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察氏是满洲镶黄旗,生于咸丰九年,被选入宫时还不足十三岁。 慈安与慈禧两宫皇太后在为同治皇帝物色皇后时,在人选上产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这富察氏容貌俏丽富察氏、颇懂风情,但心胸狭窄,不能与人为善。另一人选是阿鲁特氏,她比同治帝大二岁,是一位名门闺秀,自有文静端庄的大家风范。
慈禧力主儿子选富察氏为皇后,因为她的容貌与性格颇像年轻时的自己、又善解人意、年龄小、很听自己的话,以后便于自己的控制富察氏。
慈安却认为富察氏风流轻浮富察氏、喜欢张扬,为人类似于慈禧:工于心计、城府好深、聪颖中带有狡猾,若是让她成为后宫之主,后宫将鳮犬不宁。而阿鲁特氏从容淡定、知书达理,完全可以母仪天下。两位太后各持己见、据理力争、相持不下。最后经协商各让一步,二位决定听从皇帝的意见,由同治自己决定皇后人选。
同治虽为慈禧所生,但对视权力如生命的慈禧的日常作派十分厌恶,因此母子之间并无感情。慈安宽厚仁慈,对同治悉心照料,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视为己出,因此深受同治帝的尊敬与爱戴。所以在选后时,同治帝秉承了慈安太后的意愿,终于选定了阿鲁特氏。
富察氏转瞬失去了皇后桂冠,令慈禧恚怒。自此,慈禧一方面横加干预同治帝后的私生活,另一方面又处处迁就、关心、优待富察氏。
本来富察氏与珣嫔、瑜嫔、瑨贵人三人是同时进宫的,慈禧却要求儿子把富察氏封为慧妃,让富察氏享受到了贵妃的待遇。依大清祖制,妃嫔的册封仪式应与皇后的册立礼同时举行。可是同治帝大婚时,只有慧妃的册封礼与皇后的册立礼同日举行,而瑜嫔等的册封礼式却被安排在它日举行。 这是慈禧运筹帷幄的结果,体现了慈禧对富察氏的关心与爱护。
同治十三年(即公元1874)十一月十五日,在长袖善舞的慈禧的鼓捣下,清廷将慧妃晋封为皇贵妃,一下子连升了两级,而另三位妃子只升了一级。慈禧做事从不顾虑他人感受,不知道同治帝当时有怎样的想法。
同治帝驾崩才半个月,慈禧又罔顾宫廷舆论,封富察氏为敦宜皇贵妃。到光绪二十年正月,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之前,又封她为“敦宜荣庆”皇贵妃。
在大清,身为皇贵妃而得到敦宜荣庆封号的唯富察氏一人。富察氏得到慈禧庇护才获此殊荣。富察氏于光绪三十年二月二十八日离世,终年46岁。
发布评论