地兼并。
西汉初经历了战乱,人少地多,大家都能分到土地,但是渐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增多,土地就不够用了。而且有的人善于经营,越来越有钱。有的人则逐渐破产。破产的农民为了生存,只能出卖自己的土地。这一来,形成了恶性循环,大地主越来越有钱,周围的农民则挨个破产失去土地。
第二个表现为人口依附。
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糊口,只能去大地主家当长工,或者做奴仆。
无论长工还是奴仆,都成为了地主家的依附人口,生活比较艰辛,而且往往没有人身自由。
除了这个以外,这些人是无需给国家交税的,只需要给地主劳动。这样一来,汉朝政府能获得的财产就少了。
王莽上台以后,针对这两个主要的社会弊病,推行了他的王田私属政策。
简单说,不准私人买卖土地,也不准买卖奴仆,而且禁止虐待奴仆。
看上去确实不错,可是实际上很难推行。破产的农民,不卖土地、不当奴仆,只能饿死。所以这样的政策根本推行不下去。
此外,王莽还多次更改货币,加深了经济的混乱。
在边境地区,他也不消停。原本西汉晚期,南匈奴内附,汉匈关系已经缓和。王莽非要贬低匈奴身份,惹的匈奴又开始造反。
无论从哪方面看,王莽都没有拯救汉朝。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