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首”一词,出自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的前废帝刘子业。刘子业有胞妹名刘楚玉,封山阴公主,在当时的刘宋王朝,有皇族第一美人之称,而她的淫乱放荡也同样闻名于时。《宋书·前废帝纪》记载,她曾对其皇兄道:“妾与陛下,虽男女有殊,俱托体先帝。陛下六宫万数,而妾唯驸马一人。事不均平,一何至此!” 于是,“帝乃为主置面首左右三十人。”在这里,面首被首次提及,“ 面,貌之美养面首;首,发之美。”面首,即谓美男子,引申开来,就成了男妾、男宠。
而将"面首"做到极致的,是武则天。武则天的面首,第一号是薛怀义,此人后来成为白马寺住持,后来因恃宠而骄,火烧明堂,被武则天暗中派人乱棍打死养面首;武则天的第二号面首,是御医沈南璆,当时薛怀义火烧明堂,就是因为此人介入了武则天的后宫生活,最终醋意大发,闯祸身死,当然,这沈南璆也没能被宠幸几天,薛怀义死后不久,他也暴病而亡。
武则天面首中最风光的,当属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此二人皆为太平公主所献,玉树临风的兄弟二人深得武后宠幸,在控鹤监,张易之张昌宗曾为博武后欢心,扮作仙人控鹤飞升。这出闹剧收场后不久,控鹤监就被女皇赋予了一个新的名字:奉宸府,张易之成为奉宸令,同时又加选了更多美男充斥其中。控鹤监的更名,也是张氏兄弟二人在朝中真正“飞升”的开始,有了女皇的偏袒,他们开始肆无忌惮,竞相豪奢,卖官鬻爵,横行朝野。他们公然将一个蜀地商人带到了朝堂上赌博,一些得罪过他的大臣则被他们诬告陷害,坐狱遭贬养面首;而诸王公主也都敬二张三分,因为他们清楚,彼时的女皇已年近八十,张氏兄弟已经被受命处理多项朝政,这样的情形,和女皇当年临朝称制时如出一辙,令他们如履薄冰。
当然,面首张昌宗张易之最后也没能躲过凌厉的刀斧,神龙政变,最先倒在血泊中的,正是此二人。"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这首诗是李白写给被汉武帝遗弃的"金屋"之娇陈阿娇的,其实,同样适用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一个特殊人群一一面首。
《凤囚凰》(上)
腐败公主的腐败生活,从穿越开始。免费得赠一个驸马,同时附送面首两打。没事在内整顿后宫,得闲外出勾搭美人。一面是秀致少年眸中不可度测的深渊,一面是风流公子唇边放浪不羁的自在。绿竹疏影里棋子错落,高山曲水上诗句流觞。谁人低回吟唱:有匪君子,如圭如璧。谁人冰心凛冽?欲求知音,而不可得!幽回的清雅与洒落的狂放间,楚玉踯躅而行……[4]——穿越之后,发现自得一个后宫,弱水三千,是只取一瓢饮,还是悉数收了。
怎么看?这个问题很奇怪啊!你怎么看古代皇帝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呢?同样都是权力带来的生活享受,男皇帝就行,女皇帝就不行吗?
例如第一位薛怀义。这位面首,可是李渊的小女儿千金公主,也就是武则天的姑婆婆送给她的。话说人家姓李的都不在乎,真不知道现在人蹦个啥。
薛怀义者,京兆鄠县人,本姓冯,名小宝。以鬻台货为业,伟形神,有膂力,为市于洛阳,得幸于千金公主侍儿。公主知之,入宫言曰:“小宝有非常材用,可以近侍。”因得召见,恩遇日深。
而且,这个和尚还有大功,当然不是那些征突厥等虚功(每次都没真打)。而是为武则天登基找到理论依据。经过以薛怀义为首的和尚的刻苦攻关,终于在浩如烟海的佛经里找到一部《大云经》,经里记载女主统治国家,最后又成佛。这就是名正主顺地为武则天当皇帝提供了经典依据。但是,冯小宝并没有止步,为了普及《大云经》,他又带领一帮和尚炮制了解释经典的《大云经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晦涩的经文加以演绎阐发,并和当时流行的弥勒信仰结合起来,称唐宗室衰微,太后就是弥勒下生,必定取代唐朝的统治。
这个面首不白养吧。所以,养了十多年。可惜,越来越跋扈的薛怀义,最终还是踩了女皇帝的底线。烧了明堂,被武则天责令太平公主秘密处死。
后来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更是太平公主引荐的。重点来了,他们出身名门哦,特别是张易之尚在少年时代就靠祖辈的功勋当官,连续升为尚乘奉御。那时他还不是面首呢。话说,很多所谓名门再怎么鄙夷,为了讨好上位者,也不惜把子弟送到女皇床上去。这和男皇帝时送妃子进宫没什么根本区别。
这就是权力的魔力,他总是能剥掉人们外在道貌岸然的表象,看到内里贪婪的内在。无论上位者是男是女,讨好上位者,是每个妄想平步青云的个人或家族的必然。与其想着让武则天裹上贞操布,不如想想怎样把骨子里的媚上思维改一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